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作者: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  页数:308  字数:300000  

内容概要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五十年纪念文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科技成果的回顾文章,下篇主要是院士、老领导的小传、自叙和回忆文章。整部文集以石油工业和研究院的发展为背景,以史写人、以事带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研究院的发展历程、重要成果、重大活动及在各项工作中涌现出的人和事。

书籍目录

上篇  建院之初的几点回忆  在地质所早期工作的回忆  艰苦创业开展地质研究工作  建院初期的研究工作  “长江式气苗”调查  渤海湾边找油苗  来自现场服务现场  记忆犹新的事  松辽平原早期地质综合研究工作纪实  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科技攻关二三事  石油会战小分队出征东北  大庆油田开发试验中区的诞生  在东营找油的艰难岁月  参加石油行业的第一课  驼铃声声路漫漫  规划院初期的回忆  艰苦创业的故事  石油地球物理数字化会战追忆  我在研究院工作期间的美好回忆  参加冀东科研生产联合体工作的回忆  难忘冀东艰苦创业的三年  参加冀东油田工作的往事  科探井人之歌  难以割舍的“吐哈情”  塔里木石油勘探的科技尖兵  查干德勒苏草原上的第一口石油探井  两次参加地质实验室筹建经历  陆相湖盆沉积学的排头兵  从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看开发队伍的成长  发展压裂酸化技术为我国原油生产贡献力量  创建我国稠油热采技术研究中心开拓热力采油新学科新技术  投身稠油热采工作回顾  从宇宙星空到地球之巅  廊坊分院天然气研究所的建立与发展  海外感受二三事  走出国门开展苏丹穆格莱德盆地评价研究  记1984年进院的一批后备人才  申请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前前后后  千方百计为科研生产做好后勤保障服务  送温暖工程  院政研会十次年会回顾  风景这边真好  我与老年大学  石油工作经历回顾  在院工作三十年的简单回顾  记忆中难忘的点点滴滴  关于成功的感悟下篇  毕生才智献中华  岁月付追求油海看奔流  从事石油地质工作五十年  石油勘探的成功之路  探索渗流科研之路  闪亮的金星  石油工业战线一老兵  执著的理想与追求  我不会忘记的老院长  陆相生油理论与勘探方法的拓展者  中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事业的先驱  为建设现代化研究院呕心沥血  半个多世纪的石油开发情

章节摘录

上篇建院之初的几点回忆燃料化学工业部成立不久,李范一副部长就致力于组织科研工作和建立科研队伍。1950年初他派秘书找到清华大学化工系主任曹本熹,商量在化工系合作成立燃料研究室,进行有关人造油和天然油加工的研究工作。除由化工系的教师兼任研究人员外,还从社会上招聘一些科技人员作为专职研究人员。经燃料化学工业部和清华大学同意,燃料研究室于1950年秋季成立。这可以算是中国石油工业科研队伍建设的开始。是年6月,我从美国回到北京,应李范一副部长和曹本熹主任之邀,到燃料研究室任研究员,兼化工系教授。燃料化学工业部李人俊副部长对科研工作也很重视。但他认为燃料化学工业部自己组建科研队伍困难较大,短期难以见效,不如利用中国科学院的雄厚实力,请他们配合进行有关石油的科研工作。当时,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也很愿意和工业部门密切配合,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贡献。1951年,李人俊副部长开始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工业化学研究所张大煜所长商量,将该所的主要研究工作围绕石油炼制和人造石油进行,可考虑将该所改名为石油研究所。后经中国科学院和燃料化学工业部同意,决定该所改为石油研究所,但挂牌手续迟迟到1954年才完成。从1952年开始,燃料化学工业部已从石油管理总局派技术人员去大连参加研究工作,并从玉门油矿抽调范希孟等同志去大连。分配的大学生也挑选一部分去大连工作、培训。1952年秋,全国高校进行了院系调整。此时燃料化学工业部和石油管理总局的领导商定,并征求清华大学的同意,撤销燃料研究室,把专业研究人员调往大连工作。我作为燃料部的代表,是年底也去了大连。适值该所高级汽油研究室主任彭少逸去美国进修,我被任命为该室代主任,直到1954年春我被调回北京到石油管理总局炼油处工作为止。

编辑推荐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五十年纪念文集(1958-2008)》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