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迟福林 主编 页数:171 字数:18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2009年是中国改革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与国内发展周期重合的特定背景下,中国改革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向全球不断蔓延,对中国发展产生严重冲击。这个冲击是全面而深刻的:它既是巨大的外部冲击,使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中国难以独善其身;也是深刻的内部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中的某些固有矛盾不断暴露并全面凸显。 过去30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已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阶段,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时期全面转型的巨大压力。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这几年,无论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压力,还是社会公共需求转型的压力,或者是政府转型的压力,都日益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全面转型压力的增大,对后30年的中国改革发展无疑是一个战略性的挑战。
内容概要
本报告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角度,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下一步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相关建议。本报告以“危机挑战改革”为主题,分五章讨论:第一章,集中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与国内全面转型双重压力下,改革面临的形势、矛盾,由此讨论改革下一步的重大任务;第二章,兼顾短期内保增长和着眼于中长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下一步市场化改革的“一揽子”建议;第三章,按照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要求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以积极的社会变革化解经济压力的思路和建议;第四章,讨论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课题,提出抓住危机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实施积极对外开放战略的重大任务;第五章,按照应对危机对政府转型与政府作用的客观需求,重点讨论反危机中的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并提出若干建议。最后,本报告以“危机中走向结构性改革”为结语,对新阶段改革的总体态势、基本特征作简要分析,并概要地提出推进结构性改革的相关对策。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金融危机与全面转型双重压力下的改革下一步 一、国际金融危机远未结束,中国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危机前所未有 2.危机的影响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局的 3.危机的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中长期的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趋加深,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需要全面提速 1.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主要是实体经济 2.实体经济领域暴露的突出问题集中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严重滞后 3.以投资驱动为主的增长方式已到了难以为继、非改不可的地步 三、面对金融危机与增长方式转型的双重压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突出的体制性矛盾 1.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某些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的矛盾 2.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与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矛盾 3.政府作用的发挥与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滞后的矛盾 四、推进“一揽子”改革,为“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提供制度保障 1.尽快推出“一揽子”改革方案对提振市场信心至关重要 2.以市场化改革破解“保增长”难题 3.以积极的社会变革缓解经济压力 4.实施更为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 5.应对危机需要加大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力度 第二章 以市场化改革的新突破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一、抓住有利时机,尽快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 1.尽快出台资源价格改革方案 2.在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基础上推进能源价格改革 3.加快建立环境产权制度 二、抓住有利时机,实质性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1.防止产业振兴中的“国进民退” 2.在重点行业实现反垄断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3.把打破行政垄断作为反垄断的重点 三、扩大社会投资,关键在于进一步打破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 1.当务之急是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 2.尽快完善对民营经济的财税支持体系 3.打破投资“玻璃门”,为扩大民营经济投资创造条件 4.支持鼓励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四、启动农村消费重在深化农村改革 1.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农村普惠金融 3.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推进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五、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1.加大财政收支结构调整性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在引导投资中的作用 2.“收租、分红、减税”,建立国家与国有企业正常的利益分配机制 3.以发行地方债为突破口,加快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六、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1.稳定资本市场,防止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2.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3.在创新中加快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 第三章 以社会变革化解经济压力 一、采取积极社会政策,防止经济压力与社会问题双向传导和相互强化 1.以解决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为重点,全面实施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 2.防止经济波动对城乡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过度冲击,加大对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力度 3.公共政策出台要充分考虑社会心理因素,要正视危机,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二、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为形成以消费为基础的发展方式提供支撑和保障 1.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分配结构,让更多的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规范和稳定资本市场运作,保护与增加公民财产性收入 三、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突破口,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农民自身发展权益 2.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新阶段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开启“窗口” 3.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线,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四、构建利益表达的多元化渠道,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关系,为有效推进社会体制及相关领域改革创造条件 1.加强公民合法权利的保护,构建利益均衡机制 2.推进社会建设,形成有效的利益凝聚、诉求表达和协商谈判等利益均衡机制 3.树立稳定新思维,正确看待和处理因利益关系失衡而出现的群体性事件 第四章 国际金融危机与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 一、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1.客观判断,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2.立足当前,着力巩固和加强双边经贸关系 3.着眼未来,主动拓展以区域合作为基础的多边经贸合作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重建,维护国家利益 1.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救援,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2.推进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与秩序重建,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3.主动参与国际新规则制定,充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 三、抓住国际产业调整的机遇,加快构建企业“走出去”的一整套战略体系 1.鼓励、支持国内企业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走出去” 2.利用全球资源价格下调机遇,积极参与全球资源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资源储备 3.积极稳妥地参与国际高端金融业 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主动拓展国际高新技术产业 5.加快企业“走出去”战略支持体系建设 四、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新阶段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 2.做实做好人民币的区域结算,为国际化奠定基础 3.以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为重点,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制度条件 第五章 危机中的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 一、以提高领导力、执行力和公信力为重点,全面加强政府在危机中的应变能力 1.改善宏观调控决策机制,增强前瞻性和预见性 2.改革和完善宏观调控执行机制,确保宏观调控效果 3.从社会反映最突出的食品药品、垄断行业监管入手建立严格的监管体制 二、以政府为主导,调动市场与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化解危机的合力 1.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以加大公共服务投资为契机,放开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 3.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化解危机中的积极作用 三、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共克时艰 1.除特殊项目外,尽可能将一些投资审批权限下放到地方 2.建立中央地方公共服务分工体制,促进地方政府增加民生投资 3.采取多种渠道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4.以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为目标,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乡财县管乡用 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1.建立政府应对危机重大决策民主程序,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2.建立完善应急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3.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建立政府业绩评价体系 4.以决策、执行、监督严格分开为重点,实质性推进大部门改革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 1.以政府支出透明为重点,建设“阳光政府” 2.采取综合措施削减行政成本 3.以完善政府财政监督为重点,加大反腐败力度 结语 走向结构性改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