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范式及其应用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何干强  页数:578  

前言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运动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伟大成就,正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了唯物史观的思想路线。可以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体系,正是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具体应用产生的伟大成果,是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要科学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运用唯物史观。  马克思1859年在柏林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序言中,对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作了经典性的阐述:  “我所能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经济分析领域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的一些成果。本书分为导论和四个篇章。导论阐述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范式的科学内涵和基本框架,认为它作为自觉运用的科学分析方法,是经济领域的客观辩证法在人脑中的反映,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与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比,唯物史观经济分析方法具有显著的科学特征和优势,其发展创新是由自身的科学性质决定的。 后面四篇的阐述围绕导论阐述的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范式的核心内容即分析方法体系及其应用展开,可以归结为以下要点:1.科学地理解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方法系统。2.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方法对于科学认识和在经济实践中遵循客观规律具有重要指导价值。3.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运用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方法。4.坚持和运用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要敢于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的经济思想。

作者简介

何干强,1946年3月生于湖南长沙市,中共党员。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江苏省第三届“全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第二届“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1981年12月福建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曾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1993年6月评为教授,任党委宣传部部长、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并参加援藏教学,赴西藏大学讲授《资本论》;作为国家教委选派的高访学者赴莫斯科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学院进修访问。现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系统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经济。著有《的基本思想与理论逻辑》、《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等著作,并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其他课题10多项;发表论文、译文和调研报告150余篇。其中两部国家级重点图书,一部普通高校国家级规划教材;获省政府级个人科研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政府级集体一等奖1项、集体三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1项;获省级精品教材、优秀课程建设二类奖和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

书籍目录

前言导论:论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范式 第一节 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范式的基本框架  一、对经济分析对象客观性的理解  二、揭示客观经济运动规律的分析目的  三、对经济分析方法来源的科学回答  四、渗透唯物辩证法的经济分析方法系统  五、经济分析效果的实践检验  六、经济分析主体的规定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畴和原理的分析功能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畴及其分析功能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原理及其分析功能 第三节 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路径的辩证法要素 第四节 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范式的科学特征  一、全面地揭示商品生产的矛盾关系  二、深刻把握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三、遵循经济辩证法分析经济数量关系  四、分析工具及其结论具有逻辑一贯性和系统性 第五节 推进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范式的理论创新  一、促进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范式在现象形态领域的具体化  二、促进唯物史观分析范式在经济实践决策领域的具体化第一篇 范畴、原理和方法 第一章 唯物史观经济分析方法的来源 第二章 科学理解和使用经济学范畴  第一节 唯物史观对经济学价值的基本认识   一、价值是商品生产社会的现实财富   二、价值是生产商品的具有二重性的劳动创造的   三、价值实体不包含任何自然物质原子   四、作为价值实体的是间接实现的社会劳动   五、进入价值实体的是直接生产领域的社会劳动   六、理解创造价值的劳动应当区分的一些界限   七、结束语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范畴:合理生存方式  第三节 用唯物史观理解知识经济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效率与公平   一、科学发展对效率的新规定   二、公平有符合科学发展的具体内涵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寻求效率与公平的具体统一  第五节 促进科学发展应弄清的一些经济范畴   一、必须弄清根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   二、必须区分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制度和具有某种主观性的经济管理体制   三、必须弄清一般商品流通、私人资本流通和“社本”流通的共性、联系和区别   四、必须区分计划经济和计划产品经济体制   五、必须弄清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两者的关系   六、必须区分民间私人财产形成的私营经济和私有化“改制”形成的私营经济 第三章  马克思经济学原理的分析方法功能 第四章  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要素的理解与应用第二篇  用唯物史观经济分析方法指导实践 第五章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六章  关于国有企业体质改革 第七章  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第八章  关于经济国际化第三篇  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 第九章  用科学的态度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第十章  劳动价值论的坚持和发展 第十一章  一般剩余价值及其表现形态 第十二章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金融理论 第十三章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创新第四篇  坚持唯物史观在经济分析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十四章  生产力标准与社会主义原则的关系 第十五章  评唯心史观的制度解释 第十六章  重视经济学领域中的某些倾向性问题 第十七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总结中国改革实践经验 第十八章  关于维护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若干理论是非问题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唯物史观经济分析方法的来源  理解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范式的科学性,关键是要弄清其分析方法从何而来?本章专门探讨这个问题。  由于经济分析方法是人脑的思维运动,所以它似乎来自人脑固有的理性。或许是囿于这种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著作在涉及方法的来源时,往往提出的是“如何构建方法论”的问题。但是,这样一来,方法就成了人脑主观的产物了。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范式提出的不是这种问题,而是分析方法从何而来的问题,进而提出如何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的经济辩证法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唯物史观看来,“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我们头脑中的辩证法只是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进行的并服从于辩证形式的现实发展的反映。”其实,即使是错误的分析方法,也是人的头脑对外部物质运动过程的反映,只不过那是颠倒的、片面的、扭曲的反映而已。  人作为实践主体既然要如实地反映经济的客观辩证运动,那就只能通过实践这个中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经济对象建立从感性到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这是毛泽东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本意。但是,实践起的是中介作用,尽管实践本身也存在辩证法,但这并不等于具体经济对象自身的辩证法,因此,如果说,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方法作为正确的思维只能从实践中来,那么,它的科学含义显然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人脑对经济运动的客观辩证法形成正确的反映,即形成经济运动的主观辩证法,并能动地加以运用。简言之,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方法,归根到底来自对具体经济对象本身客观辩证法的正确反映。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范式及其应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