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刘静、 陈刚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08出版) 作者:刘静,陈刚 编 页数:207
内容概要
《高等学校教材:油气田开发地质方法》按照现场实际工作程序,从储集层的研究方法着手,分析储层流体性质与温压系统,阐述储量计算与地质评价方法,论述地质建模的内容及步骤,讲述油气藏开发方案的编制及动态分析方法,最终阐明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本书结合现场工作程序和实例,做到了油田开发与气田开发并重,以适应油气田开发地质不同层次技术人员工作的需要。本书作为高等院校石油地质和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油气田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节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向第二节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特点第一章 储集层研究方法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储层划分与对比第三节 储层沉积微相及微构造第四节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第五节 储层预测技术第六节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第七节 储层敏感性分析第八节 储层储集性能的变化第九节 储层综合分类及评价第二章 油气藏开发特征研究方法第一节 流体特征第二节 油气藏压力、温度及驱动方式第三节 油气储量计算第四节 油气藏评价第三章 油气藏地质建模方法第一节 地质建模概述第二节 地质建模的方法第三节 地质建模的内容及步骤第四章 油气藏开发方案编制方法第一节 油气藏开发方案编制概述第二节 油田开发方式的选择第三节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第四节 开发井网部署第五节 采油速度优化第六节 油藏开发方案优化第五章 油气藏动态分析方法第一节 动态分析的概念第二节 油气藏动态监测第三节 油藏动态分析第四节 气藏动态分析第六章 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第一节 剩余油的相关概念和分类第二节 剩余油分布规律的预测第三节 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方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一般来说,稳定沉积层多形成于盆地均匀下沉、水域分布广阔的较深水沉积环境中。从剖面上看,一般在两个沉积旋回或两个岩相段的分界附近,由于沉积环境在时间上的交替,往往使两种岩相的岩性直接接触或出现混相现象,易于形成特征明显的岩层,所以寻找与选择标准层应着重于这些环境或层段。图1-1为三口井的部分油层剖面,剖面的底、顶均为大段泥岩,经研究顶部①号层为灰黑色泥岩和介形虫泥岩,在区域内分布稳定,是区域对比标准层。底部③号层厚约20-30cm为黑灰色介形虫泥岩,紧接其下是一层电性特征明显的钙质砂岩层,在油田范围部分稳定。因此,该层也可作为对比标准层。在剖面中部含有一层层位稳定的灰黑色泥岩,但因邻层电性不稳定,故该层只做辅助标准层。由于该区含油层系是一个正旋回背景下的沉积,故该剖面可以②号辅助标准层为界,上下划分为两个二级正旋回,即两个油层组。(2)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在划分油层组的基础上的砂岩组对比,应根据油层组内的岩石组合性质,演变规律、旋回性质、电测曲线形态组合特征,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三级旋回。在二级旋回内划分三级旋回,一般均按水退和水进考虑,即以水退作为三级旋回的起点,水进结束作为终点。这样划分可使旋回内的粗粒部分的顶部均有一层分布相对稳定的泥岩层,这层泥岩既可作为划分与对比三级旋回的具体界线,又可作为砂岩组的分层界面。
编辑推荐
《油气田开发地质方法》为高等学校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