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马克斯·贡特尔 页数:233 译者:高颖
Tag标签:无
前言
瑞士,这是一个贫瘠而多岩的小国,国土面积仅相当于美国缅因州的一半。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它可以说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没有石油,没有煤炭,甚至在农业方面,它的气候和地形也不适合大多数农作物耕作。 三百多年来,它没有卷入任何一场欧洲战争,主要原因是,没有哪一个侵略者会对这块土地产生兴趣。 但是,瑞士人世界上是最富有的国民之一。按照国民人均所得来看,它相比于美国、日本这样的经济强国一点也不差。瑞士法郎也是世界上最强势的货币之一。 瑞士人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因为他们是天生的最聪明的投资家、投机者和赌徒。 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如何像瑞士人一样投机赚钱。 听起来,这本书对每个人都适用,因为每个人都想赚钱。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赌,或是否善于去赌。对于这一点认识的不同,造成了人们在现实中的很大差异。 许多人都希望自己富有,但却很少人愿意去赌,这是可以理解的、毋庸指责的。因为我们所接受的许多道德观念都教导我们:冒险是愚蠢的行为,一个明智的人不应当对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事物下赌注,一种安定而无聊的生活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其实,每个人都懂得权衡得失,如果你听从以上观念的谆谆教诲,反对投机或赌,那么本书对于你就没有多大的用处。当然,除非你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不在乎承担合理的风险,或者有更大的冒险精神,那么,这本书正适合于你。《苏黎世投机定律》一书中所讨论的风险与风险管理的真知灼见值得你认真学习。它一定会帮助你在投机中取胜,你所得到的一定比你想象的还要多。 总而言之,它会使你富有! 本书对投机做了最广义的诠释。在本书中我们会时常提到股市,但却不仅限于此。书中的各项定律也适用于期货、艺术品投资、不动产投资、日常生意甚至牌桌上的游戏。总之,这些定律将指引你在金钱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一般人都赞成这样的观点——生活就是一场赌博,虽然许多人都不太喜欢赌,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尽可能避免去赌。但是,另一些人却相反,这正是瑞士人的个性。 并不是所有瑞士人都拥有这种特质的,但大部分瑞士人爱赌的个性,使之成为一种国家特性。如此多的瑞士人成为世界银行家,不是因为他们整日困守斗室,而是因为他们敢于面对风险,并加以管理才使之获得成功的。 世界到处都充满冒险的机会,瑞士人当然有能力将风险降到最低点,但是他们也知道,如果这样做,也将希望降到了最低点,最终只会一事无成。 你要在生命中获得任何成就,无论是财富、个人地位还是你可以定义的任何一种收获,你都必须为此投入物质或感情上的成本,金钱、时间、爱或者任何其他什么东西,这是宇宙中不变的定律,没有一种生物例外。毛毛虫要想变成蝴蝶,必须不断地长大、长胖,冒着被鸟儿吃掉的巨大风险,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自然规律。 瑞士人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看到了这一点,并且总结出了有意义的结论:人的一生不能逃避风险,而应当谨慎地投入风险。小心地去赌,保持收益大于损失的原则,去赌,去赢。 真的能做到吗?是的,即使是赌也是有公式可循的。这里用“公式”也许不准确,因为这似乎是在暗示一种机械式的行动,最好用“哲学”一词。这种公式或哲学涵盖了12个深奥而神秘的投机定律。 但要注意,刚知道这些定律时,你会感到很吃惊,它不像任何投资顾问给出的投资建议,恰恰相反,它甚至与一般的投资建议完全相反。成功的瑞士投机者几乎不太注意那些一般性的投资建议,他们有自己更好的方法。 “苏黎世投机定律”一词来源于瑞士证券和期货投机俱乐部,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华尔街收集而来的。我的父亲是其发起人之一。它不是一个正式的俱乐部,没有俱乐部章程,不收会费,也没有具体的会员名单。它是由一群志同道合、希望发财的男男女女所组成的,他们认为没有人能靠打工赚取薪水而致富。他们不定期地在奥斯卡代尔莫尼克或其他华尔街的酒吧聚会。这些聚会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一直没有间断过。
内容概要
本书是华尔街瑞士金融家们对于多年成功投资经验的深入总结,包括12个主要定律和16个次要定律,这些定律并不是教你如何选择投资项目,而是从近乎哲学的高度,告诉你投资或投机的心理要旨。它对于所有形式的投资都有指导意义。而且,这些定律与其他的投资建议类书籍上的内容很少有相同的,甚至很多是完全相反的。但是对于真正想通过投机发财的人来说,如何最理性的下注,如何赌赢,是最重要的。本书是投机人士的最佳指南。
书籍目录
序言定律一 论冒险定律二 论贪婪定律三 论希望定律四 论预测定律五 论模式定律六 论灵活定律七 论直觉定律八 论神秘主义定律九 论乐观与悲观定律十 论舆论定律十一 论固执定律十二 论计划
章节摘录
当然,我们也经常需要安宁。可是从晚上的睡眠中,我们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安宁——加上在大多数日子里,我们很多时候都处于安宁的状态。因此对一般人来说,安宁已经足够多了,我们更多人需要的是冒险。 弗洛伊德就懂得冒险的需要。虽然他对生活的目的有错觉,但却不以为生活的目的是在追求安宁。甚至,他取笑瑜珈派和其他东方的精神宗教,把它们视作心理健康学派中的“求取安宁”者。瑜咖派生活的目的就是忽视所有的事物以取得内心的宁静。正如弗洛伊德在《文化和不满》一书中特别提到的,任何完全达到这样目标的人,“已牺牲了他的生命”,那为的又是什么呢?“他只不过得到了安宁的快乐”。 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冒险会使生命更有价值。冒险的途径是把自己暴露于风险之中。 洛布了解这一点,因此他不赞成西尔维亚把钱放在银行账户里。 即使利率相当高,你又能得到什么利益?在年初你给银行100美元,一年后他还你100美元,算是一笔大交易吗?多么愚蠢。 的确,你的100美元资本差不多被保证不会遭受损失,至少西方工业国家中任何一家有声誉的银行都会如此保证。除非遭受到一个重大经济灾难,否则你不会有什么损失。但是乐趣在什么地方呢? 这绝不是致富之道! 就算有5美元利息,那也是要纳税的,或许税后所剩下的部分刚好和通货膨胀相抵销。采取这种投资方式不可能使你的财务状况有任何的改变。 同样,靠薪资收入也不可能使你致富。如果你依靠工作所得作为主要的收入支柱,那么你的一生也只能希望不去乞讨,更何况这也不是绝对的。 奇怪的是,大多数人的生活主要还是依靠工作收入,并以储蓄作为后援。美国的中产阶级因考虑教育和社会地位而无奈地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亨利对此感到烦恼。他抱怨说,任何孩子都不可能逃避风险。老师、父母、辅导老师都不断对孩子强调,做好家庭作业,不然你会找不到好工作。获得一个好工作始终被认为是所有人的重大生活目标。但是好的投机又如何?为什么不对孩子们讲这些呢? 我就是被如此教育的孩子,根据亨利的经验法则,一个人应该只以一半的精力致力于工作,其余一半时间应该去做投资或投机活动。 这是客观的真理。除非你生在富裕的家庭,否则唯一能使你脱离贫困的方法——绝对是你唯一的希望——就是去冒险。 当然这是双向的。冒险也包含着可能产生损失的意思,而不一定只是收获。假如你把钱财用于投机,你一定要准备承担损失,最后的结果也可能仍是贫困。但是你也要考虑一下,作为被税赋和通货膨胀追逼的人,身上又承担着沉重的生活费用,你已经注定要处于一个相当可悲的财务状况下。因此,你不妨设想一下,要想致富便要以变得更穷做为代价,这就是你要承担的? 你不可能会变得更贫穷,只要有苏黎世投机定律的指导,但你有可能更富裕。不管怎样,你必须要冒风险,决定性的胜利才会与你同在。 洛布的两位朋友,西尔维亚和玛丽的变化便说明了问题。最近一次听到有关她们的消息时,她们都已经55岁了,两人都已离婚,仍然继续以她们最初的方式处理着各自的钱财。 西尔维亚把她所有的闲钱放在储蓄账户、定存单、公债和其他安全的地方。但是债券已经不那么安全了,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疯狂而意外的利率飙升,使它们大大地减少了其市场价值。她的银行账户和存款单也仅维持投资本金的完整无缺。但是上世纪70年代两位数字的通货膨胀率,使她因生活费用提高,生活质量急剧恶化。 她最好的一次投资是在结婚时买了一幢房子,她和她丈夫在登记册上是共同所有人,离婚时双方同意出售它并把财产平分了。这栋房子在他们的时代增值得可观,因此他们分手时,每个人都得到了一笔为数不少的钱。
编辑推荐
荣登《商业周刊》畅销书排行榜! 华尔街投资人士的必读书! 亚马逊五星推荐! 全球销售百万册! 畅销二十余年! 苏黎世语录: 一个人应该只用一半的精力去工作,另一半时间去做投资或投机活动。 在投机上,乐观是可怕的,它可能麻痹你的神经,建设性的悲观是必要的。 投机者要学会如何去输,在船开始下沉时,要能够立即跳出去。 減少贪婪,你将有更多的致富机会。不要过度压榨你的运气。 女经济学家对未来并不比你我知道的更多,我们为什么仍然要听信他们的预测呢? …… 投资与投机有区别吗?没有! 不管我们把钱投在哪种市场中,都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在探讨投资技巧之前,我们先要学会投资智慧! “苏黎世投机定律”是早期在华尔街股市从事股票投机,并希望因此致富的一群瑞士人所使用的术语。它包括一套实用且相关的定律,提供给任何投资者或投机者从事金钱游戏并控制风险的法则。 它专门讨论如何在投资中下注。它透露给投资人的是一些普遍有效的原则,直指一般投资人的错误观念,以及犯一些错误时的脱身方法。它所包含的定律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最佳投资智慧。相信每位投资人每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灵感,发现更多的真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