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王晓春 页数:20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王晓春致青年教师
我是一个老教师,看见青年教师就高兴,因为我从你们身上看见了当年的自己—手捧一颗心,站在讲台上,满身阳光。
我是一个老教师,看见青年教师,我也常常会有些忧虑,因为我确实看到不少青年教师无法适应工作,挫折不断,焦头烂额,甚至失去了自信。
我也看到有些青年教师工作顺风顺水,摘金夺银,但是教育理念迅速老化,用不了一两年,教育理想尽失,变成了适者生存的“现实主义者”,你们的个人“业绩”或许令人羡慕,但这种情况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不是好消息。
虽然我至今不敢说已经明白教育是怎么回事了,起码我对此观察了半个世纪,为此探索了半个世纪,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无论属于“事后诸葛亮”还是“事后诸葛不亮”,总会对青年教师有些启发吧?于是我写了这本书。
本书主要谈了教师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超越、思维方式、教育、教学等几个方面。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是“鱼”和“渔业”兼给,但侧重点是“怎么想”,而不是“怎么做”,我只把“鱼”作为“渔”的例子。
我希望青年教师无止境地提升自身的学养和精神境界。学生是学习者,要和学生沟通,你也必须永远是个学习者,否则会心心相隔,话不投机。本书的视角,正是学习者的视角,本书的很多内容都是我近年的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已出版的专著有《育病树为良材》《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走进孩子的心灵》《家长的位置》《教育智慧从哪里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语文课如何是好》《课堂管理,会者不难》等二十余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自我认识与自我超越
1.你的角色认定是什么?
2.不做“脑力劳动者中的体力劳动者”
3.教师与导演不同
4.想做新型教师,该朝什么方向努力?
5.如何不让应试教育碾碎你的教育理想?
6.怎么能知道自己的境界提高了?
7.教育者的良知
8.创造优良的小气候
9.教育不是出风头的事业
10.对自己也要“因材施教”
11.人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
12.别太拿自己当回事
13.学生不理你,不要寒心
14.读书要有“学渔”的心态
15.在人际关系方面、少投入一些精力
16.少说话
17.注意精力分配
18.善待你的“棱角”
19.做教师是否需要天赋?
第二部分 思维方式
20.教改与科研,关键都是思维
21.如何处理行政服从与学术独立之间的关系?
22.想清楚了的事情,就不要摇摆
23.把工作变成艺术
24.到哪里去找时间?
25.小时候“己所不欲”,长大后“勿施于人”
26.学生议论其他老师,是你学习的好机会
27.好学生出身的老师,教育差生会遇到困难
28.用好奇心抵抗焦虑
29.青年教师要不要拜师?
30.不要被网络“网”住
31.怎样在网上发言?
32.警惕工作的“麦当劳化”
33.你脑子里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软件”吗?
34.多问为什么,少问怎么办
35.努力确认因果关系
36.思路的横向展开
37.思路的纵向展开
38.思路的假说式展开
39.思路的分解式展开
40.思路在反例中展开
41.定义和分类是科学的标志
42.没有推论就没有思维
43.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
44.把熟悉的东西陌生化,把已知的东西未知化
45.把出乎意料的事情记下来
46.对名言警句保持警觉
47.人生活在科技产品中,不等于具备了科学精神
第三部分 教育
48.正确认识教育任务的矛盾性
49.教育是慢功。你真的明白这一点吗?
50.有经验就能创新吗?
51.不要把“培养习惯”简单化
52.警惕“常规性习惯”
53.师生影响是相互的
54.师生既要密切关系,又要有点距离
55.人的心理能量也是守恒的
56.正确看待物质发明
57.不要“引火烧身”
58.何为“迈小步”?
59.带班如交友
60.用情境“管”人
61.改变小干部定位
62.不要幻想孩子有成人的未来意识
63.不要过分追求秩序
64.温和的管理方式为何行不通?
65.你手里是否只有一把锤子?
66.学生其实希望教师严格要求
67.限制使用“你应该”
68.可否搞个“无批评日”或“无批评周”?
69.学会从总体上、战略上评价学生
70.用大尺度衡量自己的工作效果
71.争取每周说出一句“标志性语言”
72.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73.试试改一改“习惯动作”
74.把工作重心向前移
75.重视细节要适度
76.“亮相”演说不必“豪华”
77.教师还是打扮得保守些为好
78.指导家庭教育是教师无奈的选择
第四部分 教学
79.认识教育正规化的利与弊
80.处理好管理与教学的关系
81.离开教参,你能备课吗?
82.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者
83.教学,既不能任学生的性,也不能任教师的性
84.努力在课堂上创造非胁迫性的气氛
85.师生越少意识到自己在那里施教或受教越好
86.不要指望你的教学会引起所有学生相同的心理活动
87.搞清哪些变化可以通过学习产生,哪些则不能
88.搞清哪些教育目标可以实现,哪些则不能
89.多数学习经验都能产生多重结果
90.学生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91.一定要关注“学习能力”
92.避免过度学习
93.注意真问与假问的区别
94.学生的“创新”是什么意思?
95.重复是记忆的朋友,却是思维的敌人
96.无法立即回答的问题“含金量”才高
97.对于小学生,什么最重要?
98.对孩子的期望值恰到好处,这是很难学会的一种本领
99.过程评价应重于结果评价
100.应该把考试分数看成敏感话题
尾声
附录:教师怎样教育子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