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作者:刘文业 页数:106
内容概要
本书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系统深入研究和揭示了分流河道砂储层长期高压注水、注聚后宏观、微观、流场演化机理和演化规律,建立油藏宏观、微观、流场动态演化模型,揭示了长期高压注水、注聚后宏观、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预测了四年和六年后可动剩余油的分布。 本书可作为油田开发工作者、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科技人员、师生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胜坨油田地质特征概述 第一节 胜坨油田地层格架 第二节 胜坨油田构造格架 第三节 胜坨油田沙二段储层成因类型 第四节 胜坨油田沙二段砂体分布规律 第五节 胜坨油田开发历程及主要开发特征 第六节 胜坨油田开发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概况第二章 胜坨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第一节 胜坨油田沙二段储层成岩相非均质性研究 第二节 胜坨油田沙二段储层沉积非均质性研究 第三节 胜坨油田沙二段储层敏感性非均质研究第三章 胜坨油田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第一节 储层流动单元概念 第二节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划分原理和方法 第三节 储层流动单元主成分分析原理和方法 第四节 储层流动单元聚类分析原理和方法 第五节 胜坨油田注聚先导区储层流动单元模型第四章 胜坨油田开发地质灾害形成机理 第一节 油田开发地质灾害概念 第二节 胜坨油田开发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第三节 胜坨油田开发地质灾害形成机理 第四节 胜坨油田开发地质灾害控制因素 第五节 胜坨油田开发地质灾害破坏性第五章 胜坨油田储层宏观参数动态模型 第一节 胜坨油田储层宏观参数求取 第二节 胜坨油田储层宏观参数演化规律 第三节 胜坨油田储层宏观参数演化机理及数学模型 第四节 胜坨油田储层宏观参数动态模型第六章 胜坨油田储层微观参数动态模型 第一节 储层微观参数动态模型的内涵 第二节 胜坨油田储层岩石骨架场演化模型 第三节 胜坨油田储层孔喉网络场演化模型 第四节 胜坨油田储层粘土矿物场演化模型 第五节 胜坨油田渗流场演化特征第七章 胜坨油田剩余油形成机理与分布模式 第一节 剩余油的概念 第二节 胜坨油田剩余油形成微观渗流机理 第三节 胜坨油田剩余油控制因素 第四节 胜坨油田剩余油分布模式 第五节 胜坨油田剩余油预测模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胜坨油田地质特征概述 第二节 胜坨油田构造格架 东营凹陷在古近纪是一个受区域性拉张作用形成的北陡南缓、北深南浅的半地堑型湖盆。胜坨油田位于湖盆北缘、陈家庄凸起的南部,沙四段沉积时期,控制构造、沉积发育的坨-胜-永大断裂开始活动,本区处于稳定的持续下陷状态,连续沉积了巨厚的泥岩。与此同时,陈家庄凸起上剥蚀下滑的冲积物不断在基岩斜坡上沉积,断层与基岩面间形成了砂、砾岩体和断阶(即二台阶)构造。在沙三段中、下部及沙三段上部第十砂层组沉积前的各沉积时期胜坨地区仍为坳陷,沉积厚度大。至沙三段上部沉积后期,沉降运动才逐渐停止,至沙二段沉积早期开始隆起,东营组沉积时期隆起幅度最大,构造运动最强烈,往后持续隆起至明化镇组沉积早期,隆起的幅度是逐渐增加的,之后,受多种构造运动影响,逐渐形成了现今具有背斜形态的构造格局。 胜一区北临胜北弧形断层,该断层为一正断层,产生时间早、落差大、延伸长,控制了该区的构造发育。胜北弧形断层最早产生在沙二段沉积早期,活动时间可延续到馆陶组沉积时期。胜北弧形断层(1-2-x191井至T43井)大体为东西走向,断面倾向北,断距10~60m不等,T43井以西部分胜北弧形断层逐渐变为北西走向,断面倾向北西。此断层在1-1-31井处向西南方向有一分叉,并经过1-1-34、1-2-32、1-1-39井呈东西走向,为一断面南倾的正断层。胜一区西部还发育三条较大的次一级断层,北边一条大致呈东西走向,延伸较长,由1 2-64井附近开始经1-2-55、1-2-54井向西延伸并与胜北弧形断层相遇,断面南倾。中间一条为北东东走向的正断层,由1-2-61井向南南东方向一直延伸到胜一区外,断面倾向南南东。在以上两条断层之间有一条经过1-3-39井的北东东走向的小断层,断面倾向南南东。南边一条为北东走向的正断层,断面倾向北西,这样就形成了胜一区西部地堑格局。三条断层造成了断层两侧油水界面不同,对油气分布有局部的控制作用,对地层沉积厚度也有影响。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