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文燕 知识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文燕 页数:193
前言
2007年10月17日,躺在协和医院手术室的我,等待大夫开始一个切除甲状腺肿瘤的手术。其实,病在七月份就发现了,是审一期节目粗编版时过自己作为主持人的特写,突然发现画面中的我脖子左侧有着明显的突起,我愣住了,旋即屏住呼吸、手脚麻利地将片子回放几次。看真切了,已经有乒乓球大小,就像男同志的喉结,不过长偏了。当时的我没有吱声,继续审片子,却明显的心不在焉。因为我知道,这事挺严重的。到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说不只一个,是一串。而且,最严重的是右侧已经钙化了的那个小的肿瘤,钙化就有可能,左边那个大的虽然是软的,但突然间增大,也不是好现象。大夫说“无论如何,尽快手术!”这样的场景在影视剧中见过,更多的是听我节目的真情人物描述。病人有不同的表现:慌乱、镇定、头脑一片空白。那么,此刻的我便属于故作镇定型,梗着小脖子出来,还微笑着跟认出我的病友打招呼。“哟!文燕!你怎么了?”一位大姐很关心地扑上前问。“没事,大夫说没事。”说完这话心里都自嘲:“挂这科的,哪有没事的!”从医院出来的一路上咽唾沫都像有异物,纳闷这之前的毫无感觉。一位真情人物说过“不良的心理暗示,会造成身体短路”。然而,此时此刻,我明明白白地告诉自己:我没法尽快手术,下周已经定好演播室要集中录四期,真情人物都已到京,当然我也想试试还有没有手术之外的其它办法。
内容概要
《勇敢的心》讲述了当你抱怨鞋子不好看时,是否想到还有人光着脚?当你抱怨晚餐不丰盛时,是否想到还有人吃不饱?当你抱怨工作或生活的所谓压力时,是否知道有少年用孱弱的肩在支撑整个家?所以,请停止抱怨吧,暂且放下你的烦恼,看《勇敢的心》中一个个真实的人,凭着一颗勇敢的心,走出你根本想象不到的逆境!愿我们都有一颗勇敢的心!告别抱怨、愤懑,开创最好的人生!
作者简介
文燕,北京电视台生活节目中心副主任、《真情互动》栏目主持人,曾任北京电视台《生活百科》《蚂蚁啃骨头》《开心娱乐城》等栏目主持人,以及《争上游》《真情互动》栏目制片人。热心慈善、公益活动,现任宋庆龄基金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慈善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儿童医院“扶助贫困儿童就医”基金会理事,并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任“无障碍形象大使”。
书籍目录
曹雁:疼痛,是我生命中最好的礼物陈燕:听出来的世界宋晓波:爱,让沉默天使微笑司晶:三根钢棍支撑的伟大人格李蕾:乐观,让她打开生命的礼物李天敏:跟往事干杯李志华:我最幸福潘文硕:渴望爱,渴望回报爱魏泽洋:挑战命运,做生活的红果子荣博:父爱,为他点亮生命之光毛艳姣:战胜癌症且学成MBA的打工妹赵治:从智障儿到全国武术冠军之路汤展中:用双脚拥抱世界袁鑫:在生死边缘懂得真爱雷运娇:人生是串糖葫芦张云成:假如我能行走三天卢尔慧:伟大的母爱创造奇迹洪战辉:重要的是我想过怎样的生活三丫:少女妈妈的非花季生活
章节摘录
曹雁:疼痛,是我生命中最好的礼物哭,使劲地哭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来说,“曹雁”这个名字也许并不陌生,甚至看到曹雁的脸庞也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我手里的一本连环画能帮助人们找回曾经的记忆,这本连环画叫《曹雁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身残志坚、勇敢与病魔作斗争的小女孩的故事,小人书里的那个小女孩,就是我面前的这位四十多岁的大姐。曹雁出生在北京一户普通人家,六个月大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从此,她的一生就烙上了“疼痛”的印记。“那年我十六岁。”为了治好那双腿,曹雁先后做了九次手术,其中有一次还去了保定,“因为听说保定有一个大夫,能够治我的病。”曹雁这样解释去保定治病的原因。由医学相对更发达的北京去保定,不知算不算“病急乱投医”,但其中的无奈和辛酸,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明白。“大夫说‘别动啊’,我乖乖地不动,但是当身边各有两个大汉来压着我时,我就开始害怕了。一会儿大夫跟两边的人说了几句什么,我也没能听清楚,但我感觉到我那个脚被缠上石膏以后突然间‘嘎嘣’一下,然后大夫跟两边的彪形大汉说‘别动,就这么扶着’,就在那一瞬间,我抓着椅子两边的扶手,使劲地攥着,最后攥成什么样我也不知道。到了第二天早晨,我发现,我的手指甲都劈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曹雁至今还有些激动,仿佛一切就发生在眼前。小人书上说,当时那个板上面有挺明显的三个小洞,曹雁说,那就是她抓的。为了治好那双病腿,对这个不幸的人来说,该有多少次撕心裂肺的疼痛留在她的记忆深处啊!“你当时喊了、哭了吗?”我这样问她。“哭,使劲地哭。”曹雁的回答没有丝毫遮掩。“我实在是忍不住了。”也许不是所有的英雄人物做手术的时候都能不哭,也许并不是所有的手术都会像曹雁那样疼痛难忍。曹雁说那种疼是她毫无准备的,而且好像她从来都没有想过做手术会那么疼。就这样,曹雁在剧痛中做了九次手术,然而,手术带给曹雁的不仅仅是九次剧烈疼痛,更惨烈的,是术后九次深深的失望。的确,对手术失败的失望,比疼痛更让人痛彻心扉。做名人的日子疼痛给曹雁的人生涂上了灰暗,却也给她的心灵平添了几分坚强。十六岁那年,曹雁辍学了。为了学到知识,她每天早晨七点准时出现在北京图书馆,并这样坚持度过了三个年头。后来,她又到离家较近的北营房小学做了一名校外辅导员,带着同学们做好事,以自己的乐观影响着同学。1981年,曹雁被评为全国学雷锋标兵和全国优秀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同时,随着根据曹雁的故事改编的小人书《曹雁的故事》在全国出版发行,曹雁的故事逐渐被大家所熟知,她成为当时的社会名人,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学习的榜样。“那个时候应该有很多人给你写信,对吗?”做名人的日子里曹雁的生活会是怎样呢?我很好奇,就这样问她。“是。”曹雁骄傲地回答。她说接到了九百多封来信,而她每封信基本上都拆开看,但不是每封信都能回。她说因为家教严,父亲不准她回信,所以,她只能给署名看起来是女性的来信人回信。“什么姐姐的、妹妹的,是女性的名字我都回。”曹雁说。在所有来信里,男性的来信居多,“好人多,都想帮我,有的想照顾我,有的还想陪伴我。”对于男性来信多的原因,曹雁这样解释。在解释的时候,她的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如果你真的没有男朋友,我就把我弟弟介绍给你吧!你们俩都爱好文学,应该有共同语言。你看怎么样?”在这九百多封信中,有一封信深深赢得了曹雁的心。信是以姐姐的口吻写的,时间长了,曹雁对这位“姐姐”产生了好感。“我心想,姐姐不错,弟弟一定错不了,就同意了。”曹雁这样解释她答应与“弟弟”交往的原因。后来,“弟弟”的信连同“姐姐”的信都被爸爸看到了,仔细看过信后,爸爸说了一句让曹雁惊讶了老半天的话:“小雁,‘姐姐’跟‘弟弟’是一个人,你上当了。”爸爸在北京市公安局预审处工作,对笔迹的核对有很深的研究,信没有逃过爸爸的眼睛。不出爸爸所料,“姐姐”和“弟弟”果然是同一个人。这个人以九百分之一的概率胜出,最终走进了曹雁的世界。如果说“成为社会名人”是疼痛送给曹雁的第一份礼物,那么,这个“弟弟”就是疼痛送给曹雁的第二个礼物。在以后的日子里,曹雁的婚姻会幸福吗?为婚姻找一份归宿“因为很多人说,像你这样的人,谁来娶你?其实我当时也真的是为了婚姻找一份归宿。”我无法得知曹雁与“弟弟”的结合有多少两情相悦的感情作为支撑,但从曹雁的话里,我隐约感觉到她对婚姻的一丝无奈。也许,当时她想得最多的,就是“归宿”。“我的个性比较强,性子比较直,说话口无遮拦,有时候不知道哪句话可能就让对方心里受伤,而我还不知道。”婚姻围城里的人们本来就各有各的无奈,总结那段婚姻生活,曹雁更多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特别羡慕有妈妈,后来懂事以后就特别羡慕过得好的家庭。再后来就特别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娃娃。后来,我都实现了。可是,不太顺利。年轻的时候比较要强,好听的说是要强,也可能是逞强,那份坚强呢,有时候也不太真实。比如说,有时候别人帮助我,我总是说,我行。我有一种担心,我的潜意识里,从来就没觉得自己有多强,但是我表现出来的是很强,内心深处有一个意念,就是说我们俩能过多久,万一有一天他不在了,他走了,谁来管我呢?那个时候我找谁去?我不能让自己变得伸手就要照顾,张嘴就求帮忙,所以我要自己做。”曹雁安静地说了这么一长段告白,说这段话的时候,她的脸上时而沉静,时而泪流不止,时而轻快地一笑,表情里的滋味,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曹雁是一个很勇敢的人,也许她总希望这段婚姻能够坚持着走下去,所以她总表现得比较要强。也许,正是这种要强,成了他们婚姻生活的一道屏障,这道屏障,给她带来了生命里的另一种疼痛。“后来有了一个爱情的结晶是吗?”我把话题引到了孩子的身上。“对,后来我想我要生一个孩子。当时他三十多岁了,我要给他留一个后代。但是我到医院以后,医生说你最好不要孩子,因为你的骨盆是畸形的,而且你个子这么矮,那孩子往哪装?但是我觉得我还没生呢,你怎么知道我不能生?我可以开刀,可以剖腹,我想试试。”在那段不算很和美的婚姻里,尽管有很多风险,曹雁还是坚定了要一个孩子的念头。也许,有了一个孩子,她的婚姻就能找到一分念想。曹雁的身体条件很不适合生育,怀孕的日子里曹雁又多了一份疼痛。“我怀孕到六七个月的时候,腿肿得很粗,就像那大象的腿,而且还特别容易摔跟头,我原来摔跟头怎么摔都没关系,摔倒了不就是掸掸土爬起来吗?但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我摔跟头时身体就本能地向侧翻,生怕把孩子磕着了。”曹雁说,跌倒的那一瞬间,她大气都不敢出,也不准别人搀扶,就在原地静静地待着,等三四分钟,听有没有胎动。直到听到胎动才放心地爬起来。“我经历了十次手术,只有一次手术是最骄傲的,因为我有一个产品问世,就是我女儿。”疼痛不负有心人,忍受了无数次的疼痛之后,一个小生命即将诞生。但是,小生命诞生的那一刻,她又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疼痛。“我不希望瘸妈妈养个傻孩子。”由于身体条件的原因,曹雁的生产只能采取剖腹产的方式。由于担心打麻药会对孩子的智力造成影响,曹雁拒绝了全身麻醉的开刀方式,同时由于自身的畸形,使得腰部麻醉也很难实施。在这样的情况下,曹雁唯一能够选择的,只能是在不麻醉的情况下实施剖腹产手术。刀子在肚皮上划过的那一刻,疼痛是剧烈的。她的手下意识地想要胡乱抓些东西,虽然她的双手已经被绑住,什么也抓不着;她的头拼命地扭动着,死命地蹭着枕头;她的牙在拼命地咬着嘴里的手绢。手术撕心裂肺的疼,她拼命地忍受着、坚持着,坚持等着听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当孩子终于哭出来的那一刻,她便什么也不知道了。在这样的疼痛中生出了女儿,但女儿却没能给自己的婚姻增添多少亮色,他们夫妻间的问题依旧存在。于是,在女儿七岁的时候,曹雁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婚。经过了千辛万苦,曹雁终究没能保住自己的婚姻,生活把又一层痛苦无情地扔给了她。面对与日俱增的疼痛,她能顶得住吗?从办学中找到一份快乐离婚前后,曹雁已经开始办学校的准备工作。“当初的那张脸我一直都没忘记。”回忆起办学伊始,曹雁这样说,“我在试办的时候,在月坛体育场对面,找了一个背阴的地方,搭了一个长桌子,等了一上午,来了四个人,是从这儿路过的。(他们)看了看我们的简章说,嗯,这儿还有个学校?怎没见牌子呀?你是哪儿的啊?我说我就是这个办班的人。(他说)噢,你什么学历啊?学校办了几年了?你的教龄多长啊?三个问题问得我脸上全红了。”就这样,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曹雁开始了艰难的办学之路,她用一颗永不放弃的心去打动老师、家长和孩子。为了请到老师,曹雁架着双拐,一家一家地跑。朋友托朋友,拐弯抹角、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她说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请连德枝老师,那时候连老师很忙,曹雁找过她一次,她说要考虑一下。曹雁知道她在犹豫或者是推辞,于是不死心,又再次去请。第二次去的时候,曹雁记错了门,等她架着双拐好不容易爬上五楼,人家却说连德枝在旁边那个门。没办法,只好辛苦地从五楼下来,再次爬上五楼。这一次等爬上去的时候,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连老师来开门,非常感动,说:“我一定去,你千万别再爬楼了!”曹雁说,连老师从头到尾只说了这么一句话,而且重复地说了好几遍。就这样,凭着一股韧劲,曹雁架着双拐,爬着楼梯,硬是请来了一位又一位老师,也说服了一位又一位家长,学校终于办了起来。就在学校方兴未艾的时候,曹雁一次次考虑自己并不美满的家庭:离了婚的丈夫还会回来吗?关键时刻女儿起了作用。那时候电视里热播一部叫《单亲之家》的.电视剧,她们娘儿俩常一起看,女儿被电视里的故事情节感动得掉眼泪,曹雁联想到现实中自己的身事掉眼泪,娘儿俩常常哭成泪人一般。在女儿的怂恿下,曹雁拿起了电话:“我这个人是不好,脾气也不好,性格也不好,但是有一点,你了解我,我也了解你,咱们还是回头吧!”就这样,在香港回归的那天晚上,他们的爱情也回归了。然而好景不长,终究由于改变不了彼此,性格的原因还是没能让他们的婚姻走得更远。经过慎重考虑,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分手。从离婚到复婚再到离婚,一路走来,曹雁的身心疲惫不堪。“我想把过去都抛到脑后,全力以赴做好学校。”婚姻中的又一次疼痛依然没有让她变得脆弱,经过这次婚变,曹雁决定把全部身心放在学校。“现在我的学校,教师和工作人员一共六十六位。”说起自己的学校,曹雁的脸上重新洋溢出快乐的神气。“骄傲!”曹雁说每个月月末她都会给学校的老师发工资,发工资时她非常高兴,非常骄傲。她说,通过办学,她能体会到自己是一个对别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她能在身体残疾、家庭不美满的情况下给别人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一起来托着学校、一起共事,自己感觉非常快乐!经过十年摸索,曹雁创办的爱星少儿业余特长学校已经拥有六十个班级、六十六位教职工。曹雁是这个学校的校长,也是学校的员工,是学校唯一的残疾人。几年来,曹雁一边办学,一边自学。她2000年取得了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学历,2003年完成了北京师范大学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学习。目前,她还在自己精心营造的温馨的新家努力充电学习。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经历了接连的疼痛后,曹雁的生命定将迎来绚烂的华彩。陈燕:听出来的世界、捡回来的性命。陈燕的妈妈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到了山西,后来又到陈燕姥姥的老家去投奔舅舅,之后在当地结婚。结婚第二年生了一个女孩儿——陈燕。在陈燕三个月的时候,爸爸无意中发现了女儿的视力有问题,就抱到医院检查,结果是:先天性白内障!医生说等再大一点儿的时候来做手术,但即便做完手术,视力也达不到0.1,也就是说,她连视力表上最大的字母都看不清!孩子竟然是个瞎子!爸爸妈妈无法承受这个巨大的打击,加之当地流传着一句话:谁家生了看不见的孩子就是上辈子缺了德。父母受不了这样的风言风语,最后无奈地决定放弃陈燕这个不幸的孩子,再生一个健康的。不久,妈妈再次怀孕,于是,他们决定把陈燕丢弃到村边的河坑里。就在这时,恰巧姥姥从北京到山西看女儿。姥姥说:“好歹是个生命,如果她病了,自己死了,谁也没办法;咱害死她,绝对不行!”其实,当时的陈燕几乎已经处于被放弃的状态:不给奶吃,一天只有几块动物饼干,她饿得连哭的劲儿都没有。姥姥看孩子太可怜,既担心她饿死,又怕女儿女婿真把这小生命给扔了,索性把她带回北京,自己抚养。陈燕生下来原本就小,仅仅四斤多重,再加上这段时间爸妈近乎放弃喂养,以致已经五个月大却连脖子都直不起来,甚至连哭都不会:谁见到这孩子都说养不活。姥姥却说:“只要我有一口气,就不放弃她。”为了照看小陈燕,姥姥把街道工厂的工作给辞了,靠姥爷的工资养活一家人。姥姥给陈燕订了牛奶,还天天给陈燕吃鸡蛋,这些都是那个物资普遍缺乏年代的稀罕物。过了两个月,陈燕就长得又白又胖,邻居们都不敢相信那样一个孱弱的小生命还能活下来。在陈燕八个多月的时候,姥姥带她到同仁医院做了左眼手术,十个月的时候又做了右眼手术。两次手术都恰遇医院没有床位,姥姥只好抱着小陈燕坐在走廊里。因为怕孩子抓眼睛,这两次手术,姥姥每次一抱就是七天七夜。纱布拆了,孩子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但还是模糊的!陈燕告诉我,别的孩子生下来就能看见物体,而她到了十个月才“看”到;其他孩子在六个月的时候就能认人,陈燕“看”别人长得都一样,因为这个世界在她眼中只是模模糊糊的光感和色彩,不是具体的影像。但是,虽然只是一只眼睛和0.02的视力,可毕竟那是一只有了光感、能分辨物体颜色的眼睛。
编辑推荐
《勇敢的心》八年了,数得清的四百多期节目,数不清的情感体验。感谢每一位真情人物带给我们的各不相同的感动!感谢他们每个人都有的勇敢的心,在成就他们最好的自己的同时,也给予我们力量,成为我们迎接挑战、战胜苦难的最真实的榜样。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