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论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周国烛,马红麟,王文博 等 著  页数:238  

前言

  《高职教学论》是探索和研究高职教学活动、问题和规律的学科,也是高职教育学和教学论相交叉的学科。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和分支,其课程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学科课程,具有鲜明的、显著的职业性,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经课程改革后都趋向项目课程;而基础性强的源于传统学科类的课程经改革后,将强调应用性,而不固守原来的内容体系,以适应职业或行业需要为原则,可以称为类学科课程或应用学科课程,其中有的课程也可能采用项目式的教学模式。总之,高职课程教学的教法和学法正处在变革时期。因此,高职教学论将有别于一般大学教学论,需要高职教学教育界的教育家和广大任课教师积极地、认真地探索和研究。  本书是探索之作,也是“抛砖引玉”之作。在借鉴一般教学论有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的基础上(第1~2章),提出并讨论了高职教学论的“十论”,即高职教学目标论、高职教学内容论、高职教学策略论、高职教学模式论、高职教学方法论、高职教学技术论、高职教学艺术论、高职教学过程论、高职教学设计论和高职教学评价论。这“十论”内容,读者可通过浏览本书目录获得初识。这“十论”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的。这些观点并非都是我们个人的见识,而是领悟我国高职教育界教师和学者共同探索与实践的结晶。借本书出版之际,向所有在高职教学论方面作出贡献的同行致以诚挚的谢意。若在某一观点的表述上出现不确切、不科学,甚至谬误,其责任当然由我们来承担。  本书由周国烛、马红麟、王文博著。在撰写本书时,我们借鉴了很多教学论研究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特表谢意。

内容概要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和分支,其课程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学科课程,具有鲜明的、显著的职业性,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经课程改革后都趋向项目课程;而基础性强的源于传统学科类的课程经改革后,将强调应用性,而不固守原来的内容体系,以适应职业或行业需要为原则,可以称为类学科课程或应用学科课程,其中有的课程也可能采用项目式的教学模式。总之,高职课程教学的教法和学法正处在变革时期。因此,高职教学论将有别于一般大学教学论,需要高职教学教育界的教育家和广大任课教师积极地、认真地探索和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教学的概念第二节 教学的多元功能第三节 高职教学论的任务、对象和性质第二章 高职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学习心理理论第二节 教学系统理论第三节 信息传播理论第三章 高职教学目标论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述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第三节 教学目标具体化第四节 教学目标的来源和筛选第四章 高职教学内容论第一节 教学内容概述第二节 高职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内涵第三节 高职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势与来源选择第四节 高职教学内容的组织第五章 高职教学策略论第一节 教学策略概述第二节 学习策略第三节 教授策略第四节 师生互动式教学策略第六章 高职教学模式论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论第二节 教学模式的逻辑结构第七章 高职教学方法论第一节 教学方法概述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类别类型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与优化第四节 教学方法应用、设计与创新的原则第五节 几种常用现代教学方法简介第八章 高职教学技术论第一节 教学技术概述第二节 教学媒体的类型与功能第三节 教学媒体的选择第四节 教学媒体的应用第五节 教学媒体的组合第九章 高职教学艺术论第一节 教学艺术概述第二节 美学理论与教学美学第三节 课堂讲授艺术第四节 课堂组织艺术第五节 教学启发艺术第六节 教学语言艺术第七节 教学板书艺术第八节 教学提问艺术第九节 德育渗透艺术第十章 高职教学过程论第一节 教学过程概述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结构第三节 教学过程流程图第十一章 高职教学设计论第一节 现代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 高职教学设计的理念、内涵与层次第三节 高职教学设计过程及其模式第四节 课堂教学结构的综合设计第十二章 高职教学评价论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第二节 课堂教学评价第三节 学习评价概述第四节 学习评价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第五节 测验、考试评价方式第六节 真实性评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信息接受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信息能作出积极的反应,即教学过程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传播过程。  (二)教与学是互相依赖的  即教与学共生、共存,互为基础,互为方向。在教学情境中,师教就意味着学生学,学生学也内含师教,是同一过程、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缺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就不存在。  (三)教学过程和活动是师生之间相互的交往、作用和互动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是主体,而且是人格绝对平等的主体。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学习目标,从这个角度看,学生才是最根本的主体,教师则应是主导。教学过程如同排戏过程,学生是主角,教师则应是导演。教师“闻道在先”,担负着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促进者、教练者的职能。而学生是主演者、知识技能积极吸收者、内化者乃至外化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复杂的、多向的互动关系。  对教学本质的探讨和揭示,应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第一是目的层面,也即凭借哲学资源,对教学目的进行价值论的探讨。因为教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对此,只能用价值法则予以阐释。第二是工具论或方法论层面,它凭借社会学、心理学等资源,对教学的模式、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科学的探讨。因为教学活动是以师生之间的社会化交往为前提和形式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适应这种规律性变化是教学有效性的客观要求。  综上可见,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意向,把学生看成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发展其个体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其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职教学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