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李澜 编 页数:393 字数:400000
前言
村庄,是农民的聚居地,也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形式。村庄形成于农业文明时代,在中国最为典型和普遍,迄今依然是中国基本的社会单位。所有中国人,或是生于长于村庄,或是父祖辈来自村庄。村庄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立脚点和必须改变其内容和形式的地方。认知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了解村庄。 中国的民族经济,包括以下层次:一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经济,二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支民族的经济,三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不论从哪个层次的研究,都必须涉及村庄这个基本单位。以往的民族经济研究和行政管理研究,对于村庄的关注,主要是在总体性的统计及对策方面,鲜有对某一村庄的专注系统调查。这种情况使我们所从事的理论探讨总显得有些飘浮,言不及意,大而不当。反思许久,不能不下决心从小处做起,将村庄调查作为根基,扎实做去。恰“九八五”项目实施,经费有所保障,故组织本创新基地近百名教师带二百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结十五调查组,计划用六七年的暑、寒假,从五十六个支民族中各选一二典型村庄,深入调查,总百余村,每村一书,为中国民族经济三个层次研究,为政府行政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内容概要
中平村坐落于具有浓郁的壮族文化和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底蕴的右江河谷,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生活静怡。村中深受壮汉文化融合影响的农民,在发展胆识和求新见地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勇气与豪气,与飘荡在青山绿水间的清亮婉约的山歌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所拥有的那股敢为人先的闯世创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中平村农民完全没有受地域空间限制的自闭与内向,也没有远离闹市繁华的呆板与滞后。他们从不满足于一般的生存需要获得,总是求新、求异,总是要想方设法地形成自己生产与发展的独特性:在普遍以种粮为主、解决温饱时代,他们逐步积累了丰富的蔬菜种植经验;在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他们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巧借市场之利,开展综合性多种经营,不仅及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而且还将酿酒、发豆芽、养猪、沼气利用与传统种植业生产相结合,广开农村经济发展财源,实现增收致富;在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中,他们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进现代农业科技进步成果,形成特色蔬菜专业化种植基地,并将特色蔬菜种植转移到更接近农产品需求市场的发达地区,成功探索了以“定居劳务”为特色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新模式。如今,中平村的发展正像村中德高望重的黄碧云老先生在山歌中唱的:“新式农村创办好,中平处处谱新篇。与时俱进跟得上,实行快速马加鞭。……农村、城市无差别,户户有粮又有钱。新式农村办得好,中平今日胜桃源,胜桃源!”我们衷心祝愿中平村景色秀丽‘的村庄更加美好、具有特色的农业更加发展、敢为人先的农民更加富裕!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村庄 一、村庄概况与历史变迁 (一)自然状况 (二)人口状况 (三)村庄的起源及变迁 (四)民族与文化 二、社会事务与管理 (一)新农村建设 (二)村民自治组织 (三)村务管理——农事村办 (四)社会保障 三、村庄教育发展 (一)解放前教育发展情况 (二)现代基础教育 (三)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 四、农业发展 (一)农业发展历程 (二)农业发展政策的实施 (三)水稻良种的推广 (四)畜牧业的发展 (五)特色蔬菜——香葱产业化发展 (六)农村合作组织 五、劳务经济 (一)劳动力构成的总况 (二)劳动力转移的政策 (三)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 (四)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劳动力转移的发展方向 六、集体经济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概况 (二)发展集体经济意义重大 (三)集体经济的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 (四)村集体经济收支状况分析 (五)中平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些启示 七、其他经济活动 (一)商业概况 (二)运输业概况 八、现代科技的普及与运用 (一)现代科技在中平村农业生产中的推广运用 (二)沼气池在中平村的发展 (三)科技培训对农民发展的作用 九、村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二)各类指标分析 (三)数据分析结论第二部分 农户 十、具有带动效应的中心农户 (一)香葱种植中心农户——刘玉燕家 (二)文明守法中心农户——黄日平家 (三)多种经营中心农户——廖恩达家 (四)致富有方中心农户——黄赵诣家 (五)人才惠农中心农户——刘润辉家 (六)移风易俗中心农户——黄万榜家 (七)帮扶就业中心农户——李品夫家 ……第三部分 农民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回忆起从1969年开始的那场10年浩劫的时候,老人的表情很复杂,讲述之中对那个时候的往事也不是很愿意提及,只是意味深长地说:“那时候比较乱啊。”或许关于那段岁月老人有太多不愿意提及的往事,或许眼前这位慈爱、安详的老人不愿意让年轻的人们感受太多关于他人生中的痛苦。 1976年,邓锦寿从村干部的职位上退了下来,经历了太多人生的风风雨雨与悲欢离合,年近花甲的他终于可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时光了。老人一生一共养育了两儿两女,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在家乡搞建筑,每年均有不错的收入,前两年两家都盖了楼房;两个女儿一个远嫁河北,一个与本地人结婚后去广东种菜,家庭都比较幸福。老人现在与大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儿子和儿媳都比较孝顺,常常对他说:“现在您老了,我们什么也不会让您干的,您只要享享清福就好了。”谈到家里的孙子、孙女时老人很是自豪,老人的两个孙子都很有出息,一个在家乡当了农业经纪人做着贩卖蔬菜的买卖,另一个在家里跟着父亲学习建筑,将来也想搞建筑;两个孙女中一个在家务农,另一个在广东打工:“坐在办公室里操作电脑,不用像我们那个年代一样出苦力呢。”听得出对于拥有更多知识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小孙女老人更加感到自豪。 老人现在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也比较满足。他说,自己除了每月从县民政领取250元的优抚金以外,子女们还经常给他些零花钱用,现在自己身体也很健康基本也不用花什么钱。老人每天从家里出来,到村委会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与其他老人聊聊天、下下棋、打打扑克牌,生活甚是候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