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吴士存 页数:217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是在本人的《纵论南沙争端》(海南出版社,2005年)一书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南沙争端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修改、充实而成。旨在从历史、法理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个视角来论述南沙争端,不但证明中国对南沙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而且研究分析影响和制约南沙争端的相关因素,揭示南沙争端复杂化、长期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南沙争端的建设性立场及深远影响。南海的地理位置与地缘环境、地质状况、资源、殖民主义侵略和大国争霸、国际海洋法的影响是推动南沙争端起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南沙群岛拥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周边国家众多,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南海周边地区人口密集,冷战结束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南海周边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东盟一体化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东盟和日本、韩国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地区一体化进程加快,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东南亚有关争端国家引进西方的资源开发技术,对资源的开发能力不断提高,导致南沙地区资源争夺加剧,南沙争端也一波接一波升温;南沙地区地质、地理状况复杂,岛、礁、沙、滩面积较小,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难以长期驻守军队,这给东南亚有关国家占据南沙岛礁、分割海域、掠夺资源提供了机会。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东南亚,也相继入侵南海诸岛,殖民主义者对南沙群岛的侵略遗留下众多历史问题,二战后东南亚国家纷纷独立,在确立国家领土范围过程中,以殖民主义侵略为借口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加之二战后冷战的爆发,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斗争,以及冷战后期两大阵营的斗争转化为美苏争霸,因而冷战格局的形成及其发展则使南沙问题更加复杂,南沙争端不但成为有关国家之间的主权和管辖权之争,而且也成为影响地区稳定和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在海洋法方面,西方海洋法成为分析岛屿主权归属、解决海洋权益争端最重要的依据。
内容概要
从历史、法理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个视角来论述南沙争端,不但证明中国对南沙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而且研究分析影响和制约南沙争端的相关因素,揭示南沙争端复杂化、长期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南沙争端的建设性立场及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吴士存,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历史学博士,研究员。曾作为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前往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进行学术访问与课题研究,并先后参加了美国政府“美国外交政策溯源”专题、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等研修项目。
主要研究领域:南海史地、海洋划界、海洋经济、国际关系及地区安全战略。
主要著作:《南海问题文献汇编》、《南海资料索引》、《民国时期的南海诸岛问题》、《论郑和下西洋与南中国海》、《1943年中英新约的历史背景》、《论历史认识的相对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与两岸经贸关系》、《南海资源开发势在必行》、《纵论南沙争端》、《世界著名岛屿经济体选论》、《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五国经济研究》、《聚焦南海——地缘政治·资源·航道》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南沙争端的起源 一、地理位置与地缘环境 二、复杂的地质地理状况 三、资源因素 四、殖民主义侵略和大国争霸 五、国际海洋法的影响第二章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历史依据 一、中国是最早发现、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国家 二、殖民主义侵略的失败 三、断续线的形成、历史意义及其法律定位第三章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法理研究 一、中国对南沙群岛的发现权 二、持续设治管理 三、国际社会及相关争端国的承认进一步确认我国的岛屿主权 四、我国政府对他国的抗议和驱逐强化了我国的岛屿主权主张 五、“关键日期” 六、我国对南海诸岛附近水域主权及权利主张的法理依据 七、我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及权利主张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四章 中国与越南的南沙之争 一、中越南沙之争的由来与发展 二、越南侵犯南沙的各种方式 三、对越南的南沙权利主张的评析第五章 中国与菲律宾的南沙之争 一、菲律宾的海洋管辖权主张及其范围 二、菲律宾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侵犯 三、对菲律宾的南沙权利主张的评析第六章 中国与马来西亚、文莱的南沙争端 一、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南沙争端 二、文莱对南沙海域的权利主张 三、对马来西亚、文莱两国权利主张的评析第七章 南沙争端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捍卫南沙主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二、东盟合作安全体制的建立和大国平衡战略 三、美国南海政策的调整 四、日本、印度等区域外势力向南海地区渗透 五、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南沙争端,维护与南沙争端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章节摘录
一、地理位置与地缘环境南沙群岛所在的南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沟通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南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分布最广的滩、礁和小岛,从东南向西北伸展1000公里,周边国家众多,而且,通过南海的空中和海上航线基本上都要通过南沙群岛。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占领了这些岛礁就等于直接或间接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广东到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航道。早在法国入侵越南时,就曾对西沙和南沙群岛的战略位置作了高度评价。1929年,法国驻中圻(越南中部地区)钦使弗罗指出:西沙群岛在战略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被敌对一方控制并建立海军基地,则可对印支的防御构成最为严重的威胁。法国航海委员会副主席伯京也认为:人们已无法忽略西沙和南沙群岛的战略重要性。如果一个强大的外国势力占领了这一地区,那么,在战争中就可能对印支安全造成强大的威胁。设立在这里的潜艇基地可以封锁土伦(即今越南岘港)和中圻,完全中断海上交通。北圻和中圻之间的通信联络只得依靠铁路来进行。即使如此,那些紧靠海岸线的铁路也都极易遭到海上战舰远程炮火的轰击。1937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法国海军副司令埃斯特瓦指出:英国人可以把西沙群岛作为香港、新加坡之间海上航线的一个重要观测站,日本人也可以把该群岛作为其南下扩张的海空军立足点。这一预测后来变为现实。在进行太平洋战争之前,日本人占领了西沙和南沙群岛,并在南沙群岛建立了一个海军基地,以此为跳板,对印支、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发起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菲律宾一再以此强调南沙群岛对菲律宾安全的重要性。
编辑推荐
《南沙争端的起源与发展》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