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孙兆东,郑美玲 著 页数:219
Tag标签:无
前言
最痛苦的事——国家还在呢,钱没了! 在赵本山与其徒弟小沈阳在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小品《不差钱》中,有一场精辟的对白引起了观众的喝彩。 小沈阳:钱乃身外之物,人一生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 赵本山:昂? 小沈阳:人死了,钱没花了。 赵本山:人这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 小沈阳:啥呀? 赵本山:是人还活着呢,钱没了。 这段精彩的对白还可以换句台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国家还在,钱没了,还欠了别的国家一大笔钱! 在2008年,冰岛就经历了这样一场灾难。冰岛曾经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家园,人均GDP排名全球第四,人均寿命超过80岁,犯罪率几乎为零。从2001年至2007年,冰岛的银行业资产增长数十倍,冰岛的银行向海外发放大量贷款,6年间GDP年均增长达4%,2006年增长达7%。但在2008年,看起来如此华丽的一切却几乎在一夜之间结束了,来自华尔街的金融危机给冰岛带来了毁灭性的经济滑坡,国家面临“破产”。 冰岛之所以会面临“国家破产”,而美国作为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到现在却安然无恙,是因为美国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据了相当的比重,金融业并不能摧垮整个国家。而冰岛这个小国却不同,它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比例太不协调,一边越来越轻,一边越来越重,当虚拟经济的泡沫破灭的时候,金融业的资不抵债以至于成为压垮整个国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所在的位置决定你的思想。在两年前或更早以前,如果当时你坐在时任冰岛总理哈尔德的位子上,或者是站在冰岛央行行长的位置上,那么你对冰岛政府的做法是相当明确的: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的私有化运动是有意义的,并且给冰岛人民带来了众多的财富,看如今世界的经济形势并没有理由让冰岛政府收手。 由于冰岛市场消费需求旺盛,借贷环境日渐宽松,近几年来冰岛人借贷数额不断攀升,2007年借债额比2006年增加了16.74%,2006年借债额比2005年增加了23.80%。据冰岛央行数据统计,2007年冰岛人借债数额达14823.68亿克朗(236.69亿美元),即平均每个冰岛人,包括老人和儿童,欠债470万克朗(7.5万美元)。 但金融业却不像其他任何行业,他不是科学,没有进程的积累,只是周期循环的,一代学习了,下一代忘记了;一代挣钱,另一代花钱。人们总是发现许多历史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但是人们又只是如此健忘,在飞黄腾达的时候,往往把别人的或者自己以往的经验教训远远地抛在脑后,相信自己不会重蹈历史覆辙,于是乎悲剧又再次发生了,很不幸,下一代人就成为这一代人的牺牲品,出世不久和未出世的下一代无从选择,因为命运选择了他们。 2008年10月,冰岛政府出手救市,冰岛银行陆续被政府接管,虽然被收归为国有,但是这只是暂时的过渡性政策,往后金融体系应如何运行,监管体系应如何发挥监督作用,这些后续问题都亟待解决。尽管冰岛和西欧、东欧许多国家现在已经开始反省以往的金融政策,这些国家因为金融系统的破产导致整个国家面临危机当中,但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永久国有化并非最佳的解决方案。它可能比一些人担心的危害会小一些,但也无法带来太大的益处。在金融业所有制问题还未做出最后裁定之前,许多国家不得不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私有制不可避免,那么如何保护公众免受私人银行业阵发性癫狂的损害?答案除了要加强监管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在还没有明确的路要走之前,再开始新一轮的私有化运动是十分不明智的。 实际上,冰岛危机的悲哀在于:金融业过高的利率政策导致国家金融体系的高度不稳定,国际游资在冰岛银行、股票、房市盘旋,一旦集中撤资,冰岛经济也马上崩盘;政府把金融业当成了新的实体经济,近几年来,冰岛公司收入、家庭收入、资产价格以及经济表现都已经发展到严重依赖于如火如荼的高杆杠投机活动和离奇的信贷膨胀中;冰岛金融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世界未来经济运行良好的预期上,然而事情并不会那么绝对,寅吃卯粮导致一旦出现危机便没有退路,且世界经济又是那么难以把控,有时候保守一些好于过度开放,这也是政府对民众负责的一种态度。 令人更加悲哀的是,现在的发达国家中不只是冰岛面临这样的国际债务危机困境,韩国、日本、英国等都在步冰岛的后尘,还有东欧以及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次贷危机最终会发展成为怎样的人类灾难,我们还不得而知,而这个雪球正在越滚越大,吞噬着这个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 在金融风暴第二波的冲击浪潮还未过去,近日,国际国内商品市场相继出现暴跌。有媒体称,次贷危机第三波或许袭击全球商品市场,一轮行情或许正在展开。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经济基础受重创,投资者的信心正在失去,失业率升高到惊人的水平,而美国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显示,全球或将重陷贸易保护主义的泥潭,市场需求下降的预期是导致商品市场呈现普跌的原因。 由于东欧国家货币急剧贬值,增加了当地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用违约风险,威胁到对其大量放贷的西欧银行业,欧盟市场内部危机的苗头依然显现。而实体经济方面,全球第2大高级轿车制造商戴姆勒公布季度净亏损15.3亿欧元,美国汽车业巨头通用表示,还需要政府提供166亿美元救助资金。 从次贷风波到金融危机,再到蔓延至全球的经济危机,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的确是相互作用、叠加和放大的。但也不排除在经济见底之前市场已提前见底的可能,出现尽管企业依旧亏损、商品消费萎靡不振,但价格却跌无可跌、维持长期低位运行的状况。 今天世界各国都面临经济困难,发达国家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发展中国家担心发达国家因为自身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对其政策,不管是哪类国家,这些债务到底该怎么偿还?现在的经济形势,所有国家都会尽量延后债务或者想办法抵消债务,但这只会让债权国遭到重大损失或者是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背上上一代人的沉重包袱。 从此次危急中我们看到了防范于未然的重要性。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对于中国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卷入西方的债务危机以及国家破产危机当中。只有先独善其身,才能有能力达而兼济天下。 由于多年从事经济和金融领域工作,我们希望能用全球的视野审视危机,跟踪危机,诊断危机,并用普通人读得懂的语言,为大家展示了危机的全貌,这也是我们编写此书的初衷。我们希望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该书对认识国际债务、国家破产和了解冰岛经济提供有益的参考。 开卷有益,希望广大热爱金融事业,从事经济和金融工作的朋友,能从本书中获得更多的感悟。
内容概要
冰岛从一个全球最富的国家之一几夜之间负债累累,冰岛之所以会面临国家破产,作者从“国家破产”的前世今生、危机爆发、危机乱象、危机聚焦、危机转机、危机探因、摆脱危机和次贷危机后遗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解读。并且从冰岛面临的危机中总结出了:金融业引进外资要慎重、对外投资应有有效监管、“防危杜渐,从容应对”等切实有效的预防方法。本书用全球视野审视危机、跟踪危机、诊断危机,并用普通人读得懂的语言为读者展示了危机的全貌。
作者简介
孙兆东,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客座教授、获中国期货执业资格。目前主要研究和实务: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股本及债务融资、并购重组等领域。3年国有大型企业技术管理;4年投资银行业务;11年国有银行经营管理经验。先后开发了:企业短期融资券、信托销售期权融资、开发商贴息委托贷款、信贷理财产品等企业融资产品;银行卡拨打IP电话、保险单质押贷款、票据专业化运作中心、抵债资产监管及账户管理新债券发行等银行新业务;参与过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企业全球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等投资银行业务。 独著和合著:《新枝新蕾新花》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世纪的烙印》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年;《次贷危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越南危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国家破产》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世界的人民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
书籍目录
绪论 全球化下金融危机为什么能带来“国家破产”?第一章 “国家破产”的前世今生第一节 拍卖的皇位第二节 阿根廷式“国家破产”第三节 主权国家是否真会“破产”?第四节 国际债务危机——“国家破产”的代名词第五节 国家破产的“救火队员”IMF第六节 冰岛为何不堪国家破产之击?第二章 危机爆发——从冰岛到“病岛”第一节 从渔夫到银行家第二节 “跌跌”不休的冰岛克朗第三节 弃克朗用欧元?第四节 冰岛银行业神话破灭第五节 还是做渔夫好!第三章 危机乱象——看各方如何应对第一节 听贡纳尔辩白:冰岛未“破产”第二节 听冰岛媒体人的自省第三节 冰岛华人应对危机第四节 网友如何“团购冰岛”第四章 危机聚焦——冰与火的较量第一节 冰岛与英国难了恩怨第二节 寻求俄罗斯救援——下错的赌注第三节 IMF送来“及时雨”第四节 向欧盟迈进一步第五章 危中转机——旧不去新不来第一节 引起众怒的哈尔德政府第二节 哈尔德政府黯然下台第三节 天将降大任于斯女人也第四节 恢复经济拿央行开刀第六章 危机探因——揭开冰岛迷雾第一节 人们为什么不做渔夫了?第二节 冰岛银行到底为什么破产?第三节 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失衡发展第四节 谁为冰岛“国家破产”负责?第七章 摆脱危机——后危机时代的冰岛第一节 危机爆发后的冰岛经济第二节 2009~2010年冰岛经济预测第三节 两种不同的预测结果第四节 国际经济发展形势预测第八章 次贷危机后遗症——多国面临国际债务危机第一节 英国将成为“第二个冰岛”?第二节 东欧国家危机恐掀第二波金融风暴第三节 次贷危局下中国的国际债务管理第九章 冰岛国家简介第一节 “人间天堂”冰岛第二节 冰岛人忧心未来附:1 冰岛危机大事件2 参考文献编后语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国家破产”的前世今生 第一节 拍卖的皇位 说到个人或企业破产,大家或许很容易明白。所谓破产,是指当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通过一定程序将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供其平均受偿,从而使债务人免除不能清偿的其他债务,并由法院宣告破产解散。 那么到底什么是“国家破产”?在了解这个概念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一段在古罗马时期“卖皇位”的故事。 公元193年3月28日上午,200名罗马禁卫军发动兵变,杀害了他们本该保卫的皇帝珀蒂纳克斯,王位因此出现了空缺。 事变之后,禁卫军必须另找人当皇帝。他们把这事交给元老院中几个有名望的议员,但议员们都拒绝接受。因为珀蒂纳克斯是个诚实正直、深孚众望的皇帝,政府官员和老百姓都对禁卫军的残忍谋杀感到愤怒。议员们知道,听从禁卫军的怂恿坐皇位,无异于自取灭亡。 禁卫军无可奈何,意异想天开地建议公开拍卖皇位。公元3世纪的历史学家希罗狄德在书中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一个大嗓门的士兵爬上城墙,沿着土墙边跑边喊:“罗马皇位拍卖了!罗马帝国拍卖了!” 消息传出,61岁的朱利埃内斯不由得动了心。他是一个靠海上贸易发了财的富翁,是罗马元老院中最富有的议员。他听到消息后激动万分,家人也劝他相信皇帝穿的紫色斗篷可能正适合他穿。于是他毅然走进了禁了军把持下的拍卖场。 短时的竞争之后,就只剩下了朱利埃纳斯和另外一位阔佬。两个人互不相让,禁卫军又分别暗中给他俩加油助威,价码直线上升,一涨再涨,末了,那位阔佬报出了他的最高价:2.4亿赛斯特尔,这笔钱等于给12000名禁卫军每人800美元。朱利埃纳斯抢皇位心切,当然不甘示弱,随即出价3亿赛斯特尔,这个不可逾越的价钱使他如愿以偿。随着拍卖锤一声敲响,罗马皇位就这样被卖掉了。 当天晚上,全副武装的禁卫军强行把元老院所有的议员们都召集起来,朱利埃纳得意洋洋地坐在元老院中传统的罗马皇帝宝座上说: “我谨通知你们,军队已经决定选我为皇帝。为此我请你们来,让你们批准他们的选择。” 议员们虽心怀不满,但被杀气腾腾的禁卫军所胁迫,只得当即批准了朱利埃纳斯为皇帝。但是当朱利埃纳斯在私人卫兵的保护下前往皇宫时,路上不断有愤怒的市民暗中向他投石头。驻扎奥地利维也纳的大将西维勒斯,立即率部返赴罗马。 朱利埃纳斯不惜血本筑起新的堡垒,并训练他那些愁眉苦脸的卫队;他想调集大象队来防御,但那些大象只能用于检阅时摆摆样子,根本不能实战,更何况没有多少骑士能稳坐在大象背上作战。他秘密派刺客去杀西维勒斯,但刺客一个个有去无回,因为西维勒斯行军时有600名贴身卫兵。朱利埃纳斯在绝望中,提出愿把帝国的一半分与西维勒斯,同样遭到拒绝。后来,黔驴技穷的朱埃纳斯竞派了一群神甫和修女去阻挡西维勒斯,真是荒唐可笑至极!穷途末路之际,朱利埃纳斯悔恨不已,最后只有乞命于巫术的仪式和祭祀了。 西维勒斯身先士卒,率部行军40天,行程800英里,于公元193年6月2日到达罗马城下。禁卫军一触即溃,西维勒斯身着戎装进入首都。朱利埃纳斯在皇宫内被活捉,他全身发抖,面如土色,结结巴巴地争辩道: “难道……难道皇位不是我用钱公正地买来的吗?难道我做了什么坏事吗?难道……” 但锋利的军刀已不再让他问那么多“难道”。 朱利埃纳斯仅仅做了66天的皇帝。这个精明过人、生财有道的商人平生从未做过不合算的买卖,但最后却做了一笔最不合算的买卖,这笔买卖使他“连本带利”输得精光。 这当然只是一个历史故事,一个商人竟然能够在公开竞争下买下一个皇位,在现代社会中显得不可思议。那么这是否就是“国家破产”呢?这个看似“国家破产”的例子与我们所要阐述的现代国家的“破产”有何区别? 在了解“国家破产”的定义后,上述问题便能够得到答案。 所谓“国家破产”,是指主权国家因经济低迷或崩溃,国家财政困难使得该国家财务报表出现财政上的破产,对外表现为国家不能偿还国际债务,导致本国经济无法运转,即资不抵债。以致使该国政府无法管理国家,或寻求救援或申请国家破产保护。 因此,古罗马发生的大商人买卖皇位的现象,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破产”。“国家破产”的主语必须是国家,皇位的更换并不代表国家所有权的更换。另外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国家破产”的概念涉及到一个重要的词汇“债务”。由于资不抵债,才会产生危机,导致破产,而古罗马买卖皇位事件并未涉及到国际间的债务问题,而只是皇位轮替的内部纷争,因此并不能算实际意义上的“国家破产”。 第二节 阿根廷式“国家破产” 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经济曾陷入债务危机的困境,从1982年-1992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仅为1.8%,不仅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非洲地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把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作为解决拉美地区经济困难的灵丹妙药,为此,20世纪的最后10年新自由主义政策在拉美地区盛行,阿根廷也就不能例外。 说到新自由主义,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哈耶克(Hayek,1899-1992)。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相左,南哈耶克所创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强调更纯粹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鼓吹“回到亚当·斯密去”,力图恢复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这一理论所主张的放松管制(deregulation)、自由化(liberalization)和私有化(privatization)措施,在英国的撒切尔和美国的里根时代的确焕发过生机。 受此启发,著名经济学家廉姆森(John Wiiliamson)给饱受通胀折磨的拉美国家开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药方,并得到华盛顿有关机构的首肯,成为“华盛顿共识”。然而,在2001年,阿根廷这位完全照此办理的“优等生”竟然发生了危机。 2001年3月,阿根廷出现了一个小的偿债高峰,此时市场对阿根廷政府借新债还旧债的能力有些疑虑,而整个市场对阿根廷的疑虑并没有消除。 7月10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各兑换所的汇率突然出现波动。 7月12日,汇率达到高峰,此时比索实际上已贬值5%左右。 7月风波过后,由于阿根廷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总算渐渐趋于平息。 然而,到了11月1日,阿根廷德拉鲁阿总统宣布,阿根廷将实施重新谈判外债、调整税收、支持困难企业、发行新债券等一揽子经济调整措施,以克服金融危机。但这些措施并未得到积极的反应,相反,却出现了7月以来最大的动荡。 11月2日,阿根廷证券市场梅尔瓦股票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下降284%。政府公共债券价格持续下跌。与此同时,货币市场利率急剧飚升,以致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竞高达250%,至300%。受此影响,纽约摩根银行评定的阿根廷国家风险指数曾一度突破了2500点大关,创历史记录。 城是阿根廷政府继续紧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 但直到12月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拒绝向债务累累的阿根廷提供13亿美元紧急援助贷款,从而使该国面临着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债务危机。 阿根廷政府面对高额外债,宣布停止偿还本息,事实上等于宣布政府破产。接踵而来的是,比索继续贬值,银行冻结,街头骚乱,总统辞职。众多阿根廷国人一夜之间从小康变成赤贫。 阿根廷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国民教育程度高居南美州上游。国家“破产”前,它的人均国土面积和人均GDP都是中国的10倍。是什么使阿根廷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沦为一个国际乞丐? 1991年,阿根廷实施经济改革开放,除国企私有化以外,其最关键的举措便是比索和美元1:1挂钩。货币“美元化”的直接结果就是迫使政府停止滥印钞票,而且取得了积极的、立竿见影的效果,通货膨胀即刻刹车。经济和金融改革创造了初步的繁荣,这本是深化经济改革和启动政治改革的大好时机。 可惜的是,阿根廷浪费了宝贵的历史机遇。政府机构和开支庞大的问题不仅迟迟得不到解决,反而日渐恶化,赤字连年。1999年政府开支已到达GDP的28.2%,到2000年,政府所欠外债接近1500亿,约为GDP的一半。无法偿还外债的阿根廷终于走上了破产赖账之路。 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在主张私有制、自由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阿根廷自1988-1999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实行了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不仅没有推动贸易增长,反而陷入了危机之中。 阿根廷经济危机对其他国家的警示之一在于:贸易自由化并不是灵丹妙药。按照新自由主义的逻辑,贸易自由化会带来资源从无效率的受保护部门转移到更有效率的出口部门,从而会带动经济的增长与发展。阿根廷危机证明贸易自由化并没有使工人从低生产效率的工作转移到高生产率的工作,而是从低生产率的工作走上了失业,加剧了他们的贫穷,也加剧了国家的经济危机。 由此,阿根廷成为80年代拉美国家面临破产的典范。
编辑推荐
金融过度发展,银行国家接管,政府财政破产,寻求国际救援。 发达国家也会破产吗?是什么导致了它的破产?债务危机与国家破产究竟会给每个人带来什么? 与发展中国家破产危机所不同的是,发达国家的国家濒临破产往往是源于金融过度发展。 股市暴跌90%、货币贬值48%、公务员工资被冻结、土地价格暴跌,政府被迫解散……。在全球金融危机笼罩下,一个并不为我们所注意的北欧国家承受着巨大灾难和痛苦一这就是冰岛。 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北欧之国,全面了解冰岛金融危机以及濒临国家破产的来龙去脉,透过冰岛危机看全球一体化下国家经营战略、行业结构、国际债务策略,揭示参与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风险防范、经验教训和启示。 冰岛曾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园,人均GDP排名全球第四,人均寿命超过80岁,犯罪率机会为零。而看起来如此华丽的一切几乎在一夜之间结束了。这中间究竟经历了那些事情,而冰岛的出路在哪里?读者带着好奇心情可以轻松愉悦的从书中得到很好的答案,了解危机背后的秘密,感受经济的跌宕起伏…… 本书是市面上唯一一本从“国家破产”的角度审视经济危机的经济类畅销书籍,角度新颖,创意独特。封面采用冰岛国旗作为背景,足够吸引力,在众多关于经济危机的书籍中是能够吸引住读者眼球的亮点书籍。 在经济危机的中后期,当读者开始厌倦长篇的理论研究,读烦了全球经济危机的泛泛之谈,就需要有一本能够从全新的角度解读危机,幽默的语言评述危机。冰岛面临“国家破产”,揪着当事人的心,也牵动着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心。 本书角度新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发人深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