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

出版时间:2008-03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辛乔利,孙兆东  页数:21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07年初,一场在大洋彼岸刮起的始料未及的金融飓风,几乎波及了全球经济的各个角落,远至挪威偏僻的小岛,大到世界顶级的金融巨头,广至全球的金融市场,不断遭受冲击。天知道将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态仍在延续,灾难没有停歇,至今还没有人能准确预知它的最终结局。但有人早就嗅到了其中的奥妙。本书通过对金融故事的生动讲述和专业解读,首次全面系统地回顾了从“次贷危机”到“次债危机”产生和蔓延的过程,探索了危机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成因,让读者在把握次贷、次债、衍生产品等金融脉络的同时,了解到“次贷危机”背后的秘密,感受经济的跌宕起伏,体会金融家的百味情愫……

作者简介

辛乔利,获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MBA学位,在驻美金融机构供职8年,任国有银行纽约代表处首席代表;广泛涉足美国主要金融机构及财富500强企业;参与私募股权基金设计、谈判以及银团贷款;组织国有银行高管培训。目前主要从事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

书籍目录

序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引爆 绪论 金融危机总是在最薄弱环节爆发第一篇 次贷危机爆发 1.大西洋彼岸的金融飓风  新世纪金融公司埋了什么样的“雷”  找错支点的贝尔斯登基金  “报警器”失灵的美林  搁浅的“航空母舰”花旗 2.风暴摧垮的金融家  看走了眼押错了宝——孤独的领导者奥尼尔  外行到底能不能领导内行?——解不开烦恼的普林斯  遭淘汰的不一定是弱者——为了瑞银荣誉的乌夫利第二篇 次贷危机聚焦 1.聚焦美联储  格林斯潘斯人已去,遗害犹在?  伯南克真的改弦更张了吗 2.聚焦大赢家  未卜先知 方能稳操胜券——预知次贷危机的保尔森  大浪淘沙靠的不仅是运气——笑着数钱的贝兰克梵第三篇 次贷危机揭秘 1.揭秘次级贷款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  次级抵押贷款的危机 2.揭秘次级债  美国的次级债  次级债的危机探因 3.揭秘从次级贷到次级债的危机  金融产品的关联与风险传导  多米诺效应与次级债危机附 参考文献跋 大数法则为什么会失灵——现代金融系统对风险管理的挑战编后语

章节摘录

  1 大西洋彼岸的金融飓风美国次贷危机的故事可谓一波三折。2007年初,大西洋彼岸刮起了一场始料未及的“金融飓风”,以美国著名的住房按揭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为代表的贷款机构、以美林公司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以及以花旗集团为代表的金融超市和以全球财富管理著称的瑞银集团成为这场“金融飓风”的直接风眼,同时,受这场“金融飓风”的影响,大大小小的对冲基金、海外投资者等都遭受了飓风的波及。众多金融机构报露出的巨额亏损消息,一时成为美国社会的热点新闻,当时有人认为这只是美国金融的一次小感冒,也有人认为这是新一轮经济危机的预兆。2007年下半年,有关报道和评论逐渐平息下来,人们似乎已经忘了次贷事件。然而,事情并没有真正过去,2008年初,有关次贷危机的报道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不断出现的报料提醒人们次贷危机仍在继续。人们终于意识到对美国经济来说,这决不是一场感冒。天知道还会发生什么!次贷危机不应该被忽视,包括美国人在内。要看清楚整个事件,就应该回顾一下这场史无前例的“飓风”是如何被引发的。新世纪金融公司埋了什么样的“雷”埋地雷的人都有这么一种信念:这雷肯定炸不着自己。可总一旦地雷埋下去,到底炸着谁就不一定了。在只有高风险才有高收益的金融市场,从事高风险交易的人就是踏进雷区赚钱,不管是他自己埋的雷也好,还是别人埋的雷,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爆炸。新世纪的惊雷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2007年的这一天,当人们正为新春披上绿装而忙碌的时候,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却传来了一则“惊雷”般的消息。美国第二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公司从此不再发放新贷款,由于没有现金付给摩根斯坦利、花旗和高盛等债权人,目前公司已收到上述债权人的催债致函。受此消息影响,新世纪金融公司的股价立即做出反应,短期内跌至87美分,被证交所迅速停牌,企业濒临破产。从此,新世纪金融公司辉煌的一页告一段落。新世纪金融公司成立于1995年,起初是由三位从事多年抵押贷款的专家组建,公司成立初期的资本金来自风险投资基金。该公司于1997年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专营抵押贷款业务,曾被誉为抵押贷款市场中的耀眼新星,在《财富》杂志评比的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中,排名在第12位。在美国,像新世纪这类的金融公司只能放贷款,不能吸收存款,其资金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和债券投资者,它的最具特色的业务是向那些低收入、个人信誉等级低、不符合一般贷款条件的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贷款。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该公司承诺对客户有关贷款申请,在12秒内予以答复,这开创了抵押贷款行业内的先河。为了讲求效率,追求业务增长,公司还不惜降低了贷款标准。 新世纪金融公司除了利用分支机构、网络和客户服务呼叫中心(Call Center)外,营销客户更主要的手段是利用独立的抵押贷款经纪商。这些经纪商通常是规模很小的公司,经纪人出去寻找客户,向其介绍可提供的各类贷款,收取贷款初始处理费。2007年初在美国就有50 000多家类似的经纪商机构,参与了60%以上的住房贷款,而且这些经纪商往往是大型抵押贷款公司和金融机构的争夺对象,成为他们最重要的分销渠道。新世纪金融公司所以能争得更多的份额主要靠的是效率和便利,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方面。拉客户就如拉壮丁在市场一片火热的形势下,最大限度地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公司的主要战略目标。新世纪金融公司将营销客户的工作外包给独立经纪人,这使新世纪公司减少了员工和办公成本,因此业务增长迅猛,很快成为了行业新星。但另一方面,新世纪公司也失去了对客户资料审查的控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盲目追求数量,甚至不要贷款评估材料。过分依赖独立经纪人给一些缺少职业道德的营销人员提供了造假的机会,虚报贷款申请人收入和房屋估值的事情频频发生。弄虚作假的结果是一些借款者连第一笔还款都有困难,违约案件因此不断攀升。一位70岁的老人希勒里(Hillery)的经历,正是新世纪金融公司的业务运作方式的典型案例。老人希勒里生活在加州,她原本已经有了一套三室的房子,每月还贷款952美元,对她来说已属不易。但是,新世纪金融公司的营销员打电话劝说她接受新世纪公司提供的“老年人贷款计划”,对现有抵押贷款进行再融资。这种贷款最诱人的条件是前几年不需支付任何费用,而事实是当这位老人拿到33万美元浮动利率贷款后,每月要支付2 200美元的月供。2006年12月,希勒里未能按期付月供,她收到了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的收房通知。希勒里无奈聘请了律师,律师经与新世纪金融公司协商,该公司答应退还费用并提前取消贷款,但是前提条件是老人必须找到可提供新的贷款的公司。希勒里的律师对新世纪公司如此不负责任的做法非常气愤,更令他不解的是作为全美第二大的抵押贷款专业公司,一份收入栏空白的贷款申请竟然也通过了各部门的审批。事实上,新世纪金融公司在向信用差和收入占负债比率高的客户提供贷款这一方面走得太远了。随着还款违约率的上升,不良率也越来越增加,融资方面逐渐出现了问题,公司难以驾驭,在公司风险防范方面出现的大漏洞,最终使该公司从兴旺走向衰败。在新世纪金融公司兴衰的背后,也能反映出华尔街的经纪公司和避险基金在资金方面对次级贷款公司的支撑。这些公司,通过收购贷款并进行证券化运作,将次级债出售给全球投资者。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业务增长同华尔街的巧妙运作密不可分,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是过分依赖华尔街的。新世纪金融公司在运作结构上,也采取了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模式,根据规定信托必须拿出大部分收益进行分红。这也意味着为了维持业务的正常运转,公司要经常光顾华尔街筹集资金,由此,新世纪金融公司也成为华尔街的宠儿。2006年美国的银行和华尔街的证券公司,仅从承销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方面的手续费收入就高达26亿美元,这比2001年增长了一倍,同时,这些机构还为新世纪金融公司这类机构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短期信贷资金支持,维持其增长。在火爆的房市带动下,房屋价格直线上升。2005年,美国房价升到了27年来的新高,次级抵押贷款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2006年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贷款余额达到6 000亿美元,占全部抵押贷款市场的20%,而2001年只占5%。新世纪金融公司2006年共发放516亿美元次级贷款,被《华尔街日报》列为年度表现最佳的公司之一,在兴旺的市场条件下,新世纪金融公司一跃坐上了全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第二把交椅。然而,好景不长,再好的市场也是有周期的。在市场好时,那些还款有问题的借款人可以迅速将房子卖掉,除还款外还可赚一笔钱;或者采取条件较优惠的再次贷款的方式,也不至于资金断链。当市场条件恶化时,大量的潜在问题则浮上了水面。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的储蓄与贷款机构大规模扩展业务,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引发了大量不良贷款,其后得到政府的解救,但这块市场迅速被专业金融公司所占领,它们成为市场的主力军。打回原形新世纪金融公司在金融机构和华尔街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的强大支持下,为了追求利润增长,在房屋市场一片大好时放松了风险控制,在争得市场的同时,最终也为自己酿成了无法挽回的苦果。截至2007年1月份,新世纪金融公司共发放贷款42亿美元,其中81%是次级抵押贷款。2007年3月初,新世纪金融公司被监管当局宣布成为两起犯罪调查的对象。负责公司外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调查后它对该公司能否继续经营的能力表示了怀疑。公司股票闻讯后大跌,公司只好宣布不再接受新的次级贷款申请。……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当时也了解到一些次级抵押贷款的问题,但我确实没有意识到这种融资行为的严重后果,大约到了2005年末或2006年初,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更没想到它会引发如此大范围的市场震荡。  —— 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  住房抵押贷款平滑了消费对于当前收入的依赖,降低了短期利率的影响。  ——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  我们在美国和全球所看到的房市崩溃所造成的影响,最核心的原因是没能认识到住房泡沫,如果人们没有意识到有风险,那么风险防范又从何说起呢?  ——

编辑推荐

  金融飓风突发,拷问货币体系,经济风险加剧,挑战宏观政策。有人说,次贷危机是美国经济得了一次感冒,有人说,美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非典”,也有人说,全球经济很可能会受到传染,……通过美国的次贷危机我们能悟到什么?究竟何谓次贷?何谓次债?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金融工具引爆了全球震荡?谁在这场灾难中受创最重?谁竟然从中发了“大财”?“前车覆,后车戒”,中国的房地产和金融系统,应该怎样防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全球经济很可能会受到美国经济"非典"传染,通过美国的次贷危机我们能悟到什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次贷危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0条)

 
 

  •   次贷危机》一书是对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次债危机的全面,最新的介绍与分析。作者跟踪美国此次金融危机为时一年多,在书中详尽地介绍了危机发生的产品自身设计缺陷,缺乏监管的交易过程,以及诱发危机的宏观经济环境。最后,作者得出结论如下:危机成因房地产市场泡沫和金融市场泡沫互动,导致次贷危机升级主要内因是次贷产品自身的缺陷和操作漏洞,主要外因是货币政策的大幅调整信用评级失实,衍生产品无度,交易监管错位,风险预警失灵几点教训货币政策须稳健,调整利率应避免大起大落及时监管金融工具创新,有效堵塞金融漏洞金融信贷不容掺假,信用评级不能对付风险管理应是金融机构的文化核心行业自律,企业自律必须始终坚持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正如题目所示--“经济问题不可能偏离常识”,如此多的金融企业,包括华尔街投行,全世界的商业银行,基金,等在这次危机中损失惨重,不是以上几点经济学术教训就可以解释的过去的。最严重的问题是这些高智商的金融从业人员面对利益诱惑,完全忘却了生活常识,在利用计算机计算利润增长的理性逻辑推理之下,丧失了对金融产品的常识判断,在贪婪的驱使下,无视风险的存在,一味地追求高回报,结果全军覆没。次贷,这里特指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简称“次级贷款”,“次级贷”,“次贷”,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美国的抵押贷款分“次级”subprime,“优级”prime, 和介于次级和优级之间的“Alt-A”级。贷款分级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市场。次贷借款人说白了就是美国穷人。按照美国贷款机构的标准,他们原本是不够格购买住房的,为了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美国政府放宽对借款人的信用要求,发放次贷给他们购买房地产。就是这样的次贷,被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打包变成不同层级的ABS(asset back securities),或者CDO,推荐给世界各种投资机构,不仅转移了风险,还获得丰厚的中间业务利润-手续费。想一想,这些贷款组合债券的根基是无数的美国穷人,而美国国民储蓄率只有不足1%,甚至是-1%,这些著名的金融机构怎么会那么放心大胆地购买几千亿美元的次贷呢?难道他们不知道穷人在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是最先破产的么?或者他们真的相信美国的房价只会涨,不会跌吗?天下哪有这样的铁律?这样的假设完全偏离了常识,然而,却不再金融机构的风险模型预测里,难怪会有这么多的机构认赔。对于我们普通的投资者来说,最安全的措施就是坚决不购买这些我们不了解的金融产品。面对投资银行或者证券公司天花乱坠的推荐,要多用常识思考,要保持批评性的立场,要多想想那些5%“不可能”的风险情况。在应付未来事件时,人们总是存在着幻觉,无论是政府还是金融机构都花大把钞票在试图预测未来事件的发生上,但成功的概率并不高,因为人们认知能力的限制很难跳出惯有的思维模式,只能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己知事件和历史数据上,采用归纳法预测未来有极大的局限性。无数事实证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往往是预测之外的。在事件面前,人们所固守的一些观念和概念是幼稚可笑的。既然大部分灾难或危机是极其偶然和不可预测的,我们事后的解释只能是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实际上没有多大意义,倒不如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精力花到危机处理上来。我们能够做的是事件发生后如何对新的形势做出快速调整,处理号危机。股市,房市的涨跌如此,那么最安全的策略就是在局势不明朗的时候,持有现金,等到趋势确立之后在再决定是否追加投资。而投资最好的行业里的最好的公司就有最大的胜算。
  •   自从看了“秘密”这一系列书往往有很多想法迸发。其实说白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乐观。这种励志书存在的意义应该更适合那些内心忧郁又不是很开朗的,又经常对生活抱怨有觉得自己很空虚的人吧。此书作者不同于拜恩。他的内容不是泛泛的,内容很充实,语言很犀利。有好多话都对我非常有意义。每当看见别人抱怨,看见很多倒霉的事发生在她们身上时,时时刻刻都在为我证实这一句话“你对着坟墓哭泣怎么还能看见天空中还有美丽”我对别人没有评论的资格只是小做感概而已,因为我自己也会被好多不好的情绪所困,但是我知道,从看书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在努力的改变自己,及时的摆脱这些坏情绪。心容易受忧郁,迷茫,害怕等负面因素的折磨变得十分脆弱,当黑暗的自己与本体的自己交战时,自己又是多么的无力,在黑暗面前又是多么的没有胜算,当你不再迷茫,变得十分坚信时,你会变得坚不可摧,黑暗只能等着被光明冲破。人就要坚定自己,要有信心也要有决心,要向勇者一样,踏出一步就不要回头一直冲下去。每一步都要走得坚实,没有什么可以动摇。买书也是一样一定要看它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我买的就是我想要的我没有后悔,抱怨没有一点意义,只会让自己痛苦而已。2007年当我们还不曾留意发生在大洋彼岸的这场金融风暴时,作者就已前瞻性的视角,讲述了这场危机爆发的根源.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不是很深刻,通过这本书,让我们对次贷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很好的一本书,我这个对经济没什么研究的人也看得很明白,而且居然看得不累,这个对于我就不容易了感觉我们80年代的人生不逢时啊,活着真累,我看中国现在的状况,有点也要发生次贷危机的路子了..难道要在我人生的起步阶段赶上这样的一个大环境吗?我非常的不爽..多学点知识,管他有用没用,我,是一愤青!~
  •   深入描绘,剖析了整个次贷危机的形成,发展,恶化过程及其对全球的影响。对世界各国,特别是类似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力量在防范未来的类似危机于萌芽状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昨天看那个郎咸平说,受次贷危机影响最大的是中国,这家伙说的很有道理。。。。看完这本书,算是对次贷危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要给美国人买单呢?很郁闷。。。我不反共,但希望国家能让我们看到点希望。。
  •   以通俗的语言解释了次贷、次级债以及次贷危机的形成与影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特别是对于学习商科的同学来说!
  •   很好的一本书,我这个对经济没什么研究的人也看得很明白,而且居然看得不累,这个对于我就不容易了感觉我们80年代的人生不逢时啊,活着真累,我看中国现在的状况,有点也要发生次贷危机的路子了..难道要在我人生的起步阶段赶上这样的一个大环境吗?我非常的不爽..多学点知识,管他有用没用,我,是一愤青!~
  •   自己就是学经济的,一直很想知道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这本书提供的都是最新信息,还有一些业内人士的分析,看完之后觉得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多了一些了解,收获不少
  •   次贷危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面对美国金融界在新世纪的精彩表演,我们隔岸观火的中国人需要从中多学学啊!~
  •   看了"货币战争"觉得反映现实生活的财经故事少了些,看到当当网发送的好书推荐里推荐的这本书,很快被这个熟悉的名字所吸引。里面既有理论文字又有财经故事,对次贷危机做了很深刻的阐述,图文并茂,是一本好书!
  •   非常好看的一本书,此书用了非常简单的道理为我们描述出了整个次贷危机的发生和经过。虽然书是2月的,但是还是将之前的次贷事件分析的透彻。好书!
  •   深刻揭露次贷危机的根源。
  •   一本了解次贷危机很不错的书
  •   很全面很详细的讲解了次贷危机,受益匪浅
  •   总体来说感觉不错,书的内容丰富,基本上把次贷危机的整个情况都讲明白了。但这里给当当网提个意见,为什么没有开通农行的网银支付业务,这样会给我们付款下单带来方便,淘宝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以上只是个人建议,如有不妥,请海涵。
  •   一本好书,对于我们不是金融专业的门外汉,比较容易的接受这些金融知识.....不觉得枯燥,不觉得无味....值得一看
  •   第一次看此书是在图书馆借阅的.里面介绍的很详细.有不同人物和公司的经验和教训.还有一些小常识和名词解释.觉得应该自己有一本放在家里经常看看.有什么需要时还能在上面找找.所以决定买本放着
  •   很多人在说中国经济政策这不好那不好,读过此书后,你会欣然发现,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防微杜渐,可以见微知著,我从中获得了很多收获,希望大家也能获得收获。今天要下班了,明天在上来将我的收获说于大家,我们共勉。
  •   文章很专业,客观,却又不深奥,繁琐,一般人都能看得懂,对我们对国家经济状况的现状和发展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值得一读!故我推荐为五星!!
  •   读完这本书很受益,很值得关注经济的人士看的一本好书。
  •   有些地方不是太明白,经济这东西太复杂了
  •   让我们了解这开创新纪元的三十年。
  •   这书质量蛮好的,值得看
  •   文章写的很好~~书的质量也不错,有点小贵,不过相对于内容来说,值了~
  •   不错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
  •   感谢作者,让我学到很多知识.读来也易懂,是本好书
  •   2007年当我们还不曾留意发生在大洋彼岸的这场金融风暴时,作者就已前瞻性的视角,讲述了这场危机爆发的根源.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不是很深刻,通过这本书,让我们对次贷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读了3遍啊,这本书并不会很单调、乏味,还是有很多启示的!值得看。
  •   作为一本在次贷危机发生后写出的书,文中有不少总结性的内容,能够让人对次贷危机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产生有一定的了解,也让人的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风险传导机制有所思考,是不本不错的课外读物。
  •   很及时的一本书,让我了解了次贷危机的整个过程,原因产生的经过,对美国的一系列的影响,作为一本入门的介绍还是可以的。如果能把对全球,对中国的影响再深入地探讨的话将会更具有战略性。
  •   印刷质量很好,不过就是每一页的内容少点,通读完对美国次贷危机可以有一个基本了解,感觉应该算是资讯类读物了
  •   通过这本书,系统的了解了次贷危机,对于正在学习经济学又准备考研的我有很大帮助,还是比较喜欢这本书的,书中很多专业名词解释也很不错。
  •   专业术语过多,全书结构编排不是很合理,建议阅读者先应综观全书后再进行阅读.对次贷危机分析的相对透彻...
  •   介绍了次贷危机发生的经过,也有不少分析。美中不足的是每页那些专用术语的解释和当页内容不大匹配,感觉有点乱……
  •   对次贷危机的起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不清楚的,读这本书可以让你有个较深入的了解。
  •   对于我这个没有什么金融知识的人,也可以看的多,还算不错
  •   不错的书,让我了解了不少危机的内幕
  •   美国的经济衰退,全世界跟着受影响...
  •   不是学经济专业的。只能略略看看。
  •   能提高自己的关于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
  •   通俗易懂,初步了解复杂问题的好书。
  •   这本书是五月份买的,翻过几日;现在要找出来再看看了。
  •   是需要看两遍才能理解的书。我只看了一遍,还要努力把!
  •   帮同学买的,内容结合时事,不错
  •   分析比较透彻,但文字略显平淡,还是值得一看
  •   书写的不错,文字浅显易懂,写的也比较透彻,作为大众读物还是很不错的
  •   长知识,长见识,是一本值得一读且相当不错的书!
  •   钱这个东西……唉,既爱又恨
  •   听说不错,我也买来看看
  •   出版及时,信息充分,还不错
  •   较为基础通俗易懂
  •   原本对这本书所抱的期望---揭开次贷危机真相只是部分的并不新颖地得到了满足,实在是报道的集合,煽情的描述让人怀疑它究竟是什么角度,反正没有什么特别高明或者爆料或者深刻的,只好不太客气地说比财经时评系统,比学术专著肤浅了。
  •   基本上介绍清楚了次贷危机是如何发生的,但是不够深入,适合没有太多金融学知识背景的人看。
  •   只能说还可以,作者只是简要介绍次贷危机这种现象。而实际上,次贷危机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深入研究的空间,这能说作者和出版社为了使该书尽早上市,赚取读者因好奇心而付出的利润而已。我只能表示理解这种行为,但不赞赏……
  •   我以为如果想解释清楚次贷危机只需要用一半的篇幅就可以了,啰里巴索的说了那么多,也是浪费别人的时间啊。
  •   语言写得不够吸引人,但对于了解次贷的形成,可以作一个初步了解。总体上说还是一般。
  •   对次贷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度不够
  •   对了解次带危机是有帮助的
  •   买了很久,最近想认真地看一下,才发现很难懂,美国的金融工具实在太多,没有点浅显的解释让人无法完全理解.
  •   前面两部分像是凑上去得虽然介绍了背景但感觉可有可无倒不如省几张纸把后面得东西说透些到底是中国人写得透着“实效”性
  •   基本观点算表达出来了,但上百页的内容反反复复就在说着几乎同样的话,有点车轱辘话来回说的意思
  •   有点东拼西凑的感觉,不过基本能把问题说清楚
  •   内容可能不错,因与货币战争一书观点相背,暂无心情看下去了内容可能不错,因与货币战争一书观点相背,暂无心情看下去了内容可能不错,因与货币战争一书观点相背,暂无心情看下去了
  •   一本小学级别的书卖到大学级别的价格读完后觉得作者跟风和拼凑的尾巴露了出来不过初学者会比较喜欢这本书如果你对本书感兴趣建议你不要花钱买而是借来翻翻就行了
  •   没什么深刻的东东,大概一步美国人都这德行。
  •   了解知识而已。
  •   到后边后有点不好读.甚至有点乱的感觉
  •   一般吧,就一个架子,没有再深入点的内容,有点失望
  •   写得很一般,只是介绍了一个基本的概念框架,没有追根溯源
  •   书中有很多数据和事实来支撑,与同类书比算是一本较好的且较为用心的书。只是用语有些过于生硬,看着容易觉得无趣。
  •   这些内容完全可以从各网站、报章杂志上看得到。只不过这本书的作者将其归拢而已。
  •   很是盼望一读这本书,因为推荐得很卖力。但是一般吧。可以读读,但是财经杂志的相关文章更有深度。
  •   书的印刷质量还行,但内容很一般
  •   一般。没有本质性的东西,比较表面
  •   我买之后它降价,郁闷现在降价也觉得不值
  •   没什么特色,内容很浅,没有什么独到的观点
  •   很琐碎,凌乱,不喜欢。
  •   写的太普通,只是些基本常识,没有太独到的分析
  •   一搬,读读还是可以的
  •   对自己有一定的帮助!
  •   写的没有什么深度.通俗版本.
  •   现在都还没有收到.
  •   什么人写的书啊,难看.先把结果讲了,再讲影响,最后才说次贷危机是怎么回事,你一直看就不知道那是个什么东西,好不容易看到最后了,写得不清不楚的@大家都不用浪费钱了!
  •   粗制滥造的书,吃“金融危机”这碗饭的书,一点独特见解都没有的书!
  •   写得很一般,感觉没把深层次的问题写出来,也可能是作者本身对美国的金融制度也只是一知半解
  •   美国人为了影响政策的一本书,过于夸大.
  •   觉得核心问题都没写到,太空洞。在写历史
  •   编年史的感觉
  •   买这本书的理由是想了解什么是次贷危机、事件如何发展、怎么演进?但是作者提供不了清晰的解释。数据很模糊也没有引用,条理不清晰,重复的地方很多。书的前半段凑合了从07年以来发生的事件,说是老美犯的错。后半段尝试解释什么是次贷和次债。但是都不到位。此书适合完全没有金融概念的人,什么是次,什么是贷,作者会对这些名词做解释。不喜欢作者书里提到的一句话:此次危机是由穷人引起的。个人觉得,网上搜索到的信息也比它强!
  •   简单概括这本书:凉白开般的序言,看到媚俗的领导讲话我就知道它的技术含量不会高了,果然从1到110页都是抓住某些机构来分析危机的后果,甚至某些金融人物的传记,中间还不惜穿插大量好无意义的图片来占篇幅.可能再不讲危机的原因作者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吧,后面100页勉强提了一下(忽略到三分之一的篇幅用于术语连接),但完全没有自己的观点,基本是引用别人或书本的,亏得编后语还说"我们在书中也少量引述了一些资料和观点"!这简直就是一大堆大路信息(据说是一手资料)的堆砌,靠字数赚稿费真不容易啊!果然是中国的银行家写的书,功利、浮躁、没有灵魂……比之前看过的任何一本专门介绍次贷危机的财经杂志都不如。因此,32元的定价实在是贵得离谱了,这点是我最愤怒的,垃圾只能是垃圾的价格,不是吗?
  •   看来英雄所见略同。这本书写得太差了。如果我们的经济界都是这样的人做研究就太可怕了。就这点见识还来写书?!哭倒!
  •   建议别买,到处摘抄的垃圾,还不如自己网上看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