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全国中小学教师 页数:178 字数:174000
前言
自2001年起,我国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力度最大的课程改革。为了着眼于建立有中国特色、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制定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其中的核心内容。由此,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十年的改革实践中,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大范围引导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发现许多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学科容量偏多,难度偏大;有些学科具体内容体现循序渐进的梯度不够;相关学科、学段间的衔接有待加强等。这表明课程标准有待修改完善。与此同时,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基于上述背景,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并于2011年底完成此次修订工作。 此次课标的修订,主要围绕着三个关键词展开: 一为“德育”。义务教育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学生可以从课堂上了解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中体会过程与方法,但是作为三维目标的最高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被老师所忽视。“新课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不仅在篇幅上超出以前,而且也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课程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历史课程增加了传统戏剧等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
内容概要
此次课标的修订,主要围绕着三个关键词展开:
一为“德育”。义务教育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学生可以从课堂上了解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中体会过程与方法,但是作为三维目标的最高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被老师所忽视。
“新课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不仅在篇幅上超出以前,而且也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课程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历史课程增加了传统戏剧等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二为“创新”。我国基础教育有重视“双基”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为此,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三是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此次新修订的课标几乎都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主动性的教育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个“新课标”。“新课标特别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与高中课程标准形成更好衔接,有利于老师们更为系统地开展教学。”
三为“减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此次重新修订的“新课标”,将从多个方面为学生减负。修订后的“新课标”,在课程容量控制上,大部分学科对授课内容进行了精选,减少了学科内容条目。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有些学科则降低了对部分知识点的学习要求;有的学科对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内容,
以“选学”方式处理;还有些学科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调整了不同学段的课程难度。
为了帮助广大一线教师理解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实质内涵,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组织国内知名课程专家、学者、学科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针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为了体现对课程标准解读的专业性、可读性和应用性,本丛书采用教师喜闻乐见的“锵锵3人行”的对话形式。这三人是他们所对话学科的前沿人物,代表三个领域:一位是负责该学科课程标准制定(或修订)的专家,主要从理论层面解读课标的修订内容;另一位是来自基层学校的优秀教师,主要从教学层面解读课程标准的修订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第三位是知名的学科教研员,他起着将理论与教学联系起来的作用,解读理论如何在具体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书籍目录
专题一 整体解读(一)一一识字写字、写作、综合性学习
话题1 识字、写字教学
话题2 写作教学
话题3 语文综合性学习
专题二 整体解读(二)一一阅读教学的目标、建议、评价
话题1 强调阅读教学是多重对话
话题2 对阅读教学理念的一些新表述
话题3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和评价的几点建议
专题三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
话题1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识字写字部分跟实验稿的区别
话题2 对课标的进一步阐释
话题3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
话题4 识字教学方法
课例展示:《老树的故事》同课异构教学课例
专题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话题1 新课标精神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内容
话题2 修订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和评价等方面的调整
话题3 新课标精神下,小学阅读教学具体教学策略
课例展示:《搭石》(第二课时) 同课异构教学课例
专题五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话题1 如何理解新课标修订稿
话题2 怎样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修订稿
课例展示:《学写“具体句”》和《如何围绕“我爱读书
写一段话》教学课例
专题六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话题1 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资源开发要求
话题2 我们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本质理解
话题3 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话题4 我们对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基本理解
话题5 开发课程资源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例展示:《美丽的丹顶鹤》和《识字5》教学课例
章节摘录
2.教师的启发引导 教师是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导师。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个性化阅读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把“启发”“点拨”“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切实地让学生展开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潜心会文”,“切己体察”,把握文本的蕴蓄,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智慧的引领,从而有效地避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个性化阅读,不是放任自流、让学生远离文本过度发挥,而是建立在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精于预设,巧于生成,及时捕捉,巧妙引导,对学生的正确而又独到的观点,能够恰如其分地给予肯定、褒奖,对那些有失偏颇的看法,能够适时巧妙地进行指点、修正。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时候,有位学生说:“彭德怀在红军断粮的情况下,不应该把战功赫赫的大黑骡子与六匹牲口相提并论,一块儿杀掉。彭总杀掉他心爱的大黑骡子来给战士们充饥,是一种错误的举动,是忘恩负义,是对大黑骡子的不公平待遇。”这位教师听了之后,毫不犹豫地大加赞赏道:“你的见解很有一番见地!”这种有悖于文本价值取向的观点居然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与赞扬,怎能不令人诧异和忧虑?其实,个性化阅读,应在尊重文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行,做到在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同时,勿忘正确地理解课文是阅读教学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价值取向的同时,勿忘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鼓励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理解,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3.伙伴的沟通合作 个性化阅读并不排斥合作学习。课程标准在修订时特意强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其意旨就在于此。其实,学生与伙伴之间的相互切磋,沟通交流,会互相启发,形成一种“对话场效应”,有效地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转变学习的方式。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地为学生与伙伴之间对话提供便利的条件,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地与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但这种对话的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了与伙伴进行充分对话的资本,从而有效地避免“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