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孔繁涛 页数:257
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翻开中国的历史,饥饿几乎是中华民族挥之不去的阴影,“但愿苍生俱饱暖”是多少仁人志士、风流人物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终以全球6.5 %的淡水资源和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目前,我国正由温饱阶段向小康社会迈进,在此征程中,食物安全问题将贯穿于始终。 食物安全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中华民族强盛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安全具有四个基本要素,即:食物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可持续安全和营养安全。食物数量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必要条件,食物质量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充分条件,食物可持续安全是食物安全在时间维上的延伸,食物营养安全是食物安全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虽然还存在微观食物数量安全问题,但在进入温饱阶段以后,标志着我国宏观食物数量安全以及可持续安全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而食物质量安全问题却愈显突出。 畜产品是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畜产品消费量持续上升,但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如“瘦肉精”事件屡禁不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频发、“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危害异常等,不仅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研究,防患于未然,对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产品消费量持续上升。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研究,防患于未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研究运用预警原理、风险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等有关理论,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展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并将微观预警和宏观预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剖析了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特性,系统分析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种风险因素,从而揭示了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规律,探索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理论。构建了预警概念指标体系和应用指标体系,建立了预警的微观模型和宏观模型,提出了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策建议。《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理论与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1)提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理论分析相关结论。本研究在全面阐述预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风险理论、系统工程方法论、自然辩证法以及预测决策原理等相关理论,提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理论分析结论。其主要内容是: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大量风险,而风险是可以预测、管理和控制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获取、分析与传播过程,预警难点在于信息快速获取与智能分析;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预警可以使畜产品质量处于相对安全状态。 (2)研究建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概念指标体系和应用指标体系。从方法论的角度,构建了理想状态下的预警概念指标体系,包括1个目标、5个指数和29个指标,并以概念指标体系为基础,遵照实用性、灵敏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预警应用指标体系,包括1个目标、3个指数、15个指标,其中的15个指标根据其特性,又分为12个警兆指标、2个警情指标和1个滞后指标。 (3)研究建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微观和宏观模型。运用Liken五点尺度量表思路,兼顾常规警限划分原则和畜产品安全实践,界定了单警度、总警度的阅值。通过分析限量类危害物和违禁类危害物,建立了单因素、单产品视角的预警微观模型。在开展微观预警的基础上,从经济、技术相结合的角度,开展了宏观预警研究。一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后又采用德尔菲法(DelphiMethod)进行了评价检验,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基于AHP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模型;另一方面,根据支持向量机(SVM)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步骤,建立了基于SVM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模型,同时,采用基于AHP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结果,对基于SVM的预警模型进行学习训练,从而将评价和预警有机结合。应用基于SVM的预警模型,对24个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与实际相一致。 (4)提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策建议。通过采取完善体系建设、扩大规模养殖、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合作经济、严格市场监管、提高安全认识和实现信息共享等有效措施,确保畜产品质量处于无警状态,从而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
孔繁涛,男,汉族,生于1968年7月,山东省滕州市人。1990年7月毕业于莱阳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作为优秀毕业生,经省委组织部选调,分配到山东省畜牧局(现为山东省畜牧办公室)工作至今。期间于1990年11月至1992年5月在山东省实验种蜂场挂职锻炼,任财务部副主任。2000年7月结业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2005年6月通过同等学力在职申请,获山东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许世卫先生,攻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博士学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1.1 立题背景1.2 研究意义1.3 研究动态1.4 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1.5 主要研究特色和创新点第二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理论分析2.1 相关基本概念2.2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的理论基础2.3 预警研究进展2.4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理论分析结论第三章 畜牧业经济与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3.1 畜牧业经济发展分析3.2 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日趋严重3.3 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上升3.4 食物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与预警进展第四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4.1 风险因素的有关术语及分类4.2 物理性风险因素4.3 化学性风险因素4.4 生物性风险因素第五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方法5.1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方法设计5.2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概念指标体系5.3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第六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应用指数体系的构建6.1 预警应用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6.2 预警应用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6.3 利用利克特(Likert)五点尺度量表划分警限6.4 预警应用指标的解释与判断第七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技术7.1 微观层面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技术7.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与预警7.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技术7.4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智能系统模型设计第八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策建议8.1 完善体系建设,构建安全保障8.2 扩大规模养殖,夯实安全基础8.3 推进循环经济,实现健康养殖8.4 发展畜牧合作社,推进产业化经营8.5 实施认证管理,严格质量监管8.6 提高安全认识,实现信息共享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9.1 基本结论9.2 问题讨论9.3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附录英文缩略表致谢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论 1.3 研究动态 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宏观领域的制度安排,也涉及微观领域的技术措施。我国畜产品质量的安全制度、安全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风险预警的研究,正在稳步开展。 1.3.1 安全制度研究进展 安全制度的研究进展,集中体现在我国对发达国家食物安全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导向、检查监督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和借鉴;运用组织理论、创新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设计,并付诸于实践。欧盟、美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家在WTO框架下的SPS协定、TBT协定等通行的国际规则下,纷纷探索出一条建立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保障食品安全的全新模式。如以风险分析作为构建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基础;采取导向性预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危害发生;具备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监督体系,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具备健全的行政、监督、认证等管理机构,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监督制衡,协调推进;强调舆论监督和社会参与,加大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透明;从科学研究、专家队伍、监督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为确保食物质量安全,我国目前制度建设不断趋于完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正逐步建立健全,农业部行业管理力度显著增强;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动物防疫法》《饲料管理条例》《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继颁布实施;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准人制度、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畜产品安全追溯制度等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现代兽医制度也已开始起步。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