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刘永佶,回建 主编 页数:348
内容概要
夏庄,冀东大地上的一个普通村庄。也正因为它的普通,而有普遍性。但普通之中又有特点,要从其特点中发现它包含的普遍性。这个特点,就在于它是回族人口占大多数的村庄,在周边均为汉族人口的地域,夏庄能保持其民族特点,确定有许多可探讨之处。夏庄的特点中包含着两层普遍性:一是现代中国农村发展的趋势和问题;二是在中华大地上广泛存在的散居回族经济演化的规律。 我是二00七年秋知道夏庄的。回建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研究》进入写作,我到唐山与几位阿訇和从事民族宗族工作的同志座谈,结识了夏庄清真寺的常阿訇,在与他的交谈中,我萌生了去夏庄看看的想法,就在二O0七年冬与回建同去夏庄。村主任云首强和各位村委介绍了基本情况,使我对夏庄有了初步认知,并产生了深入了解的兴趣。与回建商议,决定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一起专搞“夏庄调查”。也是在筹备夏庄调查的时候,形成了“中国民族经济村庄调查”的总设想,制订了计划和提纲,并于二00八年初开始这百卷本的调查、写作工作。 《夏庄调查》从二00八年春规划并前期准备,到暑假展开,我和回建主持,唐山市委组织部、唐山市民族宗教局、开平区和洼里镇的党委和政府,都给予大力支持,并派负责同志参与调查,夏庄干部和村民热情协助,调查工作开展顺利。半年多时间,几次去夏庄,修正、补充,完成这本《夏庄调查》。 对夏庄的调查,重点在了解散居回族经济社会情况。对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来说,深入民族村庄做抽样式的专注调查,是必备的基础工作。《夏庄调查》虽还浅陋,但毕竟可为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些切实可靠的资料。敬请批评。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村庄 一、夏庄概况 1.夏庄由来及变迁 2.生态环境 3.人口素质 4.基础设施 二、传统农业 1.夏庄农业生产环境 2.夏庄农业生产历史状况 3.玉米和花生的栽种与收获 4.玉米、花生种植的现代成本及收益 5.夏庄农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奶牛养殖业和乳业 1.改革开放前养殖业发展状况 2.改革开放后养殖业和乳业的兴旺 3.现代化养殖技术促使养殖业和乳业进一步发展 4.小生产面对大市场,奶牛乳业发展新方向 四、牛羊屠宰业 1.产业发展状况 2.产业的主要环节与具体经营状况 3.产业发展优势与主要问题 五、夏庄商业街 1.夏庄商业街的由来 2.老商业街的商铺类别及构成 3.集市日的夏庄商业街 4.夏庄商业街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5.对商业街发展规划的一点想法 六、回族文化与村庄文化 1.回族的语言文字 2.回族的文学艺术 3.乡风民俗 4.宗教信仰 5.回族的宗教场所 6.回族及村庄的民间组织 七、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事业 1.教育 2.医疗 3.最低生活保障 4.养老 八、生产关系及基层组织变迁 1.夏庄生产关系的变革 2.夏庄农民土地权利的变更 3.社团组织 4.夏庄两委班子建设第二部分 农户 九、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的家庭 1.传统农业种植户金少军 2.传统农业种植户云福泉 十、主要从事奶牛养殖业的家庭 1.奶牛养殖专业户王成江 2.奶牛养殖专业户金少亮 十一、主要从事牛羊屠宰业的家庭 1.牛羊屠宰、贩卖大户钱东发 2.牛羊屠宰户赵胜利 ……第三部分 村民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村庄 一、夏庄概况 夏庄历史悠久,据传其村名始于唐朝。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表明,夏庄是个典型的回汉聚居且以回族为主的民族村。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夏庄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穷落后村,发展成为唐山市远近闻名的“奶牛之乡”、“牛羊屠宰加工专业基地”,这不仅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关,更是其民族文化传统作用的结果。 夏庄村位于唐山市开平区洼里镇(2007年7月洼里乡改为洼里镇)境内,现205国道(唐古路)南侧,东北与洼里村相邻,东侧与孩儿屯村接壤,北侧隔唐古路与周家桥村比邻,西与东帅甲村相邻,南与马家大寨村相邻。境内陡吕铁路自西北向东南穿过,北部有京沈铁路自西向东通过,石榴河自东向西擦村北流过。205国道即将改线,改线后的205国道从村域南部通过,原205国道成为唐山市中心城区与古冶城区的重要连接线。 1.夏庄由来及变迁 关于夏庄村名的由来,据老人们讲,是唐朝薛仁贵征东时路过此处,并在此下马,于是得名“下马庄”。距离此地约十里之遥的地方有“尚庄”,传薛仁贵在该处上马东征,故名“上马庄”(即后来的尚庄)。后来“下马庄”、“上马庄”逐渐被人们简称为“下庄”、“上庄”,这种称呼在区档案馆保存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件资料中依然能够见到。至于什么时候“下庄”改称“夏庄”,“上庄”改称“尚庄”,已无文字可考。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