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中国计量出版社 作者:李云宏 编 页数:247
内容概要
本书较为系统和完整地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并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其具体内容进行了充实和调整,使之更加适应会计工作的实际。本教材既满足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掌握较完整的会计学知识的要求。 本书内容共分十一章,包括总论、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复式记账的应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财产清查、财务报表、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组织等内容。任课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取舍,各章后附有适量的复习思考题和实训题,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及其他各类院校经济类专业的选用教材,还可作为相关专业岗位工作人员的自学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和基本职能 第二节 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第四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第五节 会计核算方法 复习思考题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 会计基本等式 第二节 会计科目 第三节 会计账户 复习思考题 实训题第三章 复式记账 第一节 复式记账法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复习思考题 实训题第四章 复式记账的应用 第一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第二节 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 生产过程业务的核算 第四节 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第五节 利润及其分配业务的核算 复习思考题 实训题第五章 会计凭证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概念与作用 第二节 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第三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复习思考题 实训题第六章 会计账簿 第一节 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第三节 对账和结账 第四节 错账的查找和更正 第五节 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复习思考题 实训题第七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第一节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概述 第二节 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第四节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第五节 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 复习思考题 实训题第八章 财产清查 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复习思考题 实训题第九章 财务报表 第一节 财备搬表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复习思考题 实训题第十章 会计电算化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二节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第四节 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复习思考题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组织 第一节 科学组织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原则 第二节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三节 会计档案和会计工作交接 复习思考题附录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会计的含义 在生产活动中,为了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必然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人们一方面关心劳动成果的多少,另一方面也注重劳动耗费的高低。因此,人们在不断革新生产技术的同时,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并加以比较和分析,从而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生产。会计就是这样产生于人们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客观需要,并随着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而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可总结出如下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综合、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又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 3.会计的目标 (1)会计的目标——为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财务信息会计的目标又称为会计报表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期望达到的结果与目的。即会计为哪些人提供哪些信息,以及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哪些需求。为会计报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是会计的目标。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①会计在萌芽时期就孕育了提供信息的使命 我国史料中有关结绳记事、简单刻记和古印度中农业记账员的记载,毫无疑问是最原始、最简单的计量和记录行为,这些行为尚不能称之为会计,但这些简单的计量和记录行为为生产和经济活动提供了信息,同时也为会计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它与社会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了剩余产品之后,产品交换和私有制度相继出现,促成了计量和记录行为成为必要。这种必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交换经历了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计量和记录行为成为必然;其次,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管理行为伴随而来,而管理必须依赖一定的资料和信息,它促进了计量和记录行为的发展;再次,交换和管理的结果是讲求效益,即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和物质耗费获得更多的成果,这就是效益意识。这种效益意识是推进计量和记录行为更加必要的一个重要原因。以上三个方面说明,对经济活动的计量和记录,是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经济活动日益频繁所推动的必然结果。它使会计在萌芽时期——简单的计量和记录行为时期——就已经孕育了提供信息的使命。 ②会计目标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在变化中得到了发展 上述会计萌芽时期的计量和记录行为,实质上是为社会生产活动提供所必须的信息,而那时的信息使用者就是生产者本人。当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后,会计环境就发生了巨大变化。19世纪中叶出现有限责任公司后,企业的所有者开始从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当局向所有者提供经管责任的定期报告,这种环境变化对会计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会计不仅要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信息,而且要给企业外部的所有者提供信息。20世纪30年代,会计准则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会计目标又是制定会计准则的主要依据之一,从而大大扩展了会计目标的作用范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计算技术的发展,会计目标还会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发生变化和发展。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