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马慧、 李霜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08出版) 作者:马慧,李霜 编 页数:235
前言
组织行为学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主要课程,日益受到管理学界和业界人士的重视。但目前国内出版的高职高专组织行为学教材大多存在内容偏多、理论偏多、案例千篇一律、缺乏实训练习题等问题。为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编写了本教材,以供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本教材以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为基础,主要从企业组织的视角,阐述了当代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与操作方法。内容主要包括:组织行为学概述、个体行为、激励理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与管理六个方面。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一、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各章节不仅阐述了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设计了学生实训内容,理论应用与能力训练的强度较大,力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二、教材内容设计呈模块化。本教材将各章内容设计成学习目标、导入案例、基本内容、本章小结、案例分析与思考、管理技能实训、复习思考题等基本模块,又根据需要在基本内容部分增加了知识窗、相关链接、测一测、练一练等子模块。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有助于知识与能力的有效综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学习层次、学习程度等,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块。三、在文字上,力求简洁明了、活泼生动,使高职高专的学生能够读懂,而且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四、在案例的选择上,力求选择国内外知名的组织案例或家喻户晓的、发人深省的案例,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本教材主要适用于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也可供各类组织的管理者参考借鉴,还可供对组织行为学有兴趣的人士自学使用。我们希望,按照本教材介绍的思路与程序不断实践,不断自我训练,自觉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组织面临的实际问题的人士,最终会改善其原有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提升其个人能力!本教材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外学者的一些著作和资料,因篇幅限制,未能一一注明,在此向各位著作者深表感谢!
内容概要
组织行为学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主要课程,日益受到管理学界和业界人士的重视。但目前国内出版的高职高专组织行为学教材大多存在内容偏多、理论偏多、案例千篇一律、缺乏实训练习题等问题。本教材主要适用于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也可供各类组织的管理者参考借鉴,还可供对组织行为学有兴趣的人士自学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发展及学科体系的形成第三节 人性假设研究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个体行为第一节 知觉与行为第二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第三节 价值观与态度第四节 情绪、情感与情商第三章 激励理论第一节 激励概述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第四节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第五节 综合激励模式第六节 激励与制度设计第四章 群体行为第一节 群体行为概述第二节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第三节 沟通第四节 群体冲突第五节 团队第五章 领导行为第一节 领导概述第二节 领导理论第三节 领导决策第四节 提高领导的有效性第六章 组织行为与管理第一节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第二节 组织文化第三节 组织环境第四节 组织变革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组织五花八门,但所有组织都具备如下要素。(1)资源。组织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拥有相应的资源,如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经济资源等。企业必须拥有人才、资金、设备、技术等各种资源。学校必须拥有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资源。医院必须拥有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等资源。一个组织只有把自己所拥有的各种资源投入到组织活动中,转化为其他组织或个人所需要的各类产品(服务),满足各种需求,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生存和发展。(2)组织结构。有效的组织结构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必要保证。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责权利规范,对组织里所有人进行有机地整合。常见的组织结构包括:简单结构、职能型结构、矩阵型结构、分权型结构及附加型结构等形式。新型的组织结构包括:分立化结构、扁平化结构、柔性化结构、虚拟结构、无边界组织等形式。(3)环境。组织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组织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人力、信息的交换。从环境中获得输入,经过一系列的转换,输出送回环境。组织存在的重要条件就是能与环境保持适当的相互需要的关系。否则,组织将陷入困境。(二)行为的含义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出的与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联的外显动作和活动的总和。人的行为是人在客观事物刺激下所发生的受思想支配的外在的反映形式。比如,人的退缩、坚持、屈从、抵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组织内部部门之间的冲突,组织之间的合作等。美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行为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B=f(P,E)。其中,B表示行为,P表示人,E表示环境。这个函数式表明,人的行为取决于人的需要和动机及其所处环境。在相同的环境中,个体的行为不同是由于个体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在个体的需要和动机相同的情况下,环境不同,行为也会不同。比如,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工作勤奋和相对懒惰的员工。同一员工,在纪律严明、激励制度健全的企业,一定会努力工作、认真负责,而在管理混乱的企业则很快就能学会偷懒、不负责。人的行为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目的性。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产生的动机和目的。当人受到某种环境的刺激,就会产生某种需要,为实现这种需要,进而形成动机,动机导致行为的发生。行为的目的性决定了行为的方向、性质和强度。如果行为达到了人们的预期目的,行为立刻结束;如果行为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目的,人们就会调整行为或放弃原有行为,选择新的行为。(2)社会性。人的行为是在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受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传统习俗、道德观念、社会风气、时尚潮流等共同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名利观、荣辱观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决定人的行为。社会影响人,人的行为反过来作用于社会。
编辑推荐
《组织行为学》为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