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徐晓慧 页数:298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为九章,分别是:第一章 流通与流通产业;第二章 流通产业政策概述;第三章 流通产业竞争政策;第四章 流通产业布局政策;第五章 流通产业技术政策;第六章 流通产业价格管理政策;第七章 流通产业对外开放政策;第八章 流通产业政府规制;第九章 中国流通产业政策与规制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简介
徐晓慧,副教授,女,1961年生,1990年获清华大学机械学专业CAD方向硕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CAD方向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化机械CAD和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开发及相关理论的研究。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一章 流通与流通产业 1.1 流通的产生与发展 1.1.1 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 1.1.2 商品流通的范畴 1.1.3 现代商品流通的特征 1.1.4 现代商品流通的发展趋势 1.2 流通的经济分析 1.2.1 流通主体 1.2.2 流通渠道 1.2.3 流通区域 1.2.4 流通职能 1.2.5 流通的运行机制 1.3 流通产业及其特征 1.3.1 流通产业的范围 1.3.2 流通产业的特征第二章 流通产业政策概述 2.1 流通产业政策内涵 2.1.1 政策与公共政策 2.1.2 产业政策与流通产业政策 2.2 流通产业政策要素 2.3 流通产业政策的目标、手段和形成机制 2.3.1 流通产业政策的目标 2.3.2 流通产业政策的手段 2.3.3 流通产业政策的形成机制 2.4 流通产业政策体系 2.4.1 流通产业竞争政策 2.4.2 流通产业布局政策 2.4.3 流通产业技术政策 2.4.4 流通产业价格管理政策 2.4.5 流通产业对外开放政策第三章 流通产业竞争政策 3.1 竞争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3.1.1 竞争理论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3.1.2 动态竞争理论 3.1.3 竞争理论的新发展 3.2 流通产业竞争政策的目标与内容 3.2.1 流通产业竞争政策目标的演进 3.2.2 竞争理论对流通产业竞争政策目标的影响 3.2.3 流通产业竞争政策目标的国别差异 3.3 国外流通产业竞争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3.3.1 美国的流通产业竞争政策 3.3.2 欧盟的流通产业竞争政策 3.3.3 日本的流通产业竞争政策 3.3.4 借鉴与启示第四章 流通产业布局政策 4.1 流通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4.1.1 商圈理论 4.1.2 中心地理论 4.1.3 零售布局演化理论 4.1.4 批发布局集约化与分化理论 4.2 流通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与内容 4.2.1 流通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 4.2.2 流通产业布局政策的内容 4.3 国外流通产业布局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4.3.1 美国的流通产业布局政策 4.3.2 欧盟的流通产业布局政策(以德国为例) 4.3.3 日本的流通产业布局政策 4.3.4 借鉴与启示第五章 流通产业技术政策第六章 流通产业价格管理政策第七章 流通产业对外开放政策第八章 流通产业政府规制第九章 中国流通产业政策与规制的改革与创新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流通与流通产业 流通是指作为商品交换总体的商品流通,是社会劳动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运动过程。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商品流通的形式、功能及特征等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1.1 流通的产生与发展 流通是社会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再生产中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源于分工和交换,起着连接生产与消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流通本身只是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交换总体上看的交换。”“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 1.1.1 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 商品生产是社会分工和交换的产物。社会分工促使人们相互交换劳动产品,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则变成商品,为了满足他人需要,用于交换的产品生产就变成商品生产,商品生产进一步促进了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的连续不断运动形成商品流通。 分工是人类社会为了进行合理的劳动而使劳动专业化的过程。最原始的分工是自然分工,即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在生理基础上的分工,如男耕女织,以后才出现经济体内部按劳动特长的分工。内部分工的发展必然导致生产的专业化,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的发展又必然导致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