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资源生产率研究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钟若愚  页数:200  

前言

这一套“政治经济学博士点建设丛书”是深圳大学政治经济学学科组为开阔博士研究生的文化视野而创作的系列学术专著。钟若愚博士的这本书是丛书的第五部。(一)对于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大业来讲,出版丛书的根本目的更在于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在如何对待现代化的问题上,丛书在引证中强调:1965年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在他撰写的纪念明治维新百年的首卷《激荡百年史》中更加精辟地分析了科学技术与制度因素的深层关系。他指出:外国文明的输入很容易破坏本土社会、文化和精神上的统一。在德川末期,一些思想家们曾预想用“西方的艺术、东方的道德”或者是用“西方的学识、日本的精神”作为对付这种破坏的公式。但是,这样的公式与实行近代化是相背离的。吉田茂深入浅出地分析道:“所谓文明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并不能单独采用它的科学文明。例如,为了要求使用西方的优良军舰和武器,就必须建设生产它的造船厂和兵工厂,而为了能够有效地发挥造船厂和兵工厂的机能,又必须使构成其基础的经济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于是,这便同以追求利润为不道德的儒教伦理发生了矛盾,因此,要拥有军舰就不能不使该国的文化深受影响。”

内容概要

  经济学对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等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等的著述中已经有所涉及,到当代,随着此类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突出,这方面的研究也日渐深入,方兴未艾。研究涉及的问题比较广泛,有关于人口、资源以及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关于人口控制、资源开发与节约以及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还有对未来人类生存对资源、环境的依存的预测等等。本书作者在这个浩瀚的领域里选择自然资源的效率问题进行研究,无论是对于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拓展,还是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钟若愚,1971年11月生于湖南,分别在华中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南开大学获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深圳I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政治经济学硕士生导师。
  主编出版《走向现代服务业》(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合作出版《劳动价值学说史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激励——高技术中收入分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曾经沧海》(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我讲国富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
  近年来,承担着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多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资源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教育部哲学社科规划课题《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资源生产率研究》、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生产率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自然资源价值及效率问题的研究    1.1.1  自然资源价值问题的相关研究    1.1.2  资源生产率问题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及创新    1.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2  基本思路和方法    1.2.3  主要观点和拟实现的创新点第二章  资源价值及效率的概念与理论内涵  第一节  自然资源价值及效率的概念界定    2.1.1  自然资源价值的有关概念    2.1.2  对自然资源价值问题的理解    2.1.3  资源生产率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  增长理论中的自然资源因素考察    2.2.1  新古典对自然资源价值问题的处理    2.2.2  新古典在理解和研究自然资源问题时的缺陷  第三节  资源生产率的理论内涵    2.3.1  自然资源的约束    2.3.2  资源生产率是一种超越经济效率的生态效率概念    2.3.3  资源生产率问题的重新审视第三章  资源生产率问题的经济分析思路和框架  第一节  从生产率到资源生产率的演进思路    3.1.1  生产率的相关理论与问题    3.1.2  从生产率到资源生产率  第二节  考虑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分析    3.2.1  考虑自然资源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    3.2.2  包含自然资源生产率的经济增长分析  第三节  以MFA为基础建立资源效率分析框架    3.3.1  用物质流分析结果表征自然资源要素投入    3.3.2  以物质流分析为基础构建资源生产率指标    3.3.3  自然资源生态效率分析的框架思路第四章  物质流分析的方法和计算  第一节  物质流分析方法与核算    4.1.1  物质流分析的方法论描述    4.1.2  物质流分析的理论及测算框架  第二节  中国的物质流分析    4.2.1  中国的物质流分析现状    4.2.2  本书对1978~2007年中国物质流分析的数据处理与主要计算    4.2.3  本书对1978~2007年中国物质流分析的计算结果第五章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资源生产率  第一节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资源生产率构造    5.1.1  资源生产率的指标测算    5.1.2  以MFA为基础的资源生产率构造  第二节  1978~2007年中国的资源生产率第六章  中国资源生产率的构成与解析  第一节  各要素生产率的计算与初步比较    6.1.1  各要素生产率的数据与计算    6.1.2  各要素生产率的计算结果与初步比较  第二节  中国资源生产率的构成与效应解析    6.2.1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分解    6.2.2  1979~2007年间中国资源利用中的减量效应与反弹效应  第三节  1978~2007年中国资源生产率与环境问题    6.3.1  反映经济增长和环境压力间关系的IPAT方程    6.3.2  中国1978~2007年的资源环境压力方程第七章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  第一节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7.1.1  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7.1.2  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的新古典模型    7.1.3  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测算结果  第二节  资源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阶段性特征    7.2.1  要素生产率贡献的阶段性特征    7.2.2  数据调整后的资源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第三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效率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7.3.1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率及增长效率的疑问    7.3.2  关于资本与自然资源间关系的思考    7.3.3  关于资源投入与技术进步间的替代第八章  比较与借鉴:与部分发达国家资源生产率的比较  第一节  部分国家的资源生产率比较    8.1.1  部分国家的MFA分析结果与资源消耗情况    8.1.2  欧盟国家的资源生产率  第二节  部分发达国家对资源生产率提升的政策与实践    8.2.1  主要发达国家对资源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和行动状况    8.2.2  欧盟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资源节约政策  第三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和利用效率    8.3.1  中国资源消耗强度较高,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8.3.2  可持续发展要求大幅提升中国资源生产率水平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含义解析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    9.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中的代际公平理念    9.1.2  自然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    9.1.3  可持续发展中的贴现问题  第二节  生态伦理约束下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9.2.1  生物多样性及生物保护    9.2.2  关于生态伦理的思考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效率要求    9.3.1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效率问题的内在要求    9.3.2  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第十章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10.1.1  资源环境的变化    10.1.2  物质流分析的相关结论与方法  第二节  未来人口资源环境的挑战与政策性问题    10.2.1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压力    10.2.2  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  第三节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10.3.1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10.3.2  成功的长期供给政策才是关键参考文献后记附表

章节摘录

插图:(2)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资源生产率的措施和保障。循环经济兼顾经济和环境效益,带来全新的环境理念和经济效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从教育层次、科研层次、经济管理层次、法律层次和技术层次等方面着手,通过宣传教育、加强管理、建立法规制度、实行经济激励机制、开发相关技术等措施来推动。以循环经济提升资源生产率的主要保障还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完备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必要的经济支持和鼓励优惠政策,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发展静脉产业,以政府绿色采购来启动和引导市场需求,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职能强化和职责明晰,加强科学研究,发挥公众和中介组织作用。4.加强自然资源的核算与管理加强自然资源的核算,完善自然资源的管理,是全面了解资源家底,合理安排当代人对资源的利用,计算后代人对资源的需求,进而实现资源代际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为此应当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制定并实旅代际资源财富转移政策,为后代留有充裕的资源基础和宽松的环境空间。建立一种自然资源代际长效利用的机制,保证后代人生存发展的资源基础。可供考虑的一种机制是建立代际基金。例如,当代人采用一项政策,知道这将给后代带来成本,假设所知成本为A元,它发生在从现在开始到第t年(共t年)时间内,已知利润率为R,则至少需建立的代际基金为s=A/(1+R)t。但由于代际补偿基金在实践中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是把这种补偿通过资产或资本形式转移到后代人身上②。

后记

威伦在《可再生资源利用的生物经济学》中说,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扩展,使得研究者需要具备经济学和其他若干领域的复杂技术的丰富知识。威伦说,写一章关于可再生资源的生物学的综述,就要冒流于肤浅的风险,就像是普拉特河(the Platte River)被称为“最浅薄的河流”那样。经济学在马歇尔、在罗宾斯那里就已被表述为人类行为研究的学问,但一个经济学者试图对所有领域发表意见,其实是不严谨的。凯恩斯说:“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在对的时候和错的时候,都比人们一般认识到的要强有力得多。这个世界实际上就是由这些思想统治。”膨胀的“经济学家”往往只看到学问带来的效用,争先恐后地对自己并不熟知又未作深入研究的东西加以评论,却忽视了政治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理解的深刻性。哈耶克提醒说:“只是个物理学家的物理学家,也可以成为第一流的物理学家和社会最有价值的成员。但是,只是个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就不可能成为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我甚至想再说一句,只是个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即使不是非常有害的人,可能也是个招人讨厌的家伙。”实践正在对所有忽视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现有经济理论提出挑战,对此,加强经济学与其他领域的融合研究越发重要,本书的研究仅仅是一个肤浅的开始。

编辑推荐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资源生产率研究》为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资源生产率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看也看得,不看也做得。
  •   学术性很强。方法新,研究资源生产率比较系统。作研究的人太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