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白永秀 编 页数:243
内容概要
《区域经济论丛》将秉承西北大学经济学院长期以来形成的严谨、宽松的学术传统,坚持规范、求实、创新的发展理念。我们将密切关注区域经济的前沿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前沿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加强与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与实践合作,推进现代区域经济理论在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各位同行的帮助和支持,希望和大家一起为我国区域经济学的繁荣和对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建立一个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书籍目录
区域发展 经济特区转型研究 电信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1978-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FDI对广东省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技术进步及效率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化 阜阳、温州经济发展的比较与思考——兼析传统农区政府如何推进经济发展 甘肃省经济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研究 区域经济差距的内在形成机理及协调发展路径——基于甘肃省区域内经济差距的实证分析产业经济 上海服务业发展与联动长三角的关系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 论区域特色经济范畴 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互动关系研究 产业集聚、产业竞争力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自山东省制造业的实证检验 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江苏电子计算机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区域环境 中国污染问题的政治逻辑 外商直接投资与能源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 生态补偿及其实现机制城市经济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的土地问题研究 把农村化城镇建设为城市化城镇问题研究学科发展 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热点综述 《区域经济论丛》征稿简则后记
章节摘录
区域发展 经济特区转型研究 自从1547年意大利宣布其西北部热那亚湾的里窝那港为自由港以来,经济特区已经有了40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经济特区逐渐成为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的重要载体,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各国及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经济特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经济特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对象,俄罗斯、越南、朝鲜等国纷纷效仿中国设立经济特区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及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历史证明,设立经济特区可以作为一国或地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一、经济特区的含义 经济特区一词属中国首创,根据功能的不同,国外一般称之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科学城等。从16世纪到现在,世界经济特区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①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世界经济特区发展的初创时期。这个时期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了缓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迅猛提升导致国内市场狭小、容量有限的压力,一些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设立自由港,作为通向国际市场的通道。②19世纪中叶到“二战”结束是经济特区成长时期。这个时期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强资本输出和掠夺殖民地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迫使殖民地国家开辟各种各样的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③“二战”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是大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殖民地国家政治上纷纷宣布独立,并通过设立出口加工区等来吸引外资和技术以促进本国民族经济的发展。④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是经济特区高级化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经济特区开始向科技型和综合型的方向发展。从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经济特区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
编辑推荐
上海服务业发展与联动长三角的关系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 靖学青 电信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1978-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郭爱君 黄礼堂 经济特区转型研究 罗清和 蔡腾飞 李佩 中国污染问题的政治逻辑 岳立 郑周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