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任保平  页数:278  

前言

  西部资源富集区是指拥有较高丰度的自然资源,但经济暂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一类区域,如陕西的榆林地区、新疆的阿克苏地区、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地区、贵州的毕节地区等。西部资源富集区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一是经济不发达,区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很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资源丰富,产业结构以农业和资源采掘业为主。农业也遭遇矿产开发带来的采空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威胁。而资源采掘业也是以粗放开采为主,普遍挑选容易开采、资源条件好的地方开采。三是资源开发强度大,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西部许多矿产资源富集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植被稀少、荒漠广布、生态脆弱,或自然地理条件差、海拔高、气候恶劣。

内容概要

本书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分析视角上,按照“刺激一反应”的机制设计理论,将西部资源富集区“国富”与“民富”相结合的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到统一的经济发展激励结构转变中,探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各主体利益均衡、激励相容的实施机制。    第二,在分析框架上,借鉴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从制度、激励、组织和能力四方面建立分析框架,认为新农村建设实际上也要从这四个方面解决先进或适用生产要素向农业或农村转移的问题,并从这四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这种分析框架的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实现途径。    第三,在观点上,认为西部资源富集区工业反哺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有机衔接的。统筹城乡是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战略取向,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战略的具体化。“国富”与“民穷”的矛盾是西部资源富集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靠改善单一资源产业结构,以资源工业反哺农业来实现。西部资源富集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实行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培育新型农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新技术引入,实行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创新和生物技术创新。    第四,在研究方法方面,本书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比较分析方法以及制度分析方法,研究了西部资源富集区的新农村建设问题。特别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进行调查研究,对陕西榆林、延安等地区进行了调研,增强了研究的可信度。

作者简介

任保平,男,1968年10月生,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入选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近年来萄绕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问题,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和《光明日报》发表论文160余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转摘20余篇。

书籍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区域特殊性  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般性  2.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区域特殊性  2.3  东中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较  2.4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分析框架  3.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框架:制度安排、激励结构、组织成长与能力提高  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安排  3.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激励结构 3.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成长 3.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建设4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4.1  西部资源富集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4.2 西部资源富集区“国富”与“民穷”的矛盾及其形成原因  4.3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劣势分析5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 5.1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建设  5.2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创新  5.3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资源互动发展机制的创新  5.4 西部资源富集区资源补偿机制的创新6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成长 6.1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权组织的成长 ……7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激励结构8 西部资源富集区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培育9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转型10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重支持和政府角色定位11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案例分析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以农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快速发展过程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城乡关系日益密切。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产品交换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密切了城乡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劳动力和资本在农村内部和城乡之间流动,城乡相互隔离的状况得以改善,城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更加密切。二是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扩大。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①城乡基本建设差距。在城市优先、大工业优先的方针指导下,大量的财政资金集中投资于城市,用于经营性投资和城市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品投资。城市建设越来越好,而农村变得越来越不尽人意。目前全国农村还有0.5%的乡镇、7.9%的行政村和大量的自然村不通公路,还有33%的村庄没有合格的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也不到50%。②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中国宪法和教育法都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但是,城市居民和农民由于身份不同,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不平等。农村师资严重短缺,农村师资力量与城市相比不仅数量少,且质量偏低。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县乡财政十分困难,农村义务教育成为县乡财政不堪重负的包袱。③城乡医疗卫生差距。国家卫生资源的分配重点在城市。2003年中国卫生事业费支出350.44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59%,卫生建设投资231.5亿元,占国家基建投资的1.31%,绝大部分用于城市卫生事业。中国80%的卫生资源在城市,而占总人口60%的农村人口只能享受20%的卫生资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