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品评师学茶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姚松涛  页数:17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了解茶文化史,认知各种茶叶,泡一壶好茶,品鉴茶的等级,感悟茶的美味,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从茶外表的认知到品饮的鉴别,从色香味形的欣赏到对于茶文化内在神韵的感悟。阅读《大茶系列·跟品评师学茶:赏鉴·泡饮·茶道·初学图典》,让你更了解茶。

作者简介

姚松涛,国家一级评茶技师,高级茶道师,茶艺技师,资深茶道讲师,全国1+N职业培训茶课程发展中心课程部主管,中外茗庄茶友联谊会副会长、高级讲师,北京中外茗庄文化交流中心课程总监,国内最大型的茶叶连锁企业之一“天福茗茶”,前营运主管、培训主管。  国内少壮派茶界培训推广普及专家,从事茶行业12年,专业从事茶文化培训工作8年;入行以来一直致力于茶文化茶知识的普及、推广和传播工作。为摩托罗拉、友邦等世界500强企业及行业内大批茶界企业做过职业培训和企业内训。  足迹遍布全国多个省市,走访过国内绝大部分茶区,积累了数千节课时的茶界教学经验,为数万人教授过茶叶品评及茶道知识。

书籍目录

一段人生一盏茶——一分钟,与茶结缘一分钟通茶史:往事如茶一分钟识茶人:乘此清风归去一分钟赏茶俗:茗香百里不同俗一分钟学茶礼:客来茶当酒青山处处是春茗——醉人的中国茶旅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第一回茶之识,浮生未歇细话茶——让品评师教你鉴茶、评茶、品茶风姿卓然茶盛观——走近中国茶绿茶之秀乌龙之香红茶之郁黄茶之贵黑茶之浓白茶之珍花茶之美品尽余香再叙情——初学“八因子”鉴茶八因子:谁解助茶香赏干茶:认识一叶芽品茶汤:闲品滋味长香陈九畹幽兰气——慧眼识茶分高下新茶/陈茶春茶/夏秋茶高山茶/平地茶窨花茶/拌花茶真茶/假茶好情添思赏芳华——品茶重细节妙贮春茶味至真——贮茶宜精心……第二回茶之韵,兰气氤氲悠然境——听品评师讲能喝茶的妙谛第三回茶之魅,非叶非花暗香袭——随品评师鉴赏国人最爱的名茶第四回茶之效,涤瑕荡秽疗我身——向品评师学健康喝茶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学专著,它的面世使“世人皆知茶”,陆羽也因此被称为“茶圣”。宋代诗人梅尧臣有诗赞曰:“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约事春茶。”在中华千年的文明史卷中,每一页都可以闻到茶香,每一页都可以赏到茶诗。其中,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更是独领风骚,堪称绝唱。不仅如此,卢仝还因为曾经著有《茶谱》而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别茶人………白居易:古今诗人,或爱酒,或爱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是爱茶之人,他一生中写下许多有关茶的诗句。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这首诗中,白居易还自称“別茶人”,可见他的爱茶之心。茶、酒与老琴,就是长伴诗人左右的莫逆知己,并一直陪伴他度过了晚年的寂寞时光。

编辑推荐

《跟品评师学茶:赏鉴•泡饮•茶道初学图典》:茶之识缤纷茶族,品鉴有方,贮藏有法……——让品评师教你轻松鉴茶、评茶、品茶茶之韵美水佳器,泡饮诀窍,诗情茶艺……——听品评师为你讲述喝茶的妙谛茶之魅七大茶类,绚丽名品,万千风姿……——随品评师一同赏鉴国人最爱的名茶茶之效千年国饮,一生良伴,适口者珍……——向品评师学习如何健康喝茶国家一级评茶技师高级茶道师,茶艺技师资深茶道讲师。满室茶香,都是一生难舍的回味。清茶一杯,雅趣随心。在学茶中感悟人生,在品味中回归本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跟品评师学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0条)

 
 

  •   我是一个爱茶的人,家里收藏了不少名茶,有朋友送的,也有自己买的,没事的时候就泡上一壶,满室的茶香总是让我沉醉不已。不过,我对识茶、品茶等方面的知识却又知道得不多,一直引为遗憾。所以,这几年来,我买了不少茶书,有专业的,也有大众化的,希望能从中学到真正的茶学知识,但专业的我看不太懂,而大众化的又未免过于肤浅。要是能有一本茶书,能把专业的茶学知识与大众的阅读品味完美结合起来,那就太好了!
    直到见到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的愿望终于达成了。展卷细读,真有一种“众里寻他知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真是难得一见的好茶书啊!不夸张地说,这本茶书称得上是国内众多茶书中的佼佼者,第一流的精品!
    作者身为国内知名的茶叶品评师,从品评师的角度来教人们如何识茶、鉴茶、品茶及学习茶道,这在国内的茶书中可谓绝无仅有,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但专业的茶学知识却并没有让我觉得枯燥、生涩,恰恰相反,整本茶书无处不生动,无时不精彩,每翻一页,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真令人拍案叫绝。
    我觉得这才是一本用心写就的茶书,构思极尽精巧,文字功力深厚、韵味十足,图片美感无限,而那些专业的茶学知识渗透在字里行间,读来却浅显易懂、活泼自然。这些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立刻就显出了此书的与众不同、特色鲜明,让我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一次茶学的洗礼。感谢作者的良苦用心!
    买来此书后,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犹如品了一杯甘香的好茶,又像刚刚欣赏了一回艺术表演,好久没有这种令人陶醉的感觉了!在此郑重推荐,如果你也爱茶、想学茶,此书堪为首选,绝对不会让你花冤枉钱!!
  •   一段人生一盏茶--一分钟,与茶结缘 一分钟通茶史:往事如茶 远古:“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传说,公元前2737年,神农上山采药,“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所以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而为人们所熟知的。 周秦两汉:茶叶开始作为“纳贡”的珍品,是茶叶作为贡品的最早记录。此时,茶叶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品,茶市贸易已具雏形。尤其是汉代时,随着“丝绸之路”开通,茶叶及茶文化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 三国两晋:茶叶产地的重心开始东移,社会风气以俭朴为荣,待客时提倡以茶代酒。 南北朝:上层阶级嗜茶成风,茶宴礼节严格,士大夫与僧侣大力提倡饮茶之风。 唐代:“茶事大兴”,饮茶已是日常普及之事,并形成了浑厚的茶文化氛围。中唐之后,国家开始实施茶政、颁布茶法并征收茶税。 宋代:饮茶之风兴旺至极,“斗茶”(品评、辨别茶叶优劣的活动)之风大兴,影响深远。唐宋时期还出现了藏区和川、滇边地的“茶马互市”,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元代:制茶技术不断提高,出现了机械制茶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制茶效率。 明代:茶叶贸易已很普遍,散茶冲泡方式开始流行,制茶工艺更为成熟。 清代:饮茶习俗相当普及,茶叶种类开始多样化,饮茶方式由煎煮逐渐变为泡饮,但茶文化却早已不见唐宋时的盛况,呈现出日见衰败的景象。
  •   适合初学者,附赠的VCD也很值,没有敷衍。所以随后买了姚松涛一系列的茶书
  •   突然对茶感兴趣,来研究用这本学
  •   内容不错,但就是这本书,寄来的时候书皮被别的书压了,本来是新书。结果看起来有点熬心。内容确实不错,能学到不少茶的知识。
  •   内容很全面,还全是彩页的。
  •   书非常干净,彩图清楚,解说很清楚,值得!
  •   本来是冲光碟去的,可惜里面讲茶艺的不多
  •   对于初学者可以看看,但内容不深
  •   帮朋友买的,自己也看看,感受一下国粹
  •   老公喜欢的书,自己还没来得及看。
  •   很实用,尤其是赠送的那个碟片,内容很具体,易学易懂。
  •   物流很快。书本的印刷也不错很喜欢
  •   书的纸张、质量都很好,全彩的,光盘内容也很不错,极力推荐
  •   书写得很平实,学到很多新的知识
  •   很适合去学差的人看
  •   书印刷质量不错,介绍文字配套的图也很精美。
    但是很多都是点了点,不是很详细。
  •   享受。
  •   其实内容应该再充实些
  •   人门级
  •   书是不错,可是送的DVD光盘根本放不了,包装的塑料纸和DVD粘在一起了,撕下来后有很多污垢留在碟面上,根本不好放。送货会送了半个月,很让人失望。
  •   作为写给初学者的书,内容很全,图片也精当,虽然有些泛。让人了解到了不少知识层面的东西,却很少提及为什么要喝茶以及喝茶的精神是什么。个人觉得初学者应该先知道一些为什么,而并非是因为知道了正山小种、东方美人而无法避免的产生想要卖弄的冲动。听光盘中老师的言语,觉得这位老师除了有种种名头外,还是有一定内涵的。期待姚老师继续出书。给四星,鼓励!
  •   很喜欢,全彩页,性价比比较高。对于我这种门外汉很适合,每个茶品,都有鉴,赏,品,配以茶叶原状和泡开后的图片,很养眼,
  •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书中有很多很漂亮的精美图片,而且这些图片还都有实际意义,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性,整体看上去全书很饱满,没有丝毫“加水”的成分,一看就很专业。好书不能独享,强烈推荐给朋友们使用!
  •   这个简单翻了一下,要对茶有一点点的认识,再看这本书,会比较好
  •   内容图片文字都很好,简单易懂还很有意思
  •   没想到质量那么好,DVD也在后面,内容大概的看了下,是我要的那种。很不错的茶道入门书籍。
  •   这本书适合了解学习,普及还是不错的
  •   看了一些,觉得还行,比较适合我这种基础的
  •   买了茶海送给爸妈,配个这个书,发现书吧,适合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对于他们这有点底子的人来说,内容一般,就是配图好看,当做赏本吧
  •   帮我妈买的,有碟子,还不错
  •   这种书常见,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不错。
  •   个人觉得很适合我这种初学者,图多,印刷质量也好
  •   纸质好,图文并茂,适合初学者
  •   内容比较丰富 要是能再深入一下就更好了
  •   爱茶赏茶
  •   书还送光碟 真不错
  •   学茶的好书
  •   lo v e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