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作者:赵贤正 等著 页数:261 字数:520000
前言
岁月如梭。我国石油勘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和艰苦卓绝的奋斗,迅猛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石油地质工作者在不断学习世界先进经验和理论的同时,不断总结并发展了符合中国石油地质特点的陆相生油理论、复式油气聚集理论和煤成烃理论等石油地质理论,有效地指导了我国的油气勘探实践,并形成了综合配套的油气勘探技术系列(包括地面地质调查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井筒技术和石油地质实验技术,以及盆地一区带一圈闭评价的油气资源评价技术等)。石油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的进步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先后在105个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2005年底已在79个主要大中型沉积盆地发现油田600多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6.08×10^8t,原油年产量超过1.8×10^8t,成为世界第五大产油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九五”以来,我国的石油勘探注重石油地质理论发展与综合地质规律研究,强化地震前期准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主导勘探技术,积极探索新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勘探成果:东部成熟盆地精细勘探不断深化,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稳定增长;中西部石油勘探大突破、大发现不断涌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规模大幅度扩大;近海海域石油勘探不断获得新成果,探明石油地质储量高速发展。这使我国石油勘探跨入了历史新的发展时期,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实现了高基质快速增长。同时,我国高度重视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的研发与引进,在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与创新性发展,为新发现和大突破创造了条件,拓宽了石油勘探领域。
内容概要
《中国石油勘探持续有效发展的10年》是《中国天然气勘探快速发展的10年》一书的姊妹篇,该书全面梳理了我国“九五”以来的石油勘探重要成果、石油地质理论重大进展和勘探技术的关键进步,系统总结了10年来我国石油勘探的重要经验和启示,对我国石油勘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有益的预测。 本书可以作为从事石油地质理论、勘探部署和勘探战略研究等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石油勘探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及有兴趣了解中国石油勘探10年来发展情况的读者的基础读物。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篇 第一章 石油勘探历程及现状 第一节 石油勘探历程 一、1878-1949年:借助外力,艰难起步 二、1950-1958年:成长壮大,中西部发现大油田 三、1959-1985年:战略转移,东部大油区快速发展 四、1986-1995年:不断有发现,储产量稳步增长 五、1996年至今:创新突破,储量进入持续有效发展阶段 第二节 石油勘探现状 一、石油勘探总体处于早一中期阶段 二、勘探主体是8个大型含油气盆地 三、石油探明储量进入历史新的持续增长高峰期 四、石油资源丰富,未来勘探潜力较大 第二章 10年来石油勘探重大成果 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重大成果 一、陆相湖盆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中西部地区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不断有重大发现 三、叠合盆地中下组合勘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四、成熟盆地精细勘探成果显著 五、近海海域油气勘探进入大发现高峰期 六、形成了新的石油地质理论系列 七、形成了新的石油勘探技术系列 第二节 石油勘探的显著成效 一、新发现了一批整装油田,确保了探明储量大幅度增长 二、规模储量高效开发,推动原油产量稳步发展 第三节 主要经验与启示 一、始终把勘探放在首位是石油不断取得突破的有力保障 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勘探工作不断取得突破的源泉 三、认识的深化、理论的创新是确保勘探发展的基础 四、勘探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石油勘探的持续有效发展 五、管理机制的转变是提高勘探效益的重要保证第二部分 油区篇 第三章 岩性油藏勘探结硕果:松辽盆地 第一节 勘探历程回顾 一、1955—1995年:实践陆相生油理论,构造油藏勘探大发展 二、l996 2005年:发展新理论与新技术,岩性油藏勘探结硕果 第二节 石油地质特征 一、构造特征与演化 二、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 第三节 10年来石油勘探重大进展 一、长垣以东形成了10×108t级规模储量区 二、长垣以西形成规模效益储量区 三、扶杨油层形成超亿吨级勘探场面 四、保乾三角洲砂体发现3×108t级规模储量区 五、西部三角洲砂体发现英台 四方坨子大油田 第四节 主要经验与启示 一、转变观念、创新认识是取得勘探新突破的前提 二、沉积微相精细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保证了岩性目标的准确落实 四、储层改造技术应用有效提高了勘探效益 第五节 勘探潜力与方向 一、资源潜力分析 二、勘探主要方向 第四章 油气勘探的常青树:渤海湾盆地 第一节 勘探历程回顾 一、l955—1963年:早期普查,奠定勘探发现基础 二、l964—1979年:重点突破,促进勘探快速发展 三、l980—l995年:整体勘探,实现储产量稳定增长 四、l996年至今:精细勘探,再现成熟探区新潜力 第二节 石油地质特征 一、构造特征与演化 二、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 第三节 10年来石油勘探重大进展 一、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发现一批(3000~5000)×104t级规模储量区 二、复杂构造带精细勘探成效显著 三、潜山勘探再获新发现,成为增储上产新亮点 四、滩海勘探取得历史性突破,成为重要勘探接替新领域 第四节 主要经验与启示 一、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是勘探突破的重要基础 二、先进适用的主导勘探技术是勘探发现的有力保障 三、科学规范的勘探程序是成熟探区精细勘探的重要手段 第五节 勘探潜力与方向 一、资源潜力分析 二、勘探主要方向 第五章 新构造运动控制油气晚期成藏:近海海域盆地 第一节 勘探历程回顾 一、l957—1979年:早期自营勘探,奠定了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础 二、l980年至今:自营与合作并举,实现了海洋石油高效快速发展 …… 第六章 低渗透大油田:鄂尔多斯盆地 第七章 西部快速发展的大油区:准噶尔盆地 第八章 未来石油勘探的希望:塔里木盆地 第九章 老油区重焕青春:酒泉盆地 第十章 在艰难中奋进:柴达木盆地 第十一章 中小盆地石油勘探第三部分 理论与技术篇 第十二章 石油地质理论与方法新进展 第十三章 石油勘探技术新进展第四部分 前景展望篇 第十四章 中国石油勘探前景展望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二部分 油区篇 第四章 油气勘探的常青树:渤海湾盆地 第二节 石油地质特征 一、构造特征与演化 渤海湾盆地在大地构造上位于中朝地台的华北台坳,北为燕山褶皱带,东为胶辽隆起,东南为鲁西隆起,西为太行山隆起。盆地结晶基底是太古界和下元古界变质岩系。它是中、新生代和元古代古生代复合型沉积盆地,经历了中 晚元古代、古生代地台、晚侏罗世一古近纪断陷和新近纪坳陷4个发育阶段。 中元古代本区开始进入地台发育阶段,仅在盆地西北部堆积了中、上元古界藻礁碳酸盐岩等沉积建造,其厚度达万余米。晚元古代晚期隆起,缺失震旦系。古生代时期本区以升降运动为主,沉积稳定,下古生界为一套厚度变化不大的碳酸盐岩建造,上古生界由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建造变为陆相碎屑岩建造。加里东运动使本区上升,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海西一印支运动使本区褶皱隆起,形成复背斜和复向斜,并遭受剥蚀。 印支运动以后,在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本区断裂发育,块断活动和岩浆活动强烈。中一早侏罗世继承了海西期复向斜或在新的断陷沉积了煤系地层。晚侏罗世开始,本区进入以块断活动为主的盆地发育阶段。经历了晚侏罗一早白垩世、始新世和渐新世等三期强烈的块断活动。由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切割而成的大小不等的块体,在断裂控制下产生翘倾活动。元古界古生界沉积盖层组成的块体,差异剥蚀强烈,下倾的地层保存完整,翘起的一侧仅剩下古生界,甚至出露前震旦系变质岩系。块体之上相应地形成了箕状凹陷和单面山式的凸起,使盆地呈现隆坳相间的地质结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