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刘诗飞、 姜威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刘诗飞,姜威 编 页数:21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以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为基础,结合近期国家出台的有关重大危险源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系统介绍了重大危险源的渊源、辨识方法、控制技术、危害后果分析估算方法和数值模拟、安全管理等相关知识。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可作为高等院校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工业生产过程安全领域的科研人员、政府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1概论 1.1基本概念 1.1.1危险源 1.1.2事故、生产事故及事故隐患 1.1.3重大事故隐患 1.2重大危险源 1.2.1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1.2.2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和意义 1.2.3我国重大危险源管理发展概况 1.3生产事故分类 1.3.1事故对人的伤害程度分类 1.3.2事故的严重程度分类 1.4典型事故案例 1.4.1鹤管装油槽车火灾事故 1.4.2某石化厂液化气外漏爆燃事故 1.4.3液氯泄漏导致的氯气中毒事故 1.4.4加速器及探伤机辐照事故 1.4.5某油库“9•11”跑油事故 思考题 2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基础 2.1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定义 2.2危险和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2.3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2.3.1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分类 2.3.2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分类 2.4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2.4.1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原则 2.4.2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单元划分原则 2.5固有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2.6工业生产过程主要危险环境 2.6.1火灾危险环境 2.6.2爆炸危险环境 2.6.3有毒危险作业场所 2.6.4粉尘危险作业场所 2.6.5高温危险作业场所 2.6.6高处及其他危险作业场所 思考题 3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3.1国外主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介绍 3.1.1英国ACMH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3.1.2国外其他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3.2国内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概况 3.2.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介绍 3.2.2安监管协调[2004]56号文介绍 3.2.3其他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介绍 3.3各种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的特征分析 3.3.1各种重大危险源危险物质临界量分析 3.3.2国内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特征分析 思考题 4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4.1概述 4.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程序 4.2.1资料准备 4.2.2现场查勘 4.3重大危险源辨识单元划分 4.4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4.5重大危险源的分级 4.6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方法 4.7重大危险源危害后果分析 4.7.1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危害后果分析 4.7.2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分析 4.8重大危险源评价报告编制 4.8.1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4.8.2重大危险源安全状态确认方面的主要内容 4.8.3评价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的注意事项 4.8.4评价结论注意事项 思考题 5重大事故后果分析 5.1概述 5.2后果分析的一般程序及分析模式 5.2.1后果分析程序 5.2.2果分析所需参数 5.2.3后果分析模式选择 5.3泄漏 5.3.1泄漏设备及损坏尺寸 5.3.2生漏量的计算 5.4蒸发与绝热膨胀 5.4.1液体的扩展与蒸发 5.4.2喷射扩散 5.4.3绝热膨胀 5.5气云在大气中的扩散 5.5.1重气扩散 5.5.2非重气扩散 5.6火灾事故后果分析 5.6.1热辐射破坏准则 5.6.2池火 5.6.3喷射火 5.6.4火球 5.6.5闪火 5.6.6热辐射伤害概率模型 5.7爆炸后果分析 5.7.1爆炸伤害准则 5.7.2凝聚相爆炸伤害模型 5.7.3蒸气云爆炸伤害模型——TNT当量法 5.7.4爆炸伤害概率模型 5.7.5物理爆炸后果分析 5.8中毒 5.8.1描述毒物泄漏后果的概率函数法 5.8.2有毒液化气体容器破裂时的毒害区估算 5.9事故后果分析应用实例 5.9.1些漏事故后果分析 5.9.2池火灾事故后果分析 5.9.3化学性爆炸事故后果分析 5.9.4物理性爆炸事故后果分析 5.9.5毒物泄漏事故后果分析 思考题 6重大事故危害后果数值模拟 6.1数值模拟基础 6.1.1基本控制方程 6.1.2计算区域离散化与网格划分 6.1.3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6.1.4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6.2半水煤气泄漏的模拟 6.2.1Fluent简介 6.2.2应用示例 6.3液氨储罐泄漏的模拟 6.3.1PHAST简介 6.3.2应用实例 6.4甲醇泄漏火灾模拟 6.4.1FDS介绍 6.4.2FDS的使用方法 6.4.3甲醇泄漏火灾模拟 思考题 7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 7.1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 7.1.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7.1.2危险源数据采集与计算机巡回检测系统数据采集系统 7.1.3监控预警系统 7.2化工工艺安全控制技术 7.2.1影响化工生产过程安全稳定的因素 7.2.2安全控制措施 7.2.3自动控制与安全联锁 7.3油气罐区与堆场安全控制技术 7.3.1易燃液体罐区布置要求 7.3.2易燃易爆气体罐区安全控制技术 7.3.3堆场布置要求 7.4矿山重大隐患安全控制技术 7.4.1瓦斯爆炸安全控制技术 7.4.2煤尘爆炸安全控制技术 7.4.3矿井水灾安全控制技术 7.4.4矿井火灾安全控制技术 7.4.5煤与瓦斯突出安全控制技术 7.5尾矿库安全控制技术 7.5.1尾矿库设施概述 7.5.2尾矿库安全控制技术 思考题 8重大危险源管理 8.1日常安全管理 8.1.1重大危险源管理规章制度 8.1.2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管理 8.1.3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预警系统管理 8.1.4重大危险源安全警示标志管理 8.1.5岗位操作标准化管理 8.1.6重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 8.1.7重大危险源定期评价与备案 8.2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8.2.1应急预案的作用 8.2.2应急预案的层次与结构 8.2.3应急预案的演练和更新 8.3应急救援装备配备要求 8.3.1通用应急救援装备 8.3.2专用应急救援装备 8.3.3应急救援装备举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区域性防突措施。区域性防突措施主要有: 1)开采保护层。保护层通常是指在煤层群开采中,某些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或冲击地压危险,而另一些煤层不具有这种危险或危险性较小。此时,根据赋存关系,选择后者先行开采,然后再开采前者。先行开采的煤层称为保护层,后开采的煤层称为被保护层。保护层位于被保护层上方的称为上保护层,位于下方的称为下保护层。 保护层开采后,由于采空区的顶底板岩石冒落、移动,引起开采煤层周围应力的重新分布,采空区上、下形成应力降低(卸压)区,使该区域内未开采煤层产生应力、透气性、瓦斯压力、位移等变化。地压减小和瓦斯压力降低消除或减少了引起突出的两个重要因素——地压和瓦斯的作用,而煤体强度变大又增加了抵御突出的能力,这就使得在保护范围内开采被保护层时,不再会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2)预抽煤层瓦斯。煤层抽放瓦斯后,大量高压瓦斯的排出导致瓦斯潜能的释放,减弱了完成突出过程的主要动力;大量瓦斯的排出直接导致煤体强度的增大,增加了突出的阻力。另一方面,大量瓦斯的排出又导致了煤体的卸压,释放了积蓄在煤体和围岩中的弹性能,减弱了发动突出的主要动力。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可减弱或消除突出危险。 预抽煤层瓦斯作为区域性防突措施,不仅适用于开采单一突出煤层的矿井,也可用于煤层群开采首采突出层。因此,预抽煤层瓦斯防突措施在我国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预抽煤层瓦斯采用有穿层钻孔和顺层钻孔两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煤层条件。 (2)局部性防突措施。局部性防突措施是指开采有突出危险的煤层时,采取作用范围比较小的预防措施。我国煤矿上常用的局部性防突措施有: 1)水力冲孔。水力冲孔是在安全岩柱或煤柱的防护下,向煤层打钻后,利用高压水射流的冲击作用,在工作面前方煤体内冲出一定的孔道,以加速瓦斯排放。由于孔道周围煤体的移动变形,应力重新分布,扩大卸压范围,从而消除突出危险。此外,在高压水射流的冲击作用下,冲孔过程中能诱发小型突出,使煤岩中的潜在能量逐渐释放,避免发生大型突出事故。 2)超前钻孔。超前钻孔是指在煤巷掘进工作面前方一定距离的煤体内,始终保持足够数量的排放瓦斯钻孔。它的作用是排放瓦斯,增加煤的强度,在钻孔周围形成卸压区,使集中应力区移向煤体深部。 3)深孔控制卸压爆破。深孔控制卸压爆破是在煤巷掘进工作面正前方煤体中,打若干个25~30m深的钻孔,其中有直径为50~75mm的爆破孔和直径为90~120mm不装药的控制孔。通过爆破,煤体内产生破碎圈带及松动圈带,使集中应力区移向煤体深部。同时加速排放高压瓦斯,从而达到防突目的。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可作为高等院校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工业生产过程安全领域的科研人员、政府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