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之路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胡细银  页数:399  

前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涉及工业、农业和规划、建设的统筹协调。如何在新时期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筑和谐发展之路,是各级领导干部所面临的崭新的时代课题。  胡细银同志1992年取得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开发与国土规划方向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就职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人民政府、深圳市宝安区建设工程事务局等单位,现任深圳市宝安区环保局局长、深圳市专家委员会建筑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期间,完成了国家和中国科学院设立的多项课题,涉及农业经济、区域产业发展等领域;从政期间,为推进石岩镇、宝安区乃至深圳市的发展规划和区域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能够从学者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并将这些思考应用于规划和建设的实践之中,成功的完成了从一名学者到领导干部的转变。  我很支持胡细银同志把他的论文集结出版的做法。无论从事学术研究还是担任管理工作,胡细银同志均表现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勇于实践的精神。他刻苦钻研、善于总结,在各类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很多论文。其中,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对东北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生态农业系统发展策略;博士期间主要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开展研究,并分析我国各地区经济特点及其差异;担任规划工程师及在政府任职期间,结合城市规划及城市管理的实践工作,深入探讨了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开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模式。  这本论文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学术水平较高,紧密联系实际,是新时期下探索区域和谐发展之路的优秀著作,对区域发展和管理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内容概要

  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认清这一点对于指导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很具有现实意义。  西部区未来在贯彻重点发展论的同时,还必须运用协调学的理论,围绕经济这个发展的重点,保持社会、生态与之协调进步。  地区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产业结构的开发成长过程,而产业结构的开发成长,始终是围绕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提高来进行的。  一座现代化城市要发展,要跻身于国内、国际大都市的行列,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和资金投入至关重要;整治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是治理市容环境的关键,必须持之以恒。

作者简介

  胡细银,1964年10月出生,安徽安庆市望江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深圳市专家委员会建筑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人民政府特聘物流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宝安区环保局局长。

书籍目录

序农业发展战略 农业系统的地域类型 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 吉林省农业生产问题的生态学分析 吉林省“七五”末期粮食产量的灰色预测 吉林省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调控对策 试论东北半干旱区农业系统发展战略 吉林省商品粮基地“七五”末期粮食产量的灰色预测 吉林省商品粮基地范围的选建与等级划分研究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l0N OF LAND RESOURCES IN THE NORTHEAST COLD REGION OF CHINA 吉林省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潜力的研究 我国农业生态问题的哲学反思	 东北半干旱区农业系统分析与发展战略 中国东北区粮食生产潜力研究 关于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几个问题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辽宁省朝阳市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初探 西部地区未来经济发展重点部门的选择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道路之选择 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产值增长因素分析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 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定量分析与三大经济地带划分 论劳力、资金、技术在我国工业产值增长中的作用 论西北地区部门投资的重点取向 我国各地区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 关于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西部地区的二元结构危害及其淡化途径 华东地区的重点部门投资取向规划理论与实践 深圳市产业结构实证分析……城市、人口与环境

章节摘录

  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认清这一点对于指导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很具有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低下,资源又有限,因此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压力一直很大,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过去,由于狭隘的粮食观念的影响,认为农业生产就是种植业生产,就是粮食生产。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忽视了自然界本身赋予我们条件的多样性,忽视了自然界是一个彼此关联的整体,而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把广大农民都固定在种植业上。在“以粮为纲”的错误引导下,高山变成了平地,林地变成了耕地,草原受到蚕食,湖泊遭到围恳,以致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农业生产环境恶化。最终结果是,粮食生产不但未搞上去,还拖了林、牧、副、渔业的后腿。如黑龙江省的松嫩草原,1956年面积达4400万亩,但由于受过去孤立抓粮食生产的影响,毁草开荒,以粮济牧,以致目前只剩下2600万亩。由于草原破坏,加之森林覆盖率低,致使风沙干旱加重,草原退化严重,碱斑和流动沙丘逐年增多,亩均产草量由过去的二三百斤降至百斤左右,造成冬春严重缺草。加之超载过牧的影响,致使草畜之间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年复一年出现牧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现象。同时,滥垦草原得到的耕地,也并未因此而增收多少粮食。由于草原破环,风沙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地力下降,造成土壤有机质正以每年0.1%-0.3%的速度下降,粮食亩产目前仅达二百多斤的水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可持续发展之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