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作者:何文渊 等 著 页数:175
内容概要
《塔里木盆地西部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是对塔里木盆地西部构造演化和构造变形特征的系统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论述了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大地构造格局;二是探讨了塔里木盆地西部的构造演化历程,主要是中生代和新生代塔里木盆地西部由以伸展为主转向以挤压为主的演化历程;三是系统分析了西昆仑前陆盆地系统、南天山山前统一变形域和帕米尔快速楔入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四是开展了构造变形特征和构造样式解析;五是阐述了塔里木盆地西部的构造变形机制和耦合关系;六是结合构造的分析,探讨了塔里木盆地西部油气勘探的潜力与有利方向。 《塔里木盆地西部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可供科研与石油地质工作者、相关院校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塔里木盆地西部大地构造格局第一节 特提斯构造域构造演化探讨第二节 中亚与中国大地构造格局概述第三节 天山造山带及邻区研究概述第二章 塔里木盆地西部构造演化第一节 塔里木板块演化特征第二节 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史第三节 古生代构造演化史第四节 塔里木盆地西部中生代一古近纪构造演化第五节 塔里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构造演化第三章 塔里木盆地西部构造单元关系及变形特征第一节 西南天山山前新生代统一构造系第二节 西南天山山前统一变形域主要变形特征第三节 平衡剖面及板内变形缩短量的计算第四节 塔西南构造单元的再认识第五节 柯坪断隆和巴楚断隆的关系第四章 塔里木盆地西部构造变形特征分析第一节 断裂构造分析第二节 塔里木盆地西部的构造样式第三节 部分重点构造带分析第五章 塔里木盆地西部构造变形机制第一节 塔里木盆地西部板内变形机制探讨第二节 盆山关系探讨第六章 塔里木盆地西部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方向第一节 塔里木盆地西部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石油地质条件第二节 晚期成藏、以气为主第三节 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有序性第四节 勘探主攻方向和战略接替领域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沉积物较细,以砂岩和细砾岩为主,砾岩多为颗粒支撑,少量为基质支撑,砾石分选磨圆中等,底面相对平坦,砂岩多呈块状至厚层状,各种类型交错层理发育,基本没有煤系地层出现,代表着河流、三角洲及辫状三角洲相沉积(图2-11)。本区走滑断裂间断发育特征明显,且物源基本来自东侧,表明西侧为主要断裂带(张春生,2000)。 3.古气候及沉积相特征 塔里木盆地西部侏罗纪一早白垩世为大陆沉积环境。侏罗纪是塔里木盆地最温暖潮湿的地质时期之一,湖侵和沼泽化作用十分显著,同时植被繁茂,形成有机质丰度极高的陆相沉积。侏罗纪时基本继承了三叠纪沉积格局,经过长期剥蚀和准平原化作用,周边山区已变得低矮平坦,与盆地高差逐渐减小,发育了数量众多且互相分隔的浅湖或沼泽。 喀什地区侏罗系为拉分断陷湖泊沉积体系,古气候经历了由干燥炎热一潮湿一千燥炎热的过程,沉积相由冲积扇一河流相一三角洲相一滨浅湖相一深(半深)湖相一滨浅湖相、三角洲相河流相、冲积扇相的演化。特别是早一中侏罗世,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有机质丰富,因此,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 侏罗系地层的分布总体上为北西一南东向,在乌恰、乌泊尔和英吉沙三个地区可能存在三个沉积中心,最大厚度估计能达3500m,向盆地两侧迅速减薄乃至尖灭。 4.断陷盆地具有分段性 费尔干纳断裂延伸至乌恰以南不远就消失了,此后以左旋右阶的雁列方式一直向南延伸。侏罗纪条状分布的盆地群一直向南南东方向延伸。盆地南缘和北缘沉积相的展布和发育有一定差异,南缘沉积厚度为2600m左右,北缘达4000m,并且南北缘盆地都有独立的沉降中心(图2-11)。早侏罗世一中侏罗世早期,沉积中心偏向北缘,中侏罗世晚期一晚侏罗世,沉积中心向南转移,可能向南还有控制盆地的张扭断裂。 乌恰地区侏罗系盆地实际上应属北边吉尔吉斯坦境内费尔干纳盆地的一部分,即是费尔干纳盆地的东南延伸部分。对乌恰侏罗系不同层位古流向测定和校正结果显示,早一中侏罗世的古流向总体指向北,这进一步说明乌恰侏罗系盆地的沉积一沉降中心应在费尔于纳盆地,西南缘侏罗纪盆地向西与塔吉克侏罗纪盆地相连,沉积中心在塔吉克盆地。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