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 作者:李家增 页数:293
内容概要
本书由国内血栓与止血领域专家联手编写,对于近年来的抗血栓新药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进行系统、清晰的介绍,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血药、溶血栓药、血栓病其他药物、防治血栓形成中草药的临床应用以及联合用药,并附抗血栓药物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副作用简况表。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抗血小板药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血小板的结构与功能 一、血小板结构 二、血小板功能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的作用机制 一、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二、抗血小板药的抗血栓机制 三、抗血小板药的分类 第三节 抗血小板药的临床应用 一、环氧化酶阻断剂——阿司匹林 二、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 三、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洛他唑 四、瑞潘通 五、沙格雷酯 六、阿昔单抗(Abciximab,ReoproTM,c7E3) 七、埃替非巴肽(Eptifibatide,Integrilin,MK-852) 八、替罗非班(Tirofiban,MK-0383) 九、其他 十、联合用药 十一、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建议第二章 抗凝血药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凝血系统 一、凝血过程 二、凝血因子理化性质和功能 第二节 抗凝血药作用机制 第三节 抗凝血药的临床应用 一、普通肝素 二、低分子量肝素 三、UFH和LMWH的临床应用 四、间接因子Xa抑制剂 五、直接因子Xa抑制剂 六、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第三章 溶血栓药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纤溶系统 一、纤溶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纤溶系统组成成分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纤溶系统的作用机制 一、纤溶酶原的激活 二、纤溶系统的过程 三、纤溶系统的调控 四、溶血栓药的分类 第三节 溶血栓药的临床应用 一、溶栓药物和临床应用 二、溶栓疗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三、溶栓药物的并发症 四、溶栓药物的实验室监护 五、溶栓治疗后的抗凝 六、各种溶栓药物的对比及其评价 第四节 重组葡萄球菌激酶(r-Sak) 一、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临床应用 四、不良反应 五、实验室检测第四章 用于血栓病的其他药物 第一节 低分子右旋糖酐 一、药理作用 二、药代动力学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四、临床应用 五、不良反应 第二节 类凝血酶 一、药理作用 二、药代动力学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四、临床应用 五、不良反应 六、实验室检测第五章 防治血栓形成中草药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抗血小板的中草药 一、抗血小板的单味中草药 二、抗血小板的中草药复方及中成药 三、中草药抗血小板作用的机制 第二节 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中草药 一、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单味中草药 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中草药复方及中成药 三、中草药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机制 ……第六章 溶血栓药和抗血栓药的联合应用附录 抗血栓药物简况
章节摘录
第二章 抗凝血药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凝血系统 一、凝血过程 人们对凝血机制的认识是经历了一定过程的。血液离开血管后便会由溶胶态变为凝胶状态(血液凝固)。用清水洗凝血块会留下白色纤维网,被称为纤维蛋白,从而推论在循环血液中是纤维蛋白的前身——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应该是由一种酶——凝血酶的作用转变为纤维蛋白。在循环血液中若存在大量的凝血酶就会使血液凝固,因而在循环血液中凝血酶应该以无活性的形式——凝血酶原存在。但是凝血酶原在什么条件下转变为凝血酶?客观存在的人所周知的是血液经过伤口很容易凝固,因而推论组织中有促进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的物质被称之为凝血活酶(或凝血酶原激酶)。其时已经知道血液中加入钙络合剂可使血液保持液体状态。根据以上的观察和推论,1904年Morawitz提出经典的凝血学说(四因子学说)。 1945年Quick建立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他把组织浸出液(如兔脑组织液)加到抗凝的血浆中同时加入氯化钙即可见使血浆在一定时间内凝固。凝血酶原时间以具体的试验证实了四因子学说。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