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征信前沿问题研究》编写组 页数:536
前言
我国征信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而得以快速发展的。虽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征信业已经兴起,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社会各界逐渐意识到必须建立健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 2002年2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任务提上议事日程;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2004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上进一步要求“加快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基础信用信息服务的网络”。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指示和要求,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工作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中国人民银行推进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贷款证制度以及后来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及在上海开展的个人消费信用信息服务试点。2002年3月,按照国务院要求,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了“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专题工作小组”,重点研究建立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总体方案。从此,中国人民银行,包括总行和各级分支机构,开始全力推进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工作,并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征信管理局,承担“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2004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开始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即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于2006年实现全国联网运行;2006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专门负责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三个篇章,主要对征信前沿问题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个人征信与隐私权的保护》《浅议个人征信活动中信用信息的规范利用和法律保护》《征信活动中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保护的措施》《关于日本征信业发展情况的介绍》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征信法律问题研究 隐私权的界定及其在征信活动中的保护 跨境数据流动问题研究报告 信用信息流动和保护的关系是当前征信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征信制度建设中被征信人信息和权利保护研究 个人征信与隐私权的保护 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保护研究 征信机构信息采集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国外个人信用信息征集行为研究及对我国启示 信息提供人行为规范国际经验及启示 个人信用信息使用行为规范:国外实践及启示 浅议个人征信活动中信用信息的规范利用和法律保护 信息使用人行为规范研究 信用信息使用人行为规范研究 信息的互惠共享 第三方原因导致信用报告出现负面信息的问题研究 委托贷款业务中的征信问题研究 美国征信信息报送机构合规性条例和相关指引研究 征信活动中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保护的措施第二篇 国际征信经验研究 法国和德国企业征信系统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 印度征信体系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 关于日本征信业发展情况的介绍 关于西班牙征信业发展情况的介绍 关于香港征信业发展情况的介绍 关于台湾征信业发展情况的介绍 跨国征信机构其他征信产品介绍 美专家谈征信产品在美国使用情况的报告 信用信息指数的分析及国际比较 关于美国金融监管机构信息共享的研究 走访益百利公司有关情况的报告 关于环联公司相关情况的介绍 关于益百利公司有关情况的介绍 关于美国邓白氏(D&B)公司有关情况的介绍 关于瑞典征信局UC公司有关情况的介绍 关于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征信局Veda Advantage公司有关情况的介绍 关于意大利CRIF公司有关情况的介绍 墨西哥征信业建设和管理经验及启示第三篇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及系统应l用 中小企业信用环境建设中的征信问题研究 BCG矩阵结合征信数据在商业银行行业信贷管理中的运用 征信对推动商业信用发展的作用与对策研究 浅析集团客户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信贷市场:内、外部信用评级比较研究 国内外房价变动、影响因素及中国住房贷款市场形势分析和相关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历程及发展策略研究 小额信贷社会风险分析及防范 个人信用评分问题研究:福建省的实证分析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缺失问题研究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向征信系统发展探讨 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患路 利用征信服务甄别证券业面临的信用风险 征信系统信用信息应用研究 企业征信系统信用信息拓展研究 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对改善新疆中小企业信用环境作用的调查 将网络交易信用记录纳人央行征信系统的设想及建议 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应用成效分析 中俄征信信息交换机制研究 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思考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