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

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张继英 编  页数:283  

前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需要改革。21世纪之初,人类社会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日益呈现出市场化、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国际会计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安然事件”等一系列会计造假案的发生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会计环境同国际经济发展及会计环境变化是紧密相连的。国际国内经济的发展与会计环境的变化要求中国会计不断改革与完善。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发布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不包括小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准则体系,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会计工作规范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必然对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高等院校会计教学明确了新的目标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在吸收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先进经验基础上,以财政部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及最新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2008年)等税收法规的调整内容为依据,编写了这本《会计学原理》教材。  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计学作为经济应用学科,其教材既要讲清理论,又要注重应用。教材编写既要从理论高度进行概括和解释,又要运用基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教材编写了配套的习题(含答案)与案例。包括每章学习目标、案例导入、知识题和能力题等,有利于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材编写中吸取了许多学者的最新科研成果,力求使教材内容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状况。通过科研与教学互动,完善教材内容,提高教材质量。(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教材编写中既吸纳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先进经验,同时也注重新理论、新方法、新法规、新政策的充实与完善。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按照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来安排总体结构和章节内容,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力求使初学者不至于因大量的专业术语而对学习会计产生畏惧心理。

内容概要

  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每一章均以一个案例或问题导入,结尾增设了主要概念、基本训练及案例等内容,旨在扩大信息量,增强可读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全书共十二章,第一章和第二章介绍会计基本理论;第三章至第十章介绍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运用复式记账法、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七种方法。其中,第五章通过制造企业的资金筹集、供应过程、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利润形成与分配等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进一步讲解账户设置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第十一章介绍了各种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第十二章介绍了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会计学原理》可作为高等院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以及其他经济、管理类在校本科生学习会计的启蒙教科书,也可供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和其他经济管理人员自学、培训之用。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和职能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要求第四节 会计方法第五节 会计法律制度第六节 会计学科及其分支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一节 会计要素第二节 会计等式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一节 会计科目第二节 账户第四章 复式记账第一节 记账方法概述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第五章 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第一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第二节 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第三节 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第四节 企业销售业务的核算第五节 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第六章 账户的分类第一节 账户分类的意义第二节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第三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第七章 会计凭证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第二节 原始凭证第三节 记账凭证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第八章 会计账簿第一节 会计账簿概述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方法第三节 会计账簿的启用与登记规则第四节 结账与对账第五节 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第九章 财产清查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内容与方法第三节 财产清查的处理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第三节 利润表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第六节 会计报表附注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第一节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概述第二节 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第四节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第五节 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第六节 多栏式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第十二章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第一节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概述第二节 会计工作组织第三节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第四节 会计电算化附录 企业常用会计科目表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任何一种经济活动的核算和记录,都必须应用一定的计量单位,否则就无法进行数量反映。人们经常采用的计量单位有三种:实物量单位(件、公斤、米等)、劳动量单位(工作小时,工作日等)和货币量单位(元、角、分等)。这些计量单位,由于衡量的基础不同,分别应用在不同的方面。  实物量单位是为了核算各种不同物资的实物数量而采用的,它只能用来总计同一种类的物资,而不能用来总计各种不同种类的物资,缺乏综合反映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劳动量单位是为了核算经济活动中消耗的工作时问的数量而采用的一种计量单位。劳动计量可以具体确定某一工作过程的劳动耗费,具有综合性。尽管如此,但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存在,价值规律仍然发挥作用,劳动耗费还无法广泛利用劳动计量。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实物量单位和劳动量单位仅作为货币计量的辅助记录。  货币量单位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经济情况。在生产实践中,为了反映物品的不同使用价值和劳动耗费,客观上需要一种统一的计量单位作为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以全面完整地反映生产实践过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会计核算就必然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可以把各种性质不同或相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求得经济管理所必需的综合性指标,来总括反映各个单位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  2.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是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的可靠保证。为了证明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法,所列数据是否准确,必须对会计凭证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这一特点是其他管理活动所不具备的。  3.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反映和监督  连续性,是对各种经济活动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不问断地进行记录;系统性,是对各项经济活动既要进行相互联系的记录,又要进行必要的、科学的分类;全面性,是对各项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都必须进行全面、完整的记录,不允许有任何遗漏;综合性,是统一以货币为单位,提供总括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的价值指标。  4.具有一整套科学、完整的专门方法  为了正确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会计具有一整套独特的专门方法,有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报表等。这些专门方法,组成了会计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会计学原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