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2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作者:李明 页数:289
内容概要
本书介绍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现状及研究进展,系统论述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本书结合具体勘探实例,从应用角度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中的主要方法及其技术原理、应用步骤及关键问题、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讨论。 本书为油气勘探工作者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和技术,可作为岩性地层勘探方法与技术的培训用书,同时可作为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科技人员及有关高等院校师生教学与学习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李明,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994年获博士学位。1996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同时,完成了博士后研究课题。现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所副所长,研究生导师。先后参加和组织多项自然科学基金及部级科技攻关项目,涉及领域包括地震正反演理论研究、大陆动力学、油气勘探地震数据综合解释与储层预测等。迄今完成了20多年地震综合解释与油气储层预测方面的项目,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合著和专著9本。获国家一等奖1项,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局级一等奖8项。2003年被《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杂志评为地球物理学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与技术概论 第一节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回顾与展望 第二节 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进展 第三节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现状与资源潜力 第四节 岩性地层油气藏主要勘探方法和技术现状 第五节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勘探的四个主要领域第二章 层序地层学研究技术 第一节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及原理 第二节 层序级别及其地质意义 第三节 层序界面识别标志 第四节 层序地层学研究程序 第五节 层序地层学研究实例一一以南堡凹陷下第三系为例第三章 相干体技术 第一节 相干体概念 第二节 相干体计算基本原理 第三节 技术流程和步骤 第四节 应用实例第四章 可视化与频率分解技术 第一节 可视化概念与原理 第二节 可视化基本方法 第三节 可视化全三维解释技术 第四节 虚拟现实技术 第五节 频率分解技术 第六节 应用实例第五章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第一节 地震属性分类 第二节 地震属性提取方式及分析方法 第三节 地震属性分析的关键问题 第四节 地震属性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第六章 地震反演技术 第一节 地震反演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地震反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 第三节 不同地震反演方法的比较 第四节 储层特征重构方法 第五节 应用实例第七章 叠前地震反演与属性分析技术 第一节 叠前地震反演与属性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基本原理 第三节 处理和解释技术 第四节 工作流程与关键步骤 第五节 应用实例第八章 烃类检测技术 第一节 烃类检测的岩石物理基础 第二节 烃类检测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烃类检测方法的应用条件 第四节 应用实例第九章 油气层测井评价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 油气层测井评价方法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 第二节 低电阻率油气层评价 第三节 砂泥岩薄层油气层评价 第四节 碳酸盐岩油气层评价 第五节 火成岩油气层评价第十章 软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第一节 相干体、频率分解及可视化 第二节 地震属性分析 第三节 地震反演 第四节 叠前地震反演及属性分析 第五节 烃类检测 第六节 油气层测井评价第十一章 应用实例分析 第一节 构造一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实例——以松辽盆地南部为例 第二节 台盆区碳酸盐岩地层油气藏勘探实例——以轮南地区为例 第三节 特殊岩性体油气藏勘探实例——以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气藏为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与技术概论 经过多年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控因分析和分布规律指导下,形成了一套在地质分析基础上利用地球物理技术进行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方法,并得到了实际应用和推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节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回顾与展望 我国油气资源主要赋存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中,陆相盆地拥有石油资源量的四分之三和天然气资源量的近半数(翟光明,1996)。目前陆相油田占我国已探明石油储量的95%以上(戴金星,2000)。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在陆相盆地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构造油气藏,同时,也找到了一些岩性地层油气藏。尽管许多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勘探程度已比较高,尤其是东部盆地勘探进入中后期,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仍然有较大勘探潜力。结合我国陆相盆地的石油地质特点与勘探技术需求,开发和完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基础理论研究,是进一步发展我国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大好形势的迫切需要(贾承造,2003)。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岩性地层油气藏探明储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现已成为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20世纪50年代,通过借鉴国外勘探研究经验,初步认识到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勘探发现了一些浅层地层油气藏(胡见义等,1986)。20世纪60-70年代,随着中国油气勘探战略东移,在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找到了一批大型构造油气田的同时,在渤海湾盆地发现了任丘、高升、欢喜岭等大型岩性地层油气田(翟光明等,1996;邱中建等,1999)。到80年代,随着多次覆盖数字地震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地震相、储层预测、沉积体系、成藏条件等研究为基础,找到了一些具有明显前积结构特点的砂砾岩体岩性油气藏和区域不整合遮挡地层油气藏(张万选,1988)。90年代以来,随着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大面积采集和层序地层学等理论方法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岩性地层油气圈闭识别的准确率和储层预测精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丰硕成果,在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等盆地,发现了朝阳沟、榆树林、肇州、安塞、靖安、哈得逊等十几个亿吨级的岩性地层大油田。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