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作者:苏玛 页数:298 字数:320000
内容概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对祖国最深厚、最崇高、最神圣的情感,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狼牙山五壮士”,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这是一次对英雄事迹的重温,也是一次对烽火年代的回望。所有的重温和回望,都是因为在这些远去的英烈们的身上,深藏着我们民族不可失落的魂魄。阅读他们的故事,从中感受到生命的韧劲与执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心灵会得到无数次震撼与洗礼。
书籍目录
1 陈嘉庚——华侨旗帜,民族光辉2 何叔衡——毛泽东评价他:可当大局3 鲁迅——中华民族的“民族魂”4 杨殷——从盐务师爷到革命先驱5 苏兆征——早期杰出工人运动领袖6 贺英——有勇有谋的巾帼英雄7 李大钊——中国近代史上的完人8 白求恩——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9 张自忠——中国抗战军人之魂10 林祥谦——宁可流血断头,也不复工11 佟麟阁——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12 肖楚女——为信仰奋斗,为真理献身13 杨虎城——以身殉志,不亦伟乎14 小叶丹——用一生诠释信义的“彝海结盟”15 韦拔群——受人爱戴的农民运动领袖16 邓中夏——骨头最硬的工人运动领袖17 钱壮飞——中共杰出“潜伏者”18 蔡和森——一盏传播真理的“明灯”19 刘伯坚——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20 旷继勋——以大局为重,不计得失21 恽代英——留得豪情作楚囚22 向警予——唱着《国际歌》上刑场的妇女领袖23 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的爱国将领24 邹韬奋——爱国志士、民主先锋25 董振堂——坚决革命的同志26 陈潭秋——不达成功誓不休27 毛泽民——红军第一任国家银行行长28 周逸群——强硬如钢铁的红军将领29 叶挺——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30 王若飞——切为人民打算31 彭湃——农民运动大王32 戎冠秀—一抗日烽火中的伟大母亲33 赵博生——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34 阮啸仙——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基人35 谢子长——民族英雄虽死犹生36 罗炳辉——红军中的“神行太保”37 黄公昭——根汗毛值黄金万两38 赵登禹——国共两党共同褒奖的将军39 王尽美——共产主义信仰的执著追求者40 张太雷——改造社会化巨雷41 杨闼公——头可断,志不可夺42 陈延年——党内不可多得的政治家43 瞿秋白——誓死要留清白在人间44 周文雍和陈铁军夫妇——刑场上的婚礼45 冯平——为革命生,为革命死46 方志敏——一个爱国主义的品牌47 闻一多——诗如火,人如旗48 夏明翰——就义诗撼天下49 邓恩铭——不惜唯我身先死50 许继慎——正道直行的杰出将领51 赵世炎——志士不辞牺牲52 张学良——中华民族的功臣53 马本斋——忠诚的卓越领导者54 杨开慧——骄杨丽质,英烈忠魂55 罗亦农——他的死是莫大的损失56 关向应——为党为国忠心耿耿57 李公朴——一个伟大的民主战士58 王尔琢——英明果断的高级指挥员59 李硕勋——被抬上刑场的坚强战士60 刘志丹——平易近人的人民英雄61 格里戈里·库里申科——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62 段德昌——共和国的第一号烈士63 戴安澜——“马革而还”域外死忠第一人64 埃德加·斯诺——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65 陈树湘——掏腹断肠写忠诚66 八女投江——宁死不屈的东北抗日联军女官兵67 杨靖宇——吃树皮、棉絮抗战的钢铁战士68 冼星海——人民的音乐家69 卢德铭——秋收起义总指挥70 朱瑞——人民炮兵的奠基人71 毛泽覃——毛氏三兄弟走向武装斗争的第一人72 赵一曼——红枪白马女政委73 左权——严谨务实的最高指挥员74 罗忠毅——他要亲手打死1000个鬼子75 吴焕先——破家济民闹革命的军事家76 彭雪枫——文武兼备的将军77 邓萍——一位有谋略的优秀军事干部78 赵尚志——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抗联英雄79 李白——电波永不逝,英雄永光辉80 李兆麟——创建东北抗日联军81 江上青——矢志不渝的抗日烈士82 明德英——“无声”的沂蒙红嫂83 聂耳——“拼命三郎”音乐家84 寻淮洲——赤身下葬的年轻将领85 于化虎——胆识过人的布雷高手86 叶成焕——勇谋兼备的抗日虎将87 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英雄群体88 郑律成——《延安颂》的曲作者89 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模范90 刘老庄连——82名勇士用生命铸就丰碑91 李林——不平倭寇誓不休92 吴运铎——“中国的保尔·柯察金”93 杨子荣——机智勇敢的侦察英雄94 马立训——创新制胜的爆破大王95 王克勤——“三大互助”活动的创造者96 江竹筠——意志坚强的“中国丹娘”97 任常伦——勇猛的胶东战斗英雄98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99 郭俊卿——当代军中花木兰100 刘胡兰——怕死不当共产党员后记
章节摘录
英雄人生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1911年冬天,张自忠考入当时中国北方有名的天津法政学堂。学校中的进步思想和革命气氛尤其令他兴奋。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革命政纲。这些进步思想在他原本只知孔孟的头脑中增添了崭新的内容,对他日后的成长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911年底,张自忠秘密加入同盟会,亲身投入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当时,济南有一所山东省法政专门学校,校长丁惟汾是山东同盟会的负责人,经常向学生传授进步思想,并组织学生参加革命运动。一时间,山东的革命形势大好。张自忠听到这个消息,便由天津来到济南,转入山东法政专门学校,投身于山东的革命浪潮之中。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的张自忠意识到,要挽救民族危亡,仅靠坐在学堂里埋头苦读或四处奔走呼号、鼓吹革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拥有强大的武力才有取胜的希望。他体格魁梧强健生性好动,浑身上下洋溢着英武刚毅之气,更适合当兵。经过深思熟虑,张自忠毅然决定投笔从戎,选择从军的道路。恩威并施的治军之道张自忠一向以注重军纪、治军严厉而著称。遇有违反军纪者,他初则说服教育,再则严厉训斥,三则军棍伺候。因张自忠对于违反军纪的官兵常说—句口头禅:“看我扒不了你的皮!”于是,被官兵们冠以“张扒皮”的诨号,全军上下无人不晓。当时军中流传着一首顺口溜说:“石友三的鞭子,韩复榘的绳,梁冠英的扁担赛如龙,张自忠扒皮真无情!”“张扒皮”的诨号使人误以为张自忠是个无情无义、粗暴蛮横的武夫,其实张自忠是爱兵如子,严中寓恩。张自忠自懂事起就开始接受儒学的熏陶,他深知“治兵先治心”的含义和“恩威并施”的运用之妙。以打军棍为例,张自忠并不是遇过即打、滥施棍杖,他主张“八不打”,即:长官生气时,不许打;士兵劳碌太过时,不许打;对新兵,不许打;初次犯过者,不许打;有病者,不许打;天气过热或过冷时,不许打;饱饭后及饥饿时,不许打;哀求落泪时,不许打。从“八不打”军规可看出,张自忠带兵除了严,还有仁,恩威并用。另外,让士兵誓死追随的原因还有一点,无论他身处多高位阶,总是与士兵吃一样的伙食,也和士兵们一起工作,从不搞特殊。将军的悲壮之死全国抗战爆发后,张自忠犹如蛟龙出水,猛虎出柙,历经淮河、临沂、徐州、潢川、随枣及冬季攻势诸战役,攻锐守坚所向披靡,建立了赫赫威名。1940年5月,在日军发动的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以身殉国,其战死疆场的悲壮感泣数万人。侵华日军战地记录《231联队史》一书记载了张自忠将军战死疆场的悲壮一幕:“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是冲锋队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着刺刀向敌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住藤冈。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一等兵从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军曹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藤冈一等兵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在这一刺之下,这个高大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当天深夜,日军设在汉口的广播电台中断正常广播,插播了张自忠阵亡的消息,并称:“我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奉上了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骸庄重收殓入棺,拟用专机运送汉口。”残酷的日军竞如此礼待张自忠将军,可见他的行为足以震撼敌军人心。灵柩运到重庆时,蒋介石、冯玉祥等军政要员臂缀黑纱,肃立码头迎灵,并登轮绕棺致哀。蒋介石亲自扶灵执绋拾级而上,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并为之举行了国葬。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也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英雄无悔张自忠极具忧患意识,发誓“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而决定弃笔投戎,征战疆场。军旅生活中,他勤勉刻苦、刚毅寡言,治军有方;作战中,他勇猛果断,指挥若定,颇具大将之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挺立在血泊中,其威严与壮烈被对手膜拜。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无愧于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编辑推荐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