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第1版 (2008年1月1日) 作者:郭永昌 页数:30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空间错位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较为重要的学术理论,也是试图从空间维度建构和解释中心城区社会阶层就业困难的经典理论之一。《大城市社会阶层空间错位:以上海为例》以该理论为基础,探讨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匹配关系、模式与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综述、空间错位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上海社会阶层基本特征、社会阶层的空间变动、社会阶层通勤的时空表征、社会阶层空间错位机制、未来社会阶层分化的基本趋向与可能引发的相关问题、基本结论与讨论8个部分。本研究以上海社会阶层为研究对象,以就业地与居住地空间分布差异和变化,以及上述两地之间的通勤为研究主线,以事例论证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章节相对独立的行文格式构建了全书的基本框架,通过由因到果或由果推因的方式构筑了行文脉络。
作者简介
郭永昌,1972年8月28日出生,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1997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2004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人口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至今,在安庆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工作,讲师,主要从事人口地理、区域地理、城市与社会地理的研究工作。参与国家及省级课题5项,在《地域研究与开发》、《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南方人口》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大城市社会阶层空间错位研究的背景、意义与方法第一节 大城市社会阶层空间错位研究的背景一、大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分离的程度越来越大二、大城市“产业空洞”导致相应的社会阶层越来越难以就业三、大城市居住郊区化带来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突出四、大城市社会阶层实现就业与居住空间均衡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五、大城市和谐社会构建的呼声越来越高第二节 大城市社会阶层空间错位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二、现实意义第三节 大城市社会阶层空间错位研究过程、方法与创新一、本研究的主要研究过程二、研究方法三、本研究创新点第二章 空间错位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第一节 国内外空间错位研究进展一、国外研究综述二、我国城市社会阶层空间错位研究进展第二节 城市社会阶层研究进展一、社会阶层形成过程与机理研究二、时空维度的阶层流动三、就业与职业结构变迁的背景、机理与状态四、城市住房阶层化与空间分异五、收入分化与阶层分化的空间表征第三节 城市社会阶层空间错位内涵一、空间错位涵义二、空间错位类型划分三、空间错位量度第三章 上海社会阶层的特征第一节 社会阶层的基本涵义一、社会阶层的涵义二、我国近期城市社会阶层结构演化的历程第二节 上海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与方法一、社会阶层划分依据二、社会阶层划分标准三、上海社会阶层的职业对应第三节 上海社会阶层的类型与结构特征一、上海市的社会阶层结构二、社会阶层类型特征三、上海阶层结构变动第四节 上海社会阶层的居住形态与空间分异一、社会阶层居住空间分异的古典模式二、社会阶层空间分布的空间形态与特征三、社会阶层空间分异的机理四、社会阶层居住空间分异效应五、社会阶层居住空间分异的趋势第五节 上海社会阶层就业形态与空间分布一、城市就业空间变迁与职业分化的内在联系二、上海市就业岗位空间变迁与形态特征三、上海社会阶层就业岗位空间分布四、上海社会阶层就业空间选择的机理第六节 上海社会阶层就业与居住的匹配关系一、宏观层次的空间匹配二、中微观层次的空间匹配三、居住与就业密度对比第四章 上海社会阶层就业与居民空间变动第一节 社会阶层居住空间变动的宏微观分析一、社会阶层居住空间变动的宏观分析二、社会阶层居住空间变动的中微观分析第二节 就业岗位空间变动的宏微观分析一、社会阶层就业岗位空间变动的宏观分析二、就业岗位空间变动的中微观分析三、就业岗位空间变动机理四、不同社会阶层就业地选择的趋向第三节 居住人口与就业岗位空间变动关联一、空间变动关联的研究进展二、就业与居住人口密度变化关联三、就业与居住空间变动的引力关联第五章 上海社会阶层空间过程的时空表征第一节 通勤在空间错位研究中的必要性一、通勤在空间错位研究中的意义二、国外社会阶层通勤研究的进展三、国内社会阶层通勤研究的进展四、通勤空间尺度的界定五、通勤与其他要素的关联第二节 上海城市空间扩展与通勤流量变化一、上海城市地域空间扩展与城市交通需求二、上海公共交通现状与未来建设目标第三节 上海社会阶层通勤方式比较一、上海与其他大都市通勤方式比较二、上海社会阶层通勤时间花费比较三、上海不同社会阶层通勤工具选择比较四、上海社会阶层通勤时段分布第四节 上海社会阶层通勤的时空表征一、社会阶层通勤的时间量度二、社会阶层通勤的空间量度三、上海社会阶层通勤的向度第五节 上海社会阶层通勤的时间成本与货币成本一、各社会阶层通勤的时间成本二、各社会阶层通勤的货币成本三、各社会阶层时间成本与货币成本关联第六章 上海社会阶层空间错位机制第一节 空间错位的影响力一、空间错位影响力构成二、来自政府的影响力三、来自市场机制的影响力四、来自个人决策的影响力第二节 影响社会阶层空间错位的其他因素一、人口家庭因素二、生活意识变化三、文化传统影响四、交通技术发展第三节 完全市场化因素下社会阶层空间错位的动力模型一、内生决定的就业区位模型二、外生决定的就业区位模型三、几点例外第七章 未来社会阶层空间分化趋向与可能引出的相关问题第一节 未来上海社会阶层空间分化的趋向一、择居趋向二、择业趋向三、通勤趋向四、空间错位趋向第二节 未来上海社会阶层空间错位可能引发的问题一、居住方面的问题二、就业方面的问题三、通勤方面的问题四、城市规划目标方面的问题第三节 空间错位的解决策略一、制度政策调控二、产业布局调控三、土地供给调控四、交通技术调控五、其他手段调控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第一节 本研究主要结论一、关于本研究的视角二、关于社会阶层特征三、关于空间错位的涵义与程度四、关于社会阶层空间错位的影响力五、关于社会阶层空间变动的一般规律六、关于居住人口与就业岗位空间变动的关联七、关于社会阶层通勤的时空表征八、关于社会阶层居住与就业空间分化趋向九、关于社会阶层空间错位可能引发的问题第二节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一、基础理论研究展望二、应用研究领域展望第三节 尚需讨论的问题一、研究视角与对象二、本研究的不足全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大城市社会阶层空间错位研究的背景、意义与方法 在我国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双重转型时期,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社会不断进步。作为发展引擎的大城市,由于其强大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发展的速度更快。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城市郊区化快速推进,引起城市地域空间迅速扩展,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不断变迁。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伴随浦东新区开发建设的步伐,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中心城区不断更新,郊区城市化进程迅速,正在成长为名副期实的国际化大都市。在上海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趋完善的同时,大规模城市建设所引发的问题诸如中心城区拆迁改造问题、郊区失地农民安置问题、城市弱势之间交通拥堵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城市区域扩大促使就业地与居住地分离,及其由此引发的城市行效率降低、城市通勤拥堵、弱势群体失业等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