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3-8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吴树青 页数:395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政治经济学》作为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经济学科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其任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说明当代世界上两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经济运动规律,帮助青年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加深对我们党所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提高投身于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改革大业的自觉性,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中
内容概要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中政治经济学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和所揭示的客观经济规律,对其他各种经济学科都具有指导作用和意义。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导论第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二章 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形式第二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市场组织第三篇 社会主义微观经济运行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微观经济运行主体第六章 企业经营机制与经济行为第七章 联产承包制下的农户经营机制和经济行为第八章 居民的经济行为第四篇 社会主义宏面经济运行与调控第九章 国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第十章 经济增长及其制约因素第十一章 经济发展与结构优化第十二章 对外经济关系第十三章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关系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结束语
章节摘录
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经济利益从时效上可分为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从范围上可分为整体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局部利益(集体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体利益(个人利益、职工利益)。以上各方面的利益在根本一致的同时,又是有差别的,也会产生一定的矛盾。这首先因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物质财富总是有限的,尤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产品还不够丰富,社会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分配有限的物质财富,满足劳动者的需要,并且运用各种物质利益手段去调动劳动者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以促进生产的发展。这样,劳动者得到的经济利益就会有一定的限度和差别,也可能出现矛盾:如果集体多留,用于积累和集体需要的部分可能扩大,对长远利益和集体利益可能有利,但个人就可能少得,眼前的需要就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某一部分人多得,另一部分人就可能少得。其次,由于集体所有制的存在和全民所有制中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各个集体或企业都形成自身的特殊经济利益。各个集体或企业在关心社会整体利益的同时,还要争取扩大自己的经济利益。它们之间不仅要求通过等量劳动相交换建立起互助、互利的合作关系,而且还存在一定的互相竞争的关系。这种利益差别也会引起某些利益上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劳动者经济利益的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的,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的矛盾,有可能在社会主义制度内部,在国家的指导下,合理地、自觉地加以调节和解决。 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关系,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遵循兼顾社会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企业利益)和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原则。社会利益是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根本保证,个人利益是社会利益的最终归宿和目的,集体利益则是联结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中间环节和纽带。因此,“三者利益”应该同时兼顾。这一方面必须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另一方面,国家和企业在保证社会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要关心和不断增进劳动者的个人利益。第二,正确运用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手段,把劳动者个人和集体的经济利益同他们的劳动和生产经营成果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们从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上关心共同的、全局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第三,正确利用各种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合理的调节,及时解决各个时期出现的利益矛盾,使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互相结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第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广大人民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的经济利益关系。第五,努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迅速增加社会产品,不断增进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改善劳动者的生活。列宁说得好:“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作为市场机制的风险,主要是指经济风险。一般来说,经济风险由三个要素构成:(1)风险成本;(2)风险选择;(3)风险障碍。这里所说的风险成本是投入冒险的一种成本,它既可以表现为直接的货币形式和资产形式,也可以表现为某种间接的利益、时间、劳动等形式。任何经济风险都必然与风险成本联系在一起,不投入风险成本的经济风险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经济风险总是意味着有可能给人们的经济利益带来损失。例如,购买股票,就会冒股票价格下跌,投资受损失的风险;企业进入市场竞争,就会冒亏损乃至破产的风险。所谓风险选择是指人们所选择的经济行为在其方向目标上、行为方式和手段上存在着风险威胁。在经济活动中,为了确保利益不受损失,人们往往选择风险威胁小的经济行为。但风险威胁又总是同丰厚的利益相结合的。一般来说,风险威胁大,可能获得利益也大。因此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就要作出风险威胁大的选择。当然,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稳操胜券,也要想方设法避开的风险威胁,或采取有效措施,破除风险障碍,化险为夷。这里讲的风险障碍,就是指人们作出风险选择时客观上存在的对投入成本形成某种威胁的潜在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是自然因素,也可以是社会因素。风险障碍必然是那种会以某种形式给人们的社会经济利益造成某种伤害的因素。一般来说,人们进行的经济行为选择,只要不是无风险选择,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风险障碍。以上三个要素互相联系,有机结合与统一,同处于一个系统之内,形成现实的经济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竞争。市场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1)市场竞争的规模;(2)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3)市场竞争的方式。竞争双方所投入的竞争成本越大,竞争规模越大,市场风险就越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主要表现为企业之间在争夺市场占有率,提高销售额,增大盈利率方面的抗衡状态。市场竞争越激烈,竞争双方所面临的风险越大。竞争方式是指竞争双方所采取的手段与策略。如果竞争双方都采取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成本及加强售后服务等手段,进行合理竞争,那么都可能减少风险,或避开风险,在竞争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如果竞争双方以轮番降价的方式,或以损害对方利益(如败坏对方信誉、窃取对方情报等)乃至损害消费者的方式进行不合理(或非法)竞争,那么就可能两败俱伤,都会遭受破产风险。因此,要使市场机制很好地发挥作用,必须采取正当合法的竞争手段,进行公平合理的竞争。只有这样,才会尽可能减少市场竞争风险给企业或其他生产经营者带来利益损失,促进其风险成本的降低,从而实现其生产经营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以保证市场竞争具有持久的利益驱动力。 以上关于生产要素组合的分析,实际上也就是对企业的生产要素组合行为规则的说明。一个行为合理的企业,必须不断注视各种生产要素价格水平变动引起的价格比例变动,根据以上说明的行为规则,确定生产成本在不同要素间的合理分配,选择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应当指出的是,以上关于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讨论,是以企业在其资金(成本)拥有量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按市场价格买到所需生产要素为前提的。换言之,上面的分析假定生要要素价格能够灵敏地随供求变动,企业面对的仅仅是价格信号约束,而不受任何数量信号的约束(市场数量信号和计划配额)。在存在数量信号约束的情况下,上述企业合理行为就缺少必要前提。一般说来,数量信号约束下的企业生产要素组合效率,要比要素价格能够随供求灵敏变动条件下低。 (二)短期最佳产量决定 所谓长期和短期,在这里是一个经济上的概念,而不是单纯的时间概念。短期是指时间短到使企业来不及变更所拥有的固定投入。前面在说到企业成本时所说的短期,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根据长短期的这个定义,所谓企业的短期最佳产量决定,就是在固定投入一定条件下确定能使企业利润最大的产量水平。 利润是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额,能够使企业利润最大的产量水—乎也就是能使这个差额最大的产量水平。而能够使这个差额最大的条件,就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这也就是企业短期最佳产量决定的规则。 这里的道理很简单:只要企业新增一单位产量所得到新增收益(边际收益),大于生产该单位产量引起的新增成本,那么,随着产量的扩大,企业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也会扩大,因而,企业应当将其产量扩大到使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增量,正好等于它所带来的收益增量的水平。超过这个水平,新增收益将变得小于新增成本,企业的全部利润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只是企业决定其最大利润产量的必要条件,而并不表明企业是否有利润。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情况下,,企业也可能没有利润甚至亏损。产品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才是判定企业是否有利润的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一条件,才谈得上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来确定最佳产量。 以上关于企业短期最佳产量决定的说明,是以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数量约束为条件的。但无论产品需求方面的数量配额,还是生产要素供给方面的数量配额,都有可能使企业的实际产量偏离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原则定出的最佳产量。如果存在产品需求方面的数量约束,企业就不可能将产量扩大到仅有价格约束时的最佳水平,而只能根据数量约束决定实际产量。如果存在生产要素供应方面的数量约束,企业能够得到的生产要素数量,低于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原则决定的最佳产量所需的数量,它也只能生产低于最佳水平的产量。在产品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数量配额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将需要和供给两个方面的数量约束所决定的两个产量中较小的一个,定为自己的实际产量。存在数量约束时的企业利润,必然低于不存在这种约束时的水平。 在数量约束是在市场上自动形成的情况下,亦即表现为市场约束的场合,企业能够在有限的需求或供给中占有多大份额,往往取决于它在产品销售或要素购买上是否较其他企业占先。一个企业越是占先,它就越是可以使自己的产量接近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规则所决定的最佳水平。这就是所谓市场按“排序先后”实行数量配额的规则。在这一规则支配下,每个企业都力求占先。但要占先,往往需要支出较大的交易成本(流通费用),如广告、通讯和交通费用。这也会使企业的利润水平下降。 在数量约束通过国家下达计划的形式存在时,亦即采取计划数量配额的形式时,配额的实行一般采取按比例分配或保证重点的方式。
编辑推荐
本书目录简介: 第一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二章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形式;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