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冯彦明 编 页数:254
内容概要
村庄,是农民的聚居地,也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形式。村庄形成于农业文明时代,在中国最为典型和普遍,迄今依然是中国基本的社会单位。所有中国人,或是生于长于村庄,或是父祖辈来自村庄。村庄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立脚点和必须改变其内容和形式的地方。认知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了解村庄。 中国的民族经济,包括以下层次:一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经济,二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支民族的经济,三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不论从哪个层次的研究,都必须涉及村庄这个基本单位。以往的民族经济研究和行政管理研究,对于村庄的关注,主要是在总体性的统计及对策方面,鲜有对某一村庄的专注系统调查。这种情况使我们所从事的理论探讨总显得有些飘浮,言不及意,大而不当。反思许久,不能不决心从小处做起,将村庄调查作为根基,扎实做去。恰”九八五”项目实施,经费有所保障,故组织本创新基地近百名教师带二百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结十五调查组,计划用六七年的暑、寒假,从五十六个支民族中各逸一二典型村庄,深入调查,总百余村,每村一书,为中国民族经济三个层次研究,为政府行政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村庄 一、箐口村概况 (一)箐口村的由来 (二)箐口村的自然与生态环境 (三)箐口村的人口及其结构 二、箐口村的经济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 (一)箐口村的经济资源 (二)箐口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箐口村的管理模式 (一)箐口村历史上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箐口村目前的管理体制 (三)箐口村的民间管理者——摩批、咪谷 四、箐口村的农业 (一)箐口村的土地制度 (二)箐口村的农业生产结构 (三)箐口村的主要农作物 (四)箐口村农业生产要素投入 (五)箐口村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农业产业化 五、箐口村的手工业 (一)箐口村手工业类型 (二)箐口村的手工业制品 (三)箐口村手工业品的商品化 六、箐口村的旅游业 (一)箐口村旅游业的基础 (二)箐口村旅游业的兴起 (三)箐口村旅游业的现状 (四)箐口村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七、箐口村其他产业发展状况 (一)建筑业 (二)交通运输业 (三)商业、服务业及其他行业 八、箐口村的消费水平 (一)箐口村的物价水平 (二)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 (三)节日消费 (四)生老病死消费 (五)婚恋嫁娶消费 (六)其他消费 九、箐口村的金融业 (一)金融机构及金融业务 (二)箐口村的储蓄 (三)箐口村的民间借贷 十、箐口村的科教文卫 (一)箐口村的科普事业 (二)箐口村的教育事业 (三)箐口村的文化事业 (四)簧口村的医疗卫生事业 十一、箐口村的民族文化与传统 (一)语言文字 (二)文学艺术 (三)乡风民俗 (四)宗教信仰 (五)梯田文化 ……第二部分 农户第三部分 村民后记
章节摘录
造成箐口村村民收入低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第一,箐口村所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种植方式,所用的稻种也是旧有的品种。这种稻种产量低,与现在普遍使用的每亩产量可达1500斤以上的高产稻种相比,几乎相差近一半。耕作的方式也以传统牛耕为主,化肥、农药几乎没有使用,因此当地的村民说他们的粮食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询问原因,主要是没有钱,买不起化肥等生产资料。第二,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等一些底层的工作,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赚取收入,挣的是血汗钱。一般体力劳动的工资都不太高,而且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非常辛苦。对于这些务工人员来说,他们不得不从事这种劳动,关键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技能、没有文化,无法满足工作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也是高科技社会,村民没有基本的文化知识,也就更谈不上掌握现代技术。各级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逐步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尽量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第三,思想意识落后。箐口村是传统的民族聚集村落,人们受传统思想影响严重,仍然以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小农意识、自给自足的思想为主。 村民的收入极低,能够产生的现金储蓄就很少,储蓄方式不以现金为主。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的储蓄就以实物为主。 粮食是一种主要的储蓄方式。在调查的几十户人家中,家里没有存款储蓄的占到近70%,有的家庭虽有存款,但数额极小。很多家庭的储蓄主要是以粮食的形式存在。这些家户粮食可以产生剩余的原因是因为家里年轻的劳力外出打工,粮食消费较少。 另外一种储蓄方式是以银饰品等积累下来的财富。哈尼族的女孩都要有一定的银饰品作为装扮。当家里有了收入的时候,就会用钱给女孩子买一些银首饰,这是哈尼族留下来的传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储存财富的一种方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