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中国经济  作者:马海霞//李慧玲//杨睿  页数:293  

前言

  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对传统的“石油农业”进行反思,由此生态农业思想应运而生。9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使用立法和确立行业规范的形式,引导本国农业向现代化生态农业转变。生态农业产业化则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是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约束下,通过生态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产业群体,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使农业走上一条生态动态平衡的发展轨道。新疆地处亚洲大陆腹地,绿洲农业特色显著。绿洲农业既有发展大农业的优势,又有生态资源承载力小的不利因素。人退沙进,生态环境恶化——农牧民收入低——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现象屡见不鲜。90年代后期,新疆的吐鲁番、克拉玛依等地先后开展了生态农业试点,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生态农业产业化初现端倪。但新疆的生态农业缺乏规模化、市场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无法完全进入产业化发展轨道。因此,有必要对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推动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实现新疆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资源的持久利用和协调发展。

内容概要

本书在对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困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对新疆农业进行生态产业化转变的系统研究,初步构建了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理论体系,对新疆常规农业产业化战略向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的转变提供了战略思路,并根据新覆农业生产区域差异和地域分异特征,选择、设计出了适合新疆特征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提出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为载体,推进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以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探讨新疆城郊型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建立生态化资源型城市的互动,从更加新颖独特的视角研究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具有拓展、细化和深化生态农业产业化研究的理论价值。

作者简介

马海霞,女,出生于1973年5月,经济学博士,教授,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土生导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青年佳作奖、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优秀奖、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获得者。200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任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副院长,新疆师范大学优先发展学科——区域经济学学科负责人。代表性著作有《体制转轨中的区域传递机制》、《天山南北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新疆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发表有《知识经济时代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路径》、《区域传递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探析》等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生态农业产业化相关理论研究  1.1 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吸其发展阶段  1.2 国内外有关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研究  1.3 我国当前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概述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与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2.1 新疆绿洲农业概况及其生态困境  2.2 新疆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学研究  2.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三章 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相关对策分析  3.1 新疆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3.2 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3.3 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4 相关对策建议  3.5 案例分析1:巴州三木子葡萄研究推广中心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3.6 案例分析2:鄯善县“火州神梨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四章 生态移民与新疆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4.1 生态畜牧业及其产业化的含义及与生态移民的关系  4.2 新疆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4.3 新疆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4.4 促进新疆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4.5 典型案例: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移民与生态畜牧业发展 第五章 基于循环经济基础上的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5.1 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5.2 新疆农业生态环境基础  5.3 基于循环经济基础上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则  5.4 基于循环经济基础上的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把握的关键环节  5.5 基于循环经济基础上的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种可行模式  5.6 典型案例:天康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化与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六章 新疆农业生产区域差异及其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分区设计  6.1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相关理论研究  6.2 新疆农业生产区域差异分析  6.3 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分区设计的指标体系与分区结果  6.4 各分区具体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设计  6.5 典型案例:城郊经济发达区——沙湾县生态农业产业化的试点  6.6 案例分析:阿克苏柯柯牙绿化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第七章 新疆农业地域分异及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设计  7.1 地域分异与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关系分析…  7.2 基于新疆地形地貌的地域分异  7.3 基于新疆气候的地域分异  7.4 基于新疆农业地域分异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设计  7.5 典型案例:沙区生态沙产业——和田地区红柳大芸产业的发展 第八章 生态农业产业化与新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8.1 资源型城市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8.2 克拉玛依市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有利条件  8.3 克拉玛依生态农业开发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8.4 对克拉玛依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九章 主体功能区建设与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9.1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及其建设  9.2 主体功能区建设与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联系  9.3 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制约因素及其破解  9.4 以主体功能区建设推进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建议 附录:项目主要阶段性成果完成者名单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3.2 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含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在十六大以后一再强调的执政理念,其内涵是深人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生态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研究的指导作用具体为:第一,研究生态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旨在使农业更好地为人民大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并非将生态环境、生态规律视为不变的自然规律,无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研究生态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旨在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第三,研究生态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旨在确立一套使人们能够判定在农业及其相关生产中做什么具有可行性,如何做最为有效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因此,国外生态农业强调回归自然、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石油农业的否定。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强调合理的投入,使生态农业生产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系统,把系统外部投入的无机能量与有机能量有机结合起来,以避二者之短,扬二者之长。我国生态农业既不是传统农业的复兴,更不是对现代石油农业的完全否定,它是现代农业技术的完善,是科技型的现代农业模式,是科技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的农业生产体系。  ……

编辑推荐

  《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项目(07JYB014)。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 还没有来得及看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