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 作者:庄倩,田亚男,刘树艳 页数:413
内容概要
本书叙述了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及保健知识、一般护理技术。并对各种常见疾病就其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等进行阐述。全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实用。是临床护士及相关学科医护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书籍目录
绪论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第一章 生长发育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其意义 第二节 小儿体格及精神发育 第三节 小儿免疫特点第二章 儿童保健 第一节 儿童保健 第二节 新生儿期保健 第三节 婴儿期保健 第四节 幼儿期保健 第五节 学龄前期的保健 第六节 学龄期保健第三章 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 第一节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第二节 新生儿护理要点 第三节 早产儿护理要点 第四节 液体疗法 第五节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液体疗法 第六节 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特点第四章 新生儿急救及监护技术 第一节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lCU)的建立和管理 第二节 危重新生儿的转运 第三节 各系统的监护 第四节 监护仪的使用 第五节 注射泵的使用 第六节 输液泵的使用 第七节 呼吸机的使用 第八节 辐射床的使用 第九节 危重症常用药物及其不良反应 第十节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 第十一节 高压氧的使用第五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第一节 新生儿的营养需要和喂养方法 第二节 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和喂养方法 第三节 高危新生儿的营养需要和喂养方法 第四节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第五节 新生儿窒息 第六节 新生儿肺炎 第七节 新生儿溶血病 第八节 新生儿败血症 第九节 新生儿破伤风 第十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十一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十二节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第十三节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第十四节 新生儿低血糖症 第十五节 新生儿高血糖症 第十六节 新生儿低钙血症 第十七节 新生儿低镁血症 第十八节 新生儿硬肿症 第十九节 先天性巨结肠 第二十节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第六章 儿科常见症状护理 第一节 高热 第二节 哭闹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腹痛 第五节 惊厥 第六节 昏迷 第七节 水肿 第八节 臀红 第九节 厌食 第十节 血尿第七章 营养性疾病护理 第一节 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 第二节 单纯肥胖症 第三节 维生素D缺乏病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腹泻 第二节 急性坏死性肠炎第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先天性心脏病 第二节 心律失常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四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支气管肺炎 第二节 急性支气管炎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第四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第三节 泌尿道感染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急性颅内压增高症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第三节 小儿癫痫 第四节 Reye综合征 第五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糖尿病 第二节 儿童矮小症 第三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第十四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二节 噬血细胞综合征 第三节 急性白血病第十五章 出血性疾病护理 第一节 过敏性紫癜 第二节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第十六章 贫血性疾病护理 第一节 营养性缺铁眭贫血 第二节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第三节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第四节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第五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第十七章 外科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肠梗阻 第二节 肠套叠 第三节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第十八章 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麻疹 第二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第五节 结核性脑膜炎 第六节 水痘 第七节 中毒性细菌型痢疾第十九章 小儿急症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晾厥 第二节 急性呼吸衰竭 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 第四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五节 心跳呼吸骤停第二十章 其他 第一节 风湿热 第二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第三节 21-三体综合征 第四节 苯丙酮尿症 第五节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第二十一章 儿科诊疗护理操作常规 第一节 头皮静脉补液 第二节 小儿静脉采血法 第三节 暖箱的使用方法 第四节 卡介苗接种法 第五节 乙肝疫苗接种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生长发育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其意义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据此,可划分为不同的年龄期。不同的年龄期各具有一定的特点,了解各年龄期的特点及保健措施,将有助于掌握小儿特点及保健措施,小儿时期大致划分为6个年龄期,各年龄期的主要特征和保健教育原则如下:一、胎儿期妊娠前8周为胚胎期,第9周到分娩为胎儿期。自孕期28周至出生后1周为围产期。遗传因素、孕期感染、中毒、孕妇营养、心理状态均为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孕妇的保健,充分营养供应,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定期检查均有助于胎儿的发育。围产期+J1死亡率约占新生儿死亡率的70%,因此尤其应重视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内感染和早产,必要时进行羊水脱落细胞染色体以及其他生化检查,对某些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作出产前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可减低围产期小儿死亡率。胎儿期的保健措施包括孕妇咨询、孕母营养、孕母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如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疱疹病毒以及梅毒等)、高危妊娠的监测及早期处理、胎儿生长的监测及一些遗传性疾病的筛二、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至满28日。新生儿期是胎儿出生后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并适应宫外环境的时期,其问题多由于适应不良所引起,如环境过冷、过热均不相适应。其他如先天性缺陷、早产、畸形等。新生儿期免疫功能不足,皮肤黏膜及其他屏障功能差易于感染。生长发育快而消化功能差,故开始喂养起即应十分重视逐渐适应其消化功能等。
编辑推荐
《儿科疾病护理》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