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茶经学喝茶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姚松涛  页数:17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了解茶文化史,认知各种茶叶,泡一壶好茶,品鉴茶的等级,感悟茶的美味,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从茶外表的认知到品饮的鉴别,从色香味形的欣赏到对于茶文化内在神韵的感悟。阅读《大茶系列·跟着茶经学喝茶:识茶·享茶·学经》,让你更了解茶。

作者简介

姚松涛,国家一级评茶技师,高级茶道师,茶艺技师,资深茶道讲师,全国1+N职业培训茶课程发展中心课程部主管,中外茗庄茶友联谊会副会长、高级讲师,北京中外茗庄文化交流中心课程总监,国内最大型的茶叶连锁企业之一“天福茗茶”,前营运主管、培训主管,国内少壮派茶界培训推广普及专家,从事茶行业12年,专业从事茶文化培训工作8年,入行以来一直致力于茶文化、茶知识的普及、推广和传播工作。为摩托罗拉、友邦等世界500强企业及行业内大批茶界企业做过职业培训和企业内训。足迹遍布全国多个省市,走访过国内绝大部分茶区,积累了数千节课时的茶界教学经验,为数万人教授过茶叶品评及茶道知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读《茶经》慢品茶中具味《茶经》作者:“茶圣”陆羽的故事学茶启蒙时期鉴泉品茶时期各地考察和闭门写作时期爱茶人不可不读的茶学专著:《茶经》天人合一通万象: 《茶经》中的道家理念与“茶心”长生不老与茶文化道教茶理——天人合君子以和为贵: 《茶经》中的儒家思想与茶茶人之最高道德——中庸之德茶文化中的“和”之美“仁”——完美的人格思想清真一味悟玄机:《茶经》中的佛家思想与茶禅以茶会友通四海: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传播第二章 溯源觅踪 饮茶话茶源:茶之源《茶经》原文解茶字,寻茶源:茶的由来南方有嘉木:茶树的植物形态茶树之根茶树之茎茶树之芽茶树之叶茶树之花茶树之果高山出好茶:茶树的种植条件土壤地形气候七大茶系:茶叶的基本分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花茶茶叶的其他分类法第三章 巧匠妙具 精艺出佳茗:茶之具、茶之造《茶经》原文《茶经》中的制茶工序制茶工艺的沿革与发展现代制茶工艺流程读《茶经》,看茶圣陆羽的鉴茗之法观外形观色泽慧眼识真:现代茶叶品鉴法茶叶外形的品鉴茶叶内质的品鉴茶人解茶:茶之选购茶叶选购的依据真茶与假茶的鉴别茶人解茶:茶之保存第四章珠联璧合 名茶配美器:茶之器《茶经》原文历代茶器的演变与发展第四章 绚丽多姿:不同材质的茶器现代常用茶器大观随手泡茶壶品茗杯赏茶荷闻香杯水盂盖碗茶盘过滤网和滤网架公道杯茶叶罐杯托茶道六用第五章 泥炉炭烧煮尽三江水:茶之煮《茶经》原文历代烹煮方式的演变煮茶法:源于西汉,盛于初唐煎茶法:盛行于中晚唐点茶法:流行于南宋泡茶法:流传于世图解陆羽煎茶法好水伴名茶,美上加美名茶应配名泉江、河、湖水泡茶井水烹茶有选择雨水、雪水和露水……第六章 茶入杯中 品茗自有道:茶之饮第七章 香茗在手 忆古今茶事:茶之事第八章 青山厚载 育锦绣茶园:茶之出第九章 繁华落尽 返璞归真:茶之略、茶之图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从《茶经》中,我们发现其实茶的名称很多,如:荈、槚、萘、茗、茶等,而“茶”则是其正名。茶字之所以多名,其原因可能与古人所见有关,有人以其形而命名,有人以其性能而命名,在不同的情况下,看到的样子可能就会不同,所以命名就多种多样,结果造成混乱不一。关于茶的由来,早在《神农本草》中就已有记载说:“神农尝百草以疗疾,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其中的“荼”字,就凸显了茶的含义和用途。由此可见,五千年前,茶最初是以“药”的身份出场的。“茶”字是由“荼”字演变而来的。“荼”字首见于《六经》,先秦著作《诗经》的《豳风·七月》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是现有文献中初次提到茶的著作。《尔雅》说:“槚,苦荼”;《广雅》说:“荆、巴间炙粳苦茶之叶,加入菽、姜、橘子等为茗而饮之。”由此可见苦荼的含义。“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茶”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画,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茶”宇从“茶”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茶”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不但如此,茶字还漂洋过海,在世界多国都先后发现了茶字。

编辑推荐

《跟着茶经学喝茶:识茶•享茶•学经》:雅赏琴棋书画烟酒茶,庶饮柴米油盐酱醋茶,雅俗共赏,才是茶道的真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跟着茶经学喝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2条)

 
 

  •   《跟着茶经学喝茶:识茶•享茶•学经》了解茶文化史,认知各种茶叶,泡一壶好茶,品鉴茶的等级,感悟茶的美味,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从茶外表的认知到品饮的鉴别,从色香味形的欣赏到对于茶文化内在神韵的感悟。阅读《大茶系列•跟着茶经学喝茶:识茶•享茶•学经》,让你更了解茶。
  •   我算的上是个茶人吧,常年喝茶、爱茶、读茶、谈茶;最关注茶书,买过不少,也准备明年自己开一家小茶楼;所以一口气从当当定了这套《大茶系列》一套四本,刚上市的新书,半价销售,等书拿到手里,真是太物超所值了!!!挺括净白的铜版纸,整整180页的内容呢,图片极其精美,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所有茶书中最精美耐看的;装帧设计也是我买过很多茶书最有品位的,相比之下,只有中国纺织出版社的《识茶品茶泡茶》《图说中国茶典》能跟这四本书相提并论。
    另外,文字内容更是让我这样的爱茶之人爱不释手:首先,《跟品评师学茶》这个内容定位我就很感兴趣,爱茶人士非常需要学习到真正的品评技能才能成为懂茶行家,书中教授的品评流程,一部分面向普罗大众,有一部分甚至直接是用专业品评的器具进行专业评审,这些知识我非常感兴趣也感觉非常有用。《跟着茶经学喝茶》的内容定位很对我的胃口,身为茶人不读茶经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茶经原文艰涩难懂,这本书很难得的将原文、译文、注释、当代解读、实际操作这几大方面的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我之前买过好几本与现代生活完全脱节的茶经,直到这本书,我才找到了一本可以常年放在案头随时翻读的茶经。《学茶全面入门》是最适合入门级茶人的作品了,全书详解了105种中国名优茶叶的品鉴及购买指南,我最喜欢的内容是,每一个茶类先介绍所有的茶品,之后还非常体贴非常实用地将这个茶类的“生活妙用”写了出来,比如绿茶洗脸、绿茶面膜、绿茶菜肴、绿茶枕、绿茶防辐射等等。《喝茶有道保健有方》更是系统又实用地介绍了茶疗的方方面面,从四季、体质、五行五脏、日常养生、对症疗疾等方面将茶疗深入生活,更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图片极其精美又极其实用;一款款茶疗方的图片简直就是一幅幅艺术品,使用的茶具极其精致昂贵,更难得的是将茶疗的配方药材都拍摄了出来,比如罗汉果啊、当归啊,让读者一目了然。
    更值得嘉许的是,这套图书所配赠的光盘,本来我以为赠品都是鸡肋,没想到随意浏览一下之后,才发现光盘的讲座全是请的国内少壮派的茶界高手专家,所讨论的问题都深刻甚至尖锐,比如他们提出目前茶经济的走向问题,立顿红茶对中国茶经济的冲击问题,开茶楼到底能否赚钱的问题,普洱的泡沫破灭后下一个茶经济增长热点的问题……几乎瞬间就吸引了我,并且一口气看完光盘。另外一个样子很儒雅的茶文化专家,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对于茶文化的简略介绍,也讲得趣味盎然、深入浅出。姚松涛对于六大茶类的讲课,真的让我对这个年轻作者刮目相看,确实很有料,其中很多颇具操作性的知识点,对我平日的茶生活以及明年即将要开的茶楼都很有指导意义。
    等明年我的茶楼开业,我就准备订购10套摆在每个包房里,又雅致又气派又实用。
  •   实话实说,感觉整本书给人的感觉很淡雅、很清新,里面的插画也非常漂亮。内容也很实用,对于我这种想简单了解一下茶经的人而言,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里面的注释、原文什么的都非常准确、清晰、一目了然。此外,还有很多现代很多茶的相关知识,比单买一本《茶经》可划算多喽
  •   想学茶的入门书籍
  •   学茶就得有点儿意境,这书很美,值得在架子上买一本放着,闲时看看。
  •   书本内容很全,对于我这种不会喝茶的人也有用,慢慢看慢慢学吧。很好很好
  •   想了解茶,这个很好
  •   很好的茶经书,边看边学习!
  •   学习茶经,受益匪浅
  •   仔细看看很有收获,很系统,装帧也很美,让人饶有兴趣~~~
  •   介绍中国茶艺,喜欢
  •   正在学习功夫茶,好东西!
  •   写的还不错,适合初学茶艺的人士!
  •   图文兼备,值得一读
  •   希望老公学会更多
  •   图片并茂,深入浅出、老人、成人、青年、孩子都可观赏。
  •   书做的挺好,内容不错,对于要了解《茶经》的入门茶友很有帮助
  •   比较适合初学茶者,只是有一些比较专业的名词有解释就更好了。
  •   实实在在是一本茶经启蒙书,形象易懂。
  •   书的质量很不错,字体又大,茶经原文加注释对照。
  •   对于刚刚入手喝茶的人,是不错的选择。茶叶资料比较丰富的
  •   以黄帝内经为主,边讲边学
  •   内容不错,很有价值
  •   这本书图文并茂,很有学习价值
  •   我妈喜欢泡茶,买一本她看看,应该不错
  •   看起来不错,还没看呢,晚上下班,好好看看
  •   非常满意这书,快递很好,满意
  •   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   内容不评价,书质量还可以
  •   内容较浅显,但是胜在图文并茂
  •   有兴趣学茶的初学者必读之物
  •   满意。不错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