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恶英类的控制政策及效果分析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冶金工业  作者:耿静  页数:180  

内容概要

  《二恶英类的控制政策及效果分析》从管理的角度研究了二恶英类控制政策,同时以重点行业为研究对象,对政策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价。主要内容包括详细分析了欧洲和日本二恶英类的管理经验和主要政策;分析了我国促进二恶英类削减的直接政策和间接政策;评价了直接政策对废物焚烧行业的影响;评价了节能减排政策对多个工业行业二恶英减排的影响;探讨了评价二恶英类减排技术方案应采用的方法;对焚烧发电企业二恶英类减排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二恶英类的控制政策及效果分析》可供从事环境管理特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管理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1二恶英类概述1.1 二恶英类的性质1.2 二恶英类的毒性及危害1.3 二恶英类的生成机理1.4 恶英类的几种典型排放源1.4.1 化学工业源1.4.2 燃烧及工业热源1.4.3 历史储存1.5 全球二恶英类排放现状1.6 恶英类控制的主要技术1.6.1 燃烧物料的控制1.6.2 燃烧过程的控制1.6.3 烟气控制1.7 控制二恶英类的国际和地区协议1.7.1 国际公约1.7.2 欧洲地区协议1.7.3 北美地区协议2中国二恶英类研究现状2.1 中国二恶英类研究动态2.1.1 对工业源二恶英类排放及控制技术的研究2.1.2 对环境介质中二恶英类污染物浓度及环境风险的研究2.1.3 以制订和执行二恶英类减排战略为主的研究2.2 中国二恶英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国内外二恶英类管理政策3.1 发达国家削减和控制二恶英的管理政策及其启示3.1.1 欧盟二恶英类相关政策及管理经验3.1.2 日本二恶英类相关政策及管理经验3.1.3 发达国家减排的特点及今后减排的难点3.2 中国促进二恶英类削减和控制的管理政策3.2.1 直接政策3.2.2 间接政策3.3 我国二恶英类管理政策的特色及局限3.3.1 通过焚烧行业取得管理的突破3.3.2 利用间接政策的“协同效应”控制二恶英类的排放4二恶英类污染控制政策对焚烧行业的影响4.1 研究区域的选择4.2 调查内容及调查实施4.3 焚烧企业对二恶英类的认知、态度及控制实践4.3.1 企业概况和所采用的环境保护措施4.3.2 废物焚烧企业和炼焦企业对二恶英类的认知及控制态度4.3.3 废物焚烧企业二恶英类控制技术应用实证分析4.3.4 炼焦企业污染物控制技术应用实证分析5节能减排政策对重点行业二恶英类减排的影响5.1 节能减排的提出和研究背景5.2 节能减排政策对电力行业二恶英类减排的影响5.2.1 电力行业的发展概况5.2.2 “上大压小”的节能减排政策5.2.3 政策实施对二恶英类减排的影响5.3 节能减排政策对水泥行业二恶英类减排的影响5.3.1 水泥行业的发展概况5.3.2 支持新型千法水泥技术、淘汰落后小立窑等生产的节能减排政策5.3.3 政策实施对二恶英类减排的影响5.4 节能减排政策对钢铁行业二恶英类减排的影响5.4.1 钢铁行业的发展概况5.4.2.淘汰小型炼铁、炼钢炉的节能减排政策5.4.3 政策实施对二恶英类减排的影响5.5 节能减排政策对焦炭行业二恶英类减排的影响5.5.1 焦炭行业的发展概况5.5.2 支持大型机焦、淘汰土焦和小型机焦的节能减排政策5.5.3 政策实施对二恶英类减排的影响6二恶英类减排方案的评价及对减排优先性的影响6.1 二恶英类减排方案评价的重要性6.2 评价二恶英类减排方案的方法6.2.1 费用效益法6.2.2 费用效果法6.2.3 其他评价方法6.3 国外二恶英类减排方案的评价及对减排优先性的影响6.3.1 英国二恶英类减排方案评价方法6.3.2 新西兰二恶英类减排方案评价方法6.3.3 两国二恶英类减排方案评价的异同6.3.4 评价结果对减排优先性的影响……7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附录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1.3 二恶英类的生成机理  当碳、氧、氢和氯处于200-650~C温度区间的燃烧过程会生成二恶英。然而其生成机理是相当复杂的,迄今还没有完全了解,目前普遍接受的燃烧过程形成二恶英的机理有以下三种:  (1)燃烧进料中含有的痕量二恶英在燃烧中未被破坏,存在于燃烧后的烟气中。对于大多可控燃烧系统来说,这个途径不是形成二恶英的主要方式。对于二恶英类的生成贡献远小于以下机理。  (2)不完全燃烧产生了一些与二恶英结构相似的环状前驱物(氯苯或氯酚等),这些前驱物通过分子的解构或重组生成了二恶英,即所谓的气相(均相)反应生成二恶英。  (3)固体飞灰表面发生异相催化反应合成二恶英,即飞灰中残碳、氧、氢、氯等在飞灰表面催化合成中间产物或二恶英,就是所谓的从头合成反应(deNOVO生成机理),或气相中的二恶英前驱物在飞灰表面催化生成二恶英。  在燃烧系统中关于气相反应生成二恶英占主导还是固体表面的异相催化合成二恶英占主导还存在不断的争论。尽管一些研究表明五氯酚生成二恶英的速率要比碳源在250-350%通过从头合成途径快100一100000倍,但是一些研究表明:在燃烧相关的工艺过程中,denovo反应是二恶英生成的主要途径。陆胜勇总结了关于二恶英生成机理和模型的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当燃烧条件恶劣时,烟气中形成大量的二恶英类前驱物,此时烟气中二恶英类的生成主要通过气相反应生成;而当燃烧条件较好情况下,在飞灰表面发生的异相催化合成反应生成的二恶英类占主导地位。图1-2-图1。4是文献中建议的大分子有机物质或多环芳烃(PAHs)生成PC。DD/Fs的可能途径,这些机理为识别二恶英类的潜在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二恶英类的控制政策及效果分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