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中西医诊治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辛学知,尹玉锑 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8-01出版)  作者:辛学知,尹玉锑  页数:404  

内容概要

  《便秘中西医诊治》共九章。从与大便的传导、储存和排出有关的大肠、直肠、肛管的生理,到不能顺畅排出的病理进行论述,着重介绍便秘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手段,详细总结了历代医家在该病治疗上的用药特点和现代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一些便秘的预防和自我保健的方法。该书深入浅出,中西合参,内容新颖,论述详尽,不仅有利于肛肠科医生指导临床实践,更有利于患者阅读指导疾病的康复。  便秘是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运动量的减少,患病人数逐年增多,它已成为诱发心肌梗死、脑出血和大肠癌的重要因素。人们在关注健康的同时,也对便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考虑到导致便秘原因的复杂性、治疗的困难程度和病人的困惑焦虑,我们综合目前西医的认识及诊断手段,中医的辨证特点、治疗方药,详细总结编撰成册,以期在最大程度上治疗该病,同时也为患者指明保健和预防方法。 本书着重介绍便秘的病因病机、诊断手段、检查方法、治疗策略,汇总目前的诊治流程,并详细阐述了历代中医对该病的用药特点,中西合参,深入浅出,内容新颖。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大肠肛门解剖及生理一、肛管、直肠解剖二、结肠解剖三、大肠的生理概要第二章 便秘的检查方法一、肛管直肠压力测定二、盆地肌电图检查三、管腔内超声四、排粪造影五、肠道运输实验六、内窥镜检查七、遥感实验八、球囊逼出实验九、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十、肛门直肠感觉功能检查十一、同位素检查十二、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十三、磁共振成像(MRI)十四、肛管指诊十五、钡剂灌肠检查十六、组织学检查十七、血生化检查十八、粪便检查十九、钡餐检查第三章 便秘的诊断标准一、国际上慢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及诊断流程二、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草)三、便秘诊治暂行标准(老标准)四、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第四章 便秘的病因一、一般病因二、结肠、直肠、盆底器质性病变及功能性障碍三、结直肠外神经异常四、精神或心理障碍五、医源性六、内分泌异常及代谢异常七、结缔组织性疾病八、祖国医学对便秘的认识九、造成儿童便秘的常见病因第五章 便秘的病理生理第六章 便秘的临床表现第七章 便秘各论一、慢传输型便秘二、肛管直肠出口不畅型便秘第八章 中医便秘证治研究一、便秘古今研究概况二、便秘方药证治规律研究三、中医便秘总论第九章 便秘的科普常识附录 便秘的现代研究进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大肠肛门解剖及生理一、肛管、直肠解剖(一)肛管解剖1.肛管与肛门肛管上端连直肠,下端是肛门,全长约3cm。肛门是消化道的出口。肛管周围环绕着由横纹肌构成的外括约肌,能控制排便。外括约肌断或严重外伤时,可引起大便失禁。肛管和肛门的皮肤极敏感,损伤或感染时可产生剧烈疼痛,肛管和肛门常见的疾病有痔核、肛瘘、肛裂、脱肛等(图1—1)。肛管是消化道的末端,上自齿线,下至肛缘,长约3-4cm,为解剖性肛管。有人将肛管上界扩展至齿线以上1.5cm,即肛管直肠环平面,称外科肛管,一般少用。肛管的表层,在上段为柱状上皮及移行上皮,下段为移行上皮及鳞状上皮。男性肛管前面与尿道及前列腺相毗邻,女性则为子宫及阴道;后为尾骨,周围有内、外括约肌围绕。齿线为直肠与肛管的交界线,由肛瓣及肛柱下端组成,该线呈锯齿状,故称齿线(或称梳状线),为重要的解剖标志。胚胎时期齿线是内、外胚层的交界处,故齿线上、下的血管,神经及淋巴来源都不同,其表现的症状及体征也各异。齿线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如下:齿线以上主要由直肠上、下动脉供应,齿线以下为肛门动脉供应。齿线以上静脉属痔内静脉丛,回流至门静脉,若曲线张则形成内痔。齿线以下静脉丛属痔外静脉丛,回留至下腔静脉,曲张则形成外痔。

编辑推荐

《便秘中西医诊治》由辛学知、尹玉锑等编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便秘中西医诊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