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中国经济 作者:李明贤//李学文 页数:188
Tag标签:无
前言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对农村信用社寄于厚望,并不断的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而努力。2003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以“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为总体要求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使信用社轻装上阵,建立起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资产状况,扭转资本金不足及不良资产水平过高等状况,更好的发挥农村信用社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专项票据的发行兑付和专项借款的逐批发放,向满足改革要求的全国29个省(区、市)农村信用社提供了总额高达1700多亿元人民币的专项票据资金支持,也即大家所称的“花钱买机制”。 “花钱买机制”措施实施后不久,银监会发布了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农村信用社各方面的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似乎“买机制”的目标实现的很好。但各方面的情况表明,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经营效果及各方面财务状况的改善,固然有内控制度不断完善等经营机制方面的原因。
内容概要
《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问题研究》第—章 绪论;第二章 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的一般原理;第三章 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的历史与现状;第四章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特征与贷款定价;第五章 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模型构建;第六章 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模型的算例分析;第七章 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支持体系的完善;第八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书籍目录
第—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一、研究背景二、研究意义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关于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式的研究二、国外关于信用社贷款定价的研究三、国内关于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研究四、国内关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的研究第三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篇章结构一、研究方法二、本书创新点三、本书的篇章结构安排第二章 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的一般原理第一节 贷款定价的基本理论及其对农信社贷款定价的意义一、宏观利率决定理论及其对农信社贷款定价的意义二、农村金融相关理论及其对农信社贷款定价的意义三、微观资产定价模型及其对农信社贷款定价的意义第二节 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式及其对农信社贷款定价的意义一、成本加成模式二、价格领导模式三、客户盈利分析模式四、对农信社贷款定价的意义本章小结第三章 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的历史与现状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改革历程一、改革开放前的农信社贷款利率(1953—1978)二、农业银行管理下的农信社贷款利率(1978——1996)三、农信社改革初期的贷款利率(1996——2003)四、新一轮农信社改革中的贷款利率(2003)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现状一、贷款定价的组织管理二、贷款定价的模式分析三、当前贷款利率水平第三节 当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影响一、贷款定价中存在的问题二、贷款定价不足带来的影响本章小结第四章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特征与贷款定价第一节 沉重的历史包袱影响贷款定价取向第二节 落后的自身素质影响贷款定价能力第三节 服务“三农”的经营目标影响定价努力第四节 特殊的产权模式影响定价目标第五节 高风险的客户群体影响定价模型选择第六节 特殊的行业管理和监督影响定价政策本章小结第五章 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模型构建第一节 贷款定价的目标与原则一、定价目标二、定价原则第二节 贷款定价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信贷合约交易模型二、贷款利率影响因素第三节 贷款定价模式设计第四节 定价模式各基础变量的计算一、贷款风险溢价率的计算二、贷款资金成本率的计算三、贷款经营成本率的计算四、贷款目标利润率的计算五、综合调整点数的确定本章小结第六章 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模型的算例分析第一节 模型应用的算例分析一、贷款算例背景二、贷款风险溢价率三、贷款资金成本率四、贷款经营成本率五、贷款目标利润率和综合调整点数第二节 农户和贷款特征变化下的贷款利率一、算例背景介绍二、贷款风险溢价率三、贷款资金成本率与经营成本率四、贷款目标利润率与综合调整点数第三节 农村经济与农村信用社特征变化下的贷款利率一、贷款算例背景二、贷款风险溢价率与资金成本率三、贷款经营成本率四、贷款目标利润率和综合调整点数本章小结第七章 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支持体系的完善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内部定价支持体系的完善一、完善风险溢价率确定体系二、科学确定资金成本率三、完善经营成本率确定体系四、合理确定目标利润率五、有效确定综合调整变量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外部定价环境的优化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工作二、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的帮助和指导三、构建统一协调的监管环境本章小结第八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贷款定价是指贷款价格的决定过程。对于贷款价格,理论界并无统一的界定,一般意义上的贷款价格就是广义上的贷款利率,即贷款本金所应获得的资金利息和相关费用的总和与贷款本金的比例。在资金借贷市场上,利率通常被看作是贷出资金的“价格”。和物质商品价格一样,利率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也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具有引导资源优化配置、进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进行收人分配等功能。 首先,利率具有引导资源配置功能。市场经济中,货币是商品运动的媒介,商品运动要靠资金运动来实现,因而在市场机制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资金起着第一推动力的作用,资金的配置影响着社会资源的配置,而资金的配置是受利率影响的,进而利率可以通过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影响金融资源和实物资源的配置。在金融市场中,资金的买卖价格即利率决定于资金供求状况,由此发出市场信号,引导资金供求者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有效益的企业或行业中去,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利率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利率引导部分资金流向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社会资金供求状况适时运用,这样就可以减少众多投资者分散及盲目投资所造成的效率损失。二是促使借贷双方在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社会资金效益总水平的提高。
编辑推荐
《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问题研究》首先介绍了马克思、古典学派、凯恩斯、新古典学派的宏观利率决定理论以及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和农村金融市场理论,阐述了资本资产定价、多因素套利定价和Black—scholes看涨期权定价等微观资产定价模型,分析了三种成熟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式的优点与不足及各种贷款定价理论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的意义。然后回顾了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决定的改革历程,介绍了农村信用社现有的贷款定价管理制度和定价模式,找出了当前贷款定价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内部体系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提出了完善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支持力量的建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