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李群 页数:25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到2008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达45.68%,7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78%以上的工业税收以及高科技力量都集中在城市,城市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城市安全、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关乎整个国家的主体利益。如何立足于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旁征博引,以北京市人防工程建设为例。以城市地下空间为研究主体,以城市人防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为内容,找出城市人防工程结合建设、同步建设的模式及对策,适时、复合、多样化建设城市安全防护设施,增强城市自身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多维探讨》的主旨。 人防工程是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修建的防护工程,有些国家称之为民防工程,其类别覆盖于社会多方面的建筑及市政工程中。从人防工程的发展历史看,最早的人防工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伦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空袭对城市破坏作用的加剧,各国修建了大量的人防工程,而且这些工程在战争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冷战时期,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威胁、核争霸,世界各国相继成立了人防机构,颁布了相关法规,修建了大量的人防工程。我国的人防工程建设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人民防空工作,特别是上世纪60-70年代,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修建了大量的早期人防工程,对延缓战争的爆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简介
李群,男,汉族,1960年10月生,山东淄博人,城市规划硕士,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建筑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分会理事,河北省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副会长,现任河北省廊坊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公务员。曾主持并参与城镇规划、产业经济等多项科研课题,在相关权威刊物发表专业文章二十余篇;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城市人防工程建设与管理》一书,获廊坊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目的 三、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与问题说明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相关问题说明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论文的结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论文的结构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第二章 城市人防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城市经济学的诞生及发展 一、城市经济学的诞生及发展 二、我国学者对于城市经济学的研究 第二节 城市发展理论 一、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理论 二、城市理性发展理念 第三节 关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产品的研究 一、相关定义和特征 二、城市公用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第四节 关于国家及城市安全问题的研究 第五节 关于城市人防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研究第三章 城市人防工程的功能分析 第一节 人防工程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防工程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防工程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 三、人防工程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人防工程的功能结构及其演进 一、城市功能 二、城市人防功能 三、人防工程功能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对人防工程功能优化的影响 第四节 现阶段城市人防工程的功能设计 一、地下空间与人防工程有机结合 二、居住小区和人员掩蔽部建设 三、大型地下空间综合体建设和利用第四章 国外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及管理模式分析 第一节 发达国家城市人防工程模式分析 一、法国民防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分析 二、美国民防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分析 三、日本民防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分析 四、英国民防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分析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防工程发展历史及现状 第三节 国外城市人防工程发展的经验总结与启示 一、国外城市人防工程发展的经验总结 二、国外城市人防工程发展的启示第五章 我国城市人防工程发展历史及环境分析 第一节 我国人防事业发展史 第二节 人防需求与城市人防工程发展 第三节 城市公用事业与城市人防工程发展 第四节 我国城市人防工程投融资环境 第五节 北京市城市人防工程建设环境 一、政治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第六章 北京市城市人防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节 北京城市人防工程发展历史及现状 第二节 北京城市人防工程建设模式分析 一、BOT模式 二、公私合营模式 三、直接购并模式 四、民营企业独资经营模式 五、TOT(转让-经营-转让) 六、其他模式 第三节 北京城市人防工程管理模式分析 一、从市场到政府——城市公用事业政府供给……第七章 北京城市人防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设计第八章 全书总结与研究展望附录一 北京地下空间规划附录二 北京地下空间规划说明附录三 俄联邦民防法附录四 瑞士联邦民防法附录五 中国台湾民防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城市一般都是战争潜力的聚集地和国民经济的支柱。纵观近期的战争实例,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序幕,大都是从城市首先拉开。人民防空已被推到了空袭与反空袭斗争的前沿。从当前我国城市建设情况看,人防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人防工程功能低,整体防护能力还远远达不到防空袭的要求;由于历史上欠账太多,致使人防工程数量少,质量差,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较,我们的差距还比较大。例如:到20世纪末,美国修建的防空工事可容纳1.8亿人口,占其总人口的68%;瑞士、瑞典两国修建的工事可容纳本国总人口的85%以上;以色列修建的民防工事能容纳全国人口的100%;加拿大、日本、挪威等国拥有的防空掩蔽面积都高于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2平方米的标准。虽然俄罗斯前几年经济困难,但有些城市的人防工程建设从未停止过。有些项目,我国到现在也不能与之相比。多年前,在列宁山下70-120米的深处修建的方圆500英亩、有可供两辆汽车并行街道、生活设施和储存的物资可供3万人生活30年的地下防空城就是我国难以企及的。然而,我国由于经济水平的制约,人均人防工程掩蔽面积只有很少一点,与周恩来总理生前提出的人均1平方米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还不富强,城市人防工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应看到差距与不足,搞好人防建设,不仅在于防患未然,而且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也极其重要。 人防工程建设不仅有战备效益,还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首先,人防工程能有效地增强楼房稳定性,提高地面建筑防灾抗毁能力。高层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后,加强了上部建筑的整体性,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能有效地减轻地震的灾害。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有关部门曾对唐山市的人防工程实地考察证实,在强震区地面建筑毁坏70%-90%情况下,地下人防工程主体结构无论埋置深浅和使用何种材料,无论其结构形成和跨度大小,均无严重破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