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楼万岁

出版时间:2006-2  出版社:知识出版社  作者:孔庆东  页数:316  
Tag标签:无  

前言

  地种多了,就有涝有旱;菜炒多了,就有咸有淡;手牵多了,就有恩有怨;书写多了,就有丰有歉。  一转眼,连写带编,我已经出版了十几本被叫做书的印刷品了。尽管好心的媒体热烈吹捧,善良的粉丝天天夸赞,但是我自家心底明白,每本书里都不乏水分、差错和谬误。除去那些胡搅蛮缠不识数的酷评家以外,也有若干正经师友和读者或直言或委婉地对我进行过批评指教。比如高远东师兄就点出《四十不坏》一书里的可读性文章明显少于以往之作,我当即俯首承认。我过去经常以所谓“主打”文章的一俊遮百丑来辩解和宽慰,可是随着“孔氏书目”的不断增加,许多普通读者已经开始搞不清哪些是我的文字了,甚至有个别网站把李零老师的力作《花间一壶酒》误认为是我的,令我汗颜久之。每每有读者来信索求某部已经绝版的拙作,更有读者抱着七八种我的书来找我签名,并追问还有什么“大作”。我想起高尔基在书店当学徒时,看到老板用各种《圣经》和《赞美诗》的版本去欺骗读者就良心不安。我也想赶快整理一下旧作,删繁就简,莫再误导良民。  于是便萌生了编一本精选集的歹念。我把以前的《47楼207》、《空山疯语》、《井底飞天》、《黑色的孤独》、《口号万岁》、《四十不坏》这几本流传得比较滥俗的“杂文书”精兵简政了一番,选出其中影响比较大、流毒比较广的一批麻辣烫文章,合成了这部所谓精选集。精不精,要由读者说了算,因为有的文章,老李说好老陈说差,我就一概以“影响很大”给收了进来。因为不愿意另外取名,就羊头嫁接狗肉,弄了个投机取巧的简称——《47楼万岁》,也算是讨个口彩吧。  为读者着想,一册《47楼万岁》在手,上述那6本注水的滥书基本不用再买。不过声明一点,我的评论韩国和评论金庸的文字这里没有选,因为前者有源自《独立韩秋》的《匹马西风》,后者有《金庸评传》和《笑书神侠》,再选就重复了。故而本选集的特色是:以天真加纯情为鸳鸯锅底,涮的是荒诞肥牛加糊涂上脑,外配鲁莽小料和辛酸醒酒汤,只管开胃,不管减肥。不怕撑着的您就下家伙吧。  编排这部选集时,我不顾家务劳动繁重,努力克服中年痴呆症,校正了许多错别字,恢复了被书商和编辑删去的若干词句——比如他们把“庄谐杂出”弄成了“和谐杂出”,还有一家出版社里没有一个人知道“昆乱不挡”这个词,认为是我瞎写的,非要给我删掉,气得我离家出走多日。总之我是力求经典一些,万岁一些,起码要比北大那座47楼长寿些啊。记得被中央电视台“名校名师”栏目专访时,主持人最后使了一招请君入瓮,让我用“那该多好啊”说一句话,我挠了挠头,说的是:“假如我是全中国最差的老师,那该多好啊!”现在我则想说一句:假如这不是一部选集,而是十多年前我一出手就写出的第一本书,那该多好啊!乌拉!

内容概要

  我把以前的《47楼207》、《空山疯语》、《井底飞天》、《黑色的孤独》、《口号万岁》、《四十不坏》这几本流传得比较滥俗的“杂文书”精兵简政了一番,选出其中影响比较大、流毒比较广的一批麻辣烫文章,合成了这部所谓精选集。精不精,要由读者说了算,因为有的文章,老李说好老陈说差,我就一概以“影响最大”给收了进来。因为为愿意另外取名,就羊头嫁接狗肉,弄了个投机取巧的简秒——《47楼万岁》,也算是讨个口彩吧。  《47楼万岁》所有篇章来自一百多万销量长销书《47楼207》和《口号万岁》、《四十不坏》等近几年畅销书。系孔庆东作品精选,特色是以天真加纯情为鸳鸯锅底,涮的是荒诞肥牛加糊涂上脑,外配鲁莽小料和辛酸醒酒汤,只管开胃,不管减肥。

书籍目录

自序一 北大啊北大北大情事知我少47楼207四院诗社成立宣言北大四博士北大情诗一束闲话《启明星》鲜活的恐惧怎样做个北大人蔡元培的矛盾二 故乡啊故乡遥远的高三·八十八天大楼的棋老刘家跟父亲蹲牛棚三 狼狈不堪的日子孔庆东十大罪状骑车上班四十不坏毛巾诔孤行影自迷醉婴我不幽默我现在怎样做老师四 嬉皮笑脸的悲伤梦想中国不再做梦分配狂想曲怎样学语文圣诞与荒诞厨师与餐师答客十八问20世纪的合作百年回眸看女装五 一本正经的胡说口与万岁人文学者的道义身份天将灾之语不坑不死不休我遇到的歪理邪说何为幽默知识还在,力量呢……六 光荣榜上的黑名单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把以前的《47楼207》、《空山疯语》、《井底飞天》、《黑色的孤独》、《口号万岁》、《四十不坏》这几本流传得比较滥俗的“杂文书”精兵简政了一番,选出其中影响比较大、流毒比较广的一批麻辣烫文章,合成了这部所谓精选集。  ——孔庆东  本选集的特色是:以天真加纯情为鸳鸯锅底,涮的是荒诞肥牛加糊涂上脑,外配鲁莽小料和辛酸酒汤,只管开胃,不管减肥。不怕撑着您就下家伙吧。  ——孔庆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47楼万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终于看完《47楼207》了,起初我早就想看是因为对北京大学的憧憬。
      最早关注孔庆东是因为对他的博客关注,后来才慢慢更多的知道他在百家讲坛对金庸武侠的讲解,很喜欢,于是就一直关注他的博客。10年高考前后,看的博客最多的除了胡歌就是孔庆东,知道他是北大中文系的教授,我就一直羡慕,幻想那片象牙白塔。
      总想通过各种渠道去关注北大,他的《47楼207》就是以北大为中心写的散文,小说,杂文等等。我本以为全是关于北大的,没想到其中也有一些文章我是完全看不懂,看不下去,上世纪70、80、90年代的社会,文学小说诗歌评论,读起来难以下咽,甚至味同嚼蜡,尤其第四辑《艺苑走笔》。不过也有一些出彩的。第一辑《野腔无调》,还有第三辑《华山论剑》,关于中学生生涯的《遥远的高三·八》很精彩。有些是根据北大奇闻轶事写的虚构小说,悬疑惊悚,读了感觉这不像北大那样的学术气味十足一样,或许是我自己一厢情愿的幻想,真正的北大也和其他大学一样有现实,荒唐,无聊,并非全部我心中乌托邦似的理想国度。
      强忍着看完这本书,终于觉悟还是更应该先看看一些文学经典原著。
  •      总有人想算革命的账,从完全否定“文化大革命”,到否定土地革命、国民革命、文学革命,只是还没有人敢公然否定民族革命。事后的诸葛亮正越来越多。他们指点着革命的背影胡说假如不革命就会如何如何好,假如当初不那么激进,再保守点、再中庸点,今天该是多灿烂。这些糊涂的人不知道,假如可以不革命,当初有比他们更英明的理论家在,根本轮不到他们在今天来指指点点。没有人喜欢天下大乱,你杀我砍,没有人喜欢阿Q式的革命。鲁迅对革命以后的个人命运是那么的悲观,但他却毅然迎向了革命。因为什么?因为天下大乱在先,革命是把这大乱亮出来进行整理,让它从乱到治,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不革命,革命是要人活,不是要人死。在1921年的中国那种万民号啕的国度里,中庸、静穆、温和,实质上是杀人的代名词。面对奄奄一息的民众和民族,让他们等待改良,如同涸辙之鲋等待西江之水,如同让大出血的病人慢慢喝点保健饮料。历史是没有耐心等待博学的理论家们的万全之策的。阿Q时代的中国,不革命,就毁灭。改良不是没有试过,不是戊戌六君子被杀之后就被堵住了嘴巴?改良者一直在说话,在行动,甚至帮助反革命去镇压革命。但改良主义自身的历史证明了自身的谬误。中国100多年来死于革命的人固然不少,但死于改良所耽误和暗害、虐杀的人恐怕更多。愚蠢、质朴的阿Q其实是能不革命就不革命的,就在他向往革命时,也认为那是杀头的罪。“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然而阿Q终于被逼得到他一向仇视的假洋鬼子那里去“投降革命”,可见,命是非革不可了。
        ……
  •      如果只了解他的近况,你绝对不会翻看他的旧作,其实蛮有阅读激情的体验的,47楼207甚至都影响过韩寒,他的内力可以从这本看似小说,其实是小集子看出来,其才情的喷涂仿佛只有妖孽中的冯唐祭出秋水的眼神才能压的住,所以一个人不代表从前,而从前也不能决定以后他会走什么路,从一开始的正说鲁迅,就让人很有印象,在回家的过程中,花了几天加上旅途的时间就看完了孔醉侠的这部小品文,让人笑的前仰后合,后面的三个故事新编,真得魔幻现实主义之精髓。
      
       所以,对人品有时候和文采这种东西真不相关,那只能代表当下。
      
      
      
  •     这本也是当年看过的书,但是这次再看,似乎不是当年的样子和当年的味道。这本书已离我们算是久远,所以看看颇能体察出当年的那些味道和流行。这本杂集,是老孔的成名之作,当年的孔和尚尚不是现在这般“哗众取宠”,写的是真性情,回忆也是朴实却真情流露。老孔有很强的北大情节,所以文中出处显现着他对北大的那种最真挚的爱。老孔也不愧为是北大的高才生,行文用字简练深刻,没有累赘。我猜,其中很大一部分文章就是像我们大学时一样的练笔作业,但其水平确实我辈望尘莫及的,足见其基本功的深厚,还有要感慨那个时代的才人辈出啊!
  •     这算不上书评,只谈读感。
      “47楼207”和“北大情事”这两篇读起来确实有趣,各种英雄人物色彩鲜明,故事也都是妙趣横生,我相信读的人都觉得太短了,很是不过瘾。
      里面关于“假如没有电视”这篇不敢苟同。孔先生只看到了电视的正面意义,但没有发现电视也是改变我们思想的“催眠机器”。电视的发明是为了传播“某些人的某些信息”,这些信息的内容我们不能选择,只能选择接受与否,而有些信息的真理性有待检验,久而久之,电视就成为了“某些人”的代言人,现在的人们也更愿意接受这种方便、快捷的知识来源,不分真假,照单全收。电视的发明是一种文明,如果只看到文明,没看到利弊,那电视看不看就要好好想想了。
      这里面我最喜欢的一篇是“生命失败的微妙”。生与死不仅是诗人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大命题,也让很多包括文学、哲学在内,一直给予不同的面目出现。它到底是什么?它不单单是活着或者死亡,我想生命是神秘的,也是感性的,更是微妙的。这里的“微妙”都是从诗人的精神世界来分析,对于顾城的死,海子的死,外界是震惊的,不理解的,更为这些诗人的死赋予了一种特殊的象征意味。这多么愚蠢,如果在现实世界中苦苦挣扎,那死已不是死,而是生。正如该篇后面写的:“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已与我无关”“他不是去死,而是去生。”“生命是注定要失败的。”生命的确注定要失败的,而有些人以这种姿态被生命一点点蚕食而浑然不知,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着微妙的生命,因为生命正在嘲笑着卑微的我们。
  •      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翻完了孔和尚的《47楼207》,挺久以前就知道这本书,以为都是描写很普通的大学生活的文字,就没有想法去看。而且就作者而言,孔和尚的长相也让我没有最初的意愿去看他的作品。一周前去图书馆,寻觅钱钟书的书,无奈图书馆的数目检索系统和图书的排放都不给力,一直没有找到钱大大的书。无意间发现了这本孔和尚的书,翻了翻目录,来了点兴致,就借回去了,打算用一个星期的时间翻翻。
       每天50页的速度,看得也不算快,但是对自知对这本书也没有很深刻的看法,对孔和尚的认识也只能从这本书里很浅薄的得到。
      翻完本书,也只有《47楼207》和《北大情事》让我眼前一亮,今儿又把这两篇看了一遍,还是有新鲜感。觉得这两篇突出的原因纯属是因为本字写的漂亮,搞笑的功夫让我佩服。可能就像主流的说法吧:孔和尚的搞笑远远好于搞学术,是个才子,但是距离大师很差的很远。其他的文章只能说是普通,有的还看不下去,颇有充数的感觉,但是也不至于是滥竽啊!另一篇描写学生时代生活的《遥远的高三八》,可能是因为记忆尘封地太久的原因,读来并没有什么感觉。
       文中还深深体现的是孔和尚对金庸的强烈的崇拜,还有对北大的爱和抬高。恨不得认金庸为奶爸,恨不得在北大燕园里乐X呵呵得活一辈子。觉得金庸的一切切都好,北大就是中国精英的唯一集中地,世界上最大不敬的事就是不读金庸或者是觉得金庸有一点点的瑕疵和觉得你比北大的最次学子牛逼。
       我眼中的孔庆东,在永恒的时间中只是那两篇《47楼207》和《北大情事》。
  •      孔大和尚写的东西真的很得味,貌似在高中看过一篇文章好像是清华一牛人仿孔大和尚的文笔写的一篇关于他们宿舍的文章,当时洒家惊为天人,10年的某一天洒家突然想到了47楼207,果断买了一本回来瞅瞅,看的洒家是欲罢不能,近段时间又买了他的《四十五岁风满楼》瞅了一小半,倒是记住了他的人生准则: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初犯我,我让三分。
      人再犯我,我回一针。
      人恒犯我,斩草除根。
  •     我是本着学习的精神看了这本书。
      不过实际的结果却不像最初设想的那么好。
      我知道这教授爱骂人,不过我还真就不怕得罪人,我是个不怕被狗咬的人。大胆的说说读后感吧。
      你说搞笑吧,我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值得笑的地方。或者这么说吧,你要玩幽默,就痛痛快快的给读者献上愉快的文字。可是你去看看相关类似回忆性的搞笑作品,你就知道,这个被他们老师称作所谓回忆录里面写的最好的文章是那么的无聊。单就这个回忆录搞笑来说,你就不如人家《此间的少年》,更比不上《理工大风流往事》。至于王小波之类的名家作品那更是望尘莫及了,连人家的尾气灯都看不到。你在搞笑方面还真就缺少一点东西,学名应该是叫“天赋”吧。就是爱因斯坦说的百分之一的东西。你说人家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写的东西比教授强了不知道多少。文章放在那里,自己去看一对比就知道了。也就是说,前面那些以搞笑为主打基调的文章根本不值得一谈。
      然后就是一些书评之类的文章,更显得无聊。现在的电视剧是“戏不够,吻来凑”你这是“文不足,瞎胡诌”。想要有点侠的风范,却没有人家的那个神气和感觉。想要显示一下教授的学术水平,却适得其反,也就是知道一点格式写写字罢了。你说哪里好?想飘逸的感觉又放不开,想别出心裁却无奈没那能耐,于是在不三不四不伦不类之中,闹了那么多的文字出来吓唬人,小说不像小说,纪传体又没有那么多光彩的事情或是能发人深省气人心智的东西拿得出手。只是在那里一直在不断的暗示或者明示,人家可是孔姓后人,自称夫子,一袭长衫,随风飘扬,带个传呼机,却还要故作清高,时不时的显示一下,曾经是北大人,曾经是文科状元还是什么,貌似牛的不得了。可惜的是让人读来觉得十分之肤浅。本来我对北大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可惜,可惜
      也就是说,你这文章拿出来,要教育意义没有教育意义,说是回忆录却又多了许多不着调的东西。说是搞笑没那个能力,文采方面,哈哈,不说了。要不是知道是名人写的,单单看文字的话,那我真的不好意思评价了。
      我记得好像是毛主席曾经说过,有人的文章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倒是有一点还是能感觉得到的,就像许多人写文章一样,里面都有一种“气”。这个文章也有,那是“流氓气质”。单从骂人这方面来讲,就很难入流。包括人,包括书。我不是信口雌黄。我也不是禁欲主义者。人都有怒气,但是要看怎么发泄哇,起码自己要注意一下哇?人家孔老夫子也是骂人的,“老而不死是为贼”这是对好朋友说的,“朽木不可雕”这是对学生说的。很显然,没有一句是针对人家的先人的。孔门重孝道,对自己的先人要尊敬,对人家别人的也不能那么不客气吧?你打不到老孟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但你起码不应该直接就问候人家先人吧?自己在文章里写了个书名还不让人家别人用了,说是侵权之后就要问候人家的先人。难道你对自己的先人也是个这态度?直接上来就要“操、日、滚!”?!世间的愤怒有很多,有君子之怒,也有流氓之怒,很显然,现在很少有君子了,包括教授的行列。
      所以你看看你最后说的那些话,这本书已经卖了多少多少,多少年之后如何如何。你说你不知道自欺欺人么?有意思呢?书的好坏不是自己说了算的。你看看那些传世著作,人家里面的思想境界、文字内涵,对人的益处有多少?你这文章看了以后呢?反作用会有很多。都这样了还怎么好意思说?
      读书就像与作者在谈心。而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与不善人居的话,唉……
      人如其文,文如其人。读者不可以不慎。
  •     前几天文人推荐了这本书,说是很好开。开篇47楼207的确妙语横生,体现了孔庆东深厚的文字功底。后面几篇,寓意过于明显,只能说是敢于直言,其他的倒也与其他书没有太大区别。我一直觉得,自己写不出更好的,就不该批评别人,可是这本书中间的文章,也的确平平无奇。直到最后一篇,遥远的高三八,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冲着这最后一篇,我给了五颗星。
      妙笔连珠,让我回想起,当年,我也有个高三二。小绿总是穿绿色的衣服,所以,虽然是班主任,还是被我们率先起了外号。小绿讲政治很好,逻辑清楚,让我第一次感觉到,除了数学,文科也有逻辑的存在。老朱史地政通吃,不喜欢在自己班呆着,就喜欢来我们班,监督我们。大概他觉得,我们班比较有希望吧。毕业班会的时候,老朱照了张照片,笑眯眯的看着我们,照片上配了一句话:我在北大门口等着你们。如今回想,那是多么厚重的寄予和期望啊!老娘的数学课,永远轻松愉快,她喜欢看我在下面偷偷做五三,还在卷子上写评语,说我最近的进度很好。
      鲤鱼一直是高高在上的班长,巍巍成了高中毕业后和我关系最好的男生,还有老历的地理很牛,无论我问什么,他都知道。那时候,ml经常来班里找我一起吃午饭,尝尝在期末考试前,我让她给我补习生物。
      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高中真的是人生中最惬意、开怀的时光
  •     北大醉侠的胡言乱语
      
      
      
      “草原部落”黑马文丛主编贺雄飞先生称《47楼207》一书的作者孔庆东“这厮的文章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愤世嫉俗,尤其是在《北大往事》中写了那篇有名的‘47楼207’后,其文不胫而走,传媒称之为‘继钱钟书以来真正的幽默’,学界誉之为‘北大的马克·吐温’,让人好生羡慕。”又说“庆东文章的筋骨是对现实的批判,寓庄严于荒诞,寓荒诞于庄严,让人余味无穷。全书处处散发着这样智慧的光芒,引发人遥远而真切的理性遐想。面对孔庆东的诱惑,任何男人和女人都不能自己。”
      
      看来贺雄飞先生深得广告效应之三昧,将钱钟书、马克·吐温一中一外两顶大高帽戴在孔庆东的头上,孔庆东想不红也难了,果然不愧为图书策划大师。然而灯下细读《47楼207》一书,才知全不是那么一回事,闻名不如见面也。《47楼207》有五辑,分别为“野腔无调”、“指鹿为马”、“华山混剑”、“艺苑走笔”、“道貌岸然”。读“47楼207”、“北大情事”、“风流大寻呼”等几篇文章,你确实会觉得这个“野腔”的确不是一般的靡靡之音,真有让人心悦诚服的地方。尤其是“47楼207”一文于幽默中见性情,文字风流倜傥,可读可赏。可惜的是余下的大部分文章却写的平淡无奇,甚至有些琐碎无聊了。虎头蛇尾又于孔庆东之文见之。
      
      在“咋教育孩子”、“厨师与餐师”、“燕园血”、“一场没有问号的辩论”、“高考制度之我见”、“不识菜谱为哪般”、“知识还在,力量呢?”、“我的健身法”等文章中,你根本就看不到马克·吐温式的机智与讽刺,也看不到钱钟书式的幽默与冷嘲,你只看见“北大醉侠”不知所云的涂鸦自语与文字梦呓,难道“北大醉侠”真的喝醉了酒?我有些为他惋惜,这种极其拙劣的习作何必拿出来丢人现眼呢。假如《47楼207》只有薄薄的一册,那真不失为一部有趣味的好书。古人有云:山不在高。其实文字也不在多而在于精也。好端端的几篇文章被太多的四流笔墨所糟蹋,真是可惜。
      
      孔庆东的成名作是“47楼207”,在这篇妙趣横生的文字里,你可以读到让人捧腹大笑的笔墨,你可以看到鲜活而生动的大学轶事,这是与主流人生完全相异的一种姿态与立场。正如结尾打油诗所云:“同住三载情意长,一哄而散走四方。强忍双泪面含笑,却道天秋好个凉。”然而在“华山混剑”里,面对金庸小说时,孔庆东抛出“批判以强凌弱的民族霸权主义”、“精心塑造少数民族的英雄儿女”等等板着脸孔的论文时,那种《47楼207》式的幽默与旷达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你只有感慨,所谓的“浪漫宣言”只不过是 “北大醉侠的写作”里的三、五篇而已,余者可以做墙纸矣。
      
      “孔庆东将杂文写成小品”(草原部落酋长贺雄飞语),却不知鲁迅先生早已把杂文写成小品了。炒作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但过分的吹捧依然让人愤怒;在一个文字垃圾成堆的时代里,我们有理由拒绝那些苍白无聊的梦呓,那些不知所云的胡言乱语,呼唤美文、呼唤思想华章、呼唤匕首、投枪的到来。这时候拒绝阅读某种文字垃圾就成为我们的立场。读,还是不读?我们需要自己的眼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所谓“黑马”如果都是这样的模样,那确实可以让我们“肃然起笑”的。文字书写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我们对文字书写应该有一种敬畏之心。
      
      出书绝对是一件愉快的事,虽然不一定能够长存百世。但倘若书中的内容经不起简单的推敲,收入许多无聊的习作,那出书却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了。书本来是精华文字的荟萃,本是思想火花的怒放,现在却变成了无聊文字的堆积与展示台。在这样的时代里,一位真正的写作者,他必然应该抗得住寂寞与孤独,在浮躁的现实里坚守良知,在黑暗处燃烧起思想的火花。他应该以笔为旗,对社会现实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与呐喊。有学者云:知识分子的本质就是怀璧其罪。真正的写作者同样如此。
      
      读完“北大醉侠的浪漫宣言”,为其中的精彩文字拊掌叫好,为其中的性情流露拍案叫绝,更为其中的垃圾文字痛心愤怒。我的朋友王怡兄曾经说过:“该愤怒的人如不愤怒,不该愤怒的人就抢着愤怒。”如此,俺还是保持愤怒吧。希望孔庆东下一部书里会多一些值得推敲的文字,或许到那时可以“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幽默里赏华章。”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 互联网带来了写作的自由,同时也带来了写作的泛滥(即垃圾性文字的大量产生)。在一个谁都可以写作并发表的网络时代里,其作品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这个时候,智慧与思想决定着写作的分量。轻,还是重?
  •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读了,只是记得当时读得捧腹不已,也许是年龄的原因,读起来有了很多不同的感受。那些同学,那些青春,那些往事,如烙印般留在每个人心中吧。
       只是我没有孔教授那么生动的文笔把身边的事情记载下来。如果写下来,有空的时候读读,也是很温馨的
  •      好像是麦家说过,一个人需要真正的悲痛,不然小打小闹的情绪会把一个人毁坏的。深宅大院里走不出硬朗的人。那么,这醉侠应该不是深宅大院里走出来的软骨头。
       好一个浪漫宣言,好一个恰同学少年。好像正应该是这个态度。用唱戏曲的态度来过人生,唱念做打样样认真严肃,少不了功夫。但要用看电视的态度来看人生,吃着爆米花,哼着小曲,谈笑风声,不必正襟危坐,只需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装一个傻子,想骂就骂,要闹便闹。痴痴傻傻骂了,闹了也没有人拿着君子的标准来抽打你。于是自己也落得个潇洒快活,运气好或许还捡个正直爽快的好名声。难的是,要用智慧的头脑装疯卖傻,首先要装的像,其次还要保证你的智慧足够抵制那些愚蠢和现实的诱惑,免得弄假成真,真成了耍猴戏给人看的傻子。旧约《诗篇》里有言“要心里思想,要肃静”,是啊,心里要肃静,但是在这荒谬的人世间还是也顺势荒唐一点吧,免得过于正常让人看了笑话。生活如果还有很多梦想未灭,痴心未死,那过活可是除了饮食二字别无他事,可是过了青春热血的时候,之后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只是在过活而已,并没有了生活。也难怪《结婚十年》里那个热血青年周明华说“我可是情愿在战争里粉身碎骨,也不愿让琐碎的生活磨得一滴血不剩的。”
       这才终于明白血气于一个人真是太重要了,一个有骨气的,能承受得了悲痛的人才会真正的读懂梦想和现实,才会有真正的诗意和幽默感,那心里的浪漫和柔情才是与时日一起成长起来的,不会矫揉造作,也不会煽情图利。
       这也许就是我之前一直向往的骨气于外,诗意于内的境界吧。
      
  •     我还是很喜欢孔庆东式的幽默,这本书其实买了都一年多了。之前由于其他的事一直没看,现在得闲看到这本书就不敢移开了,从头看到尾。我的语言太过于朴实。借用这本书出版社的一句话来说吧:作者理性而又敏感地思索着人生、关注着世态,荒诞中肩着责任,幽默中透着冷峻,充满智慧与侠气,读之酣畅淋漓,过瘾至极。
       这本书让我对孔庆东时代的生活向往之极,羡慕他们那个时代学生的纯真与艰苦奋斗的精神。
  •     《47楼207》是孔庆东作品中一部块头不大,却分量不小的作品。“它以描写大学生活的《47楼207》开篇,以描写高中生活的《遥远的高三·八》压卷,一以贯之的是幽默,可谓是‘凤头’、‘豹尾’”,而中间那若干篇便是有名的“猪肚”。   先来说风雅方面,的确可说是一位“儒雅君子”。《看月》写得浪漫又富有传奇色彩,最后那句“又到月圆之夜”可谓余味无穷、韵味至极。不知这一轮明月中是否含有那“盈盈的,脉脉的”月。或许真是“此中有深意”。   而俗,却“俗”得如大千世界,无其不有。《风流大寻呼》中看似荒诞的语言,“却挣扎着向人们展示着人性的丑陋和卑劣”;而透过《你别无选择吗?》这样看似“非理性”的文章,却向学子们提供了一条中肯的、理性的选择,而孔庆东老师只谦虚地表示:仅以此作为参考。   但并非只能风雅一边,俗一道,文章往往是“雅俗共赏”才能称之为佳作、上品。而《47楼207》便是其中代表。   若按题材分,《47楼207》应属记叙文。描述了作者读本科时代的一些极具个性的人物。至今想来,仍忍俊不禁,仍引人深思。   他的作品,真真是让你“先是笑到要死,再是忙着深思”。   我所描述的这些,只是冰山中的一角,也因我个人知识的浅薄,尚不能对大师之作描写到位。若真要用一句话来给此书做个总的评价,那便是:“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      我是在图书馆里借的这本书,当时并非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找,只是不经意间路过时看到。北大的事,总能引起我的猎奇心,孔庆东这个名儿,似乎也在哪里听说过。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看过《47楼207》,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作者还是比较恰当的。这本书带给我快乐,但也仅仅是一时的快乐,就像看小品时被逗乐的感觉。总的来说,文章质量良莠不齐,比较欣赏的是“文苑走笔”那部分, 以及《蔡元培的矛盾》、《王瑶先生学术精神的启发》、《文学中的痞子》和《新加坡印象》几篇,还有几篇总感觉幽默过了头,反有油腔滑调之嫌。建议诸君读此书时加以选择,切莫青菜萝卜猪肉鱼虾统统往肚里咽。
  •     我不想,却也要功利地承认,我找孔庆东这篇文来看的初衷就是为了写书评。可是看了后又觉得难以评,当然我不是要说这厮文采有多么多么好,思想如何如何深刻,总之这么絮絮叨叨地聊同学轶事,聊武侠金庸,聊人性哲理,细细咀嚼来,便有难以搁置之感。人总能对有共鸣的的东西产生不同寻常的情感,回头想想,这种代入感便是可以寻找到原型的现实。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越是文弱之人,越喜欢英武豪侠;而粗朴豪侠之人,却往往渴望小鸟依人的淡雅温馨。正是江南人天生那多灾多病的身(笑),所以容易被这种生猛的侠气勾`引。大言不惭的说一句,这厮确实取悦了我,用他的尖锐和刻薄,用他的猥`琐和犀利,当然还有缺不得的幽默和学识。想来有人说我们这一代的文学朦人多爱争相模仿“先知”文学青年作家,诸如海子顾城三毛类是很有道理的,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他们无一不是建立在现实阅历基础上对人性的了解和剖析,万变不离其宗,文学总归还是要返璞归真的。而孔庆东在这之外又让我看到了其鲁迅的一面,荒诞的嬉笑怒骂背后隐隐藏着对卑劣的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思考,不好评。
      
       但我的劣根性就是,不好做的事也要做做看再说,至于之后到底会否引来卫道士的口诛笔伐,尚不在考虑之中,虽然这点可不是我喜闻乐见的。
      
       那么该结尾了,引用一下琼瑶的几本书名,取自孔庆东的排列法,算是有始有终吧,再来缅怀一下我转瞬即逝的感性:
      匆匆太匆匆,几度夕阳红,心有千千结,窗外翦翦风
      
      
  •      整本书,最让我有共鸣的就是那篇《永远的高三·八》,我也想说,在我的心里也有个关于学生时代的永远。
       这几天学生们都开学了,看到背着书包在大街小巷怀着既激动又郁闷的心情去上学的孩子们,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怀念。是啊,过去的才能称为永远的,因为已经变得不能改变了,已经随着时间的洪流永永远远的成为了各自心中那个或轻或重的历史了。
       谈起高中总是有说也说不完的话题,总是嘴角不自觉地就这么扬起了一个弧度,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他都是我们的私有的,不属于任何人的,回忆。
       每个人都有个永远的,或者更多。因为独一无二,所以要好好珍藏。
  •     孔庆东 了解北大的小窗口 余华 幽默 遇到了一个学问了得却并不特别拿自己当盘儿菜的性情豪爽的文化人儿 他是北大名教授严家炎的博士生以及著名学者钱理群的开山硕士
  •      孔庆东何人?——“这厮系关东大汉,膘肥体壮,侃侃而谈,诙谐幽默,声如洪钟,做朋友令许多热血女儿‘真的好想你’,写文章足可以治国齐家平天下。”
      
       初版快十年了,相信很多人读过这部“北大醉侠的浪漫宣言”,其中的那篇成名作《47楼207》至今广为流传,以致现在北大的47楼207也成了一景,“我也曾亲自带领电视台的人马,全副武装地前去进行过粗暴拍摄”。
      
       何以一篇看似流水帐的大学生活回忆录竟如此风靡?有人说它写得很搞笑,能逗人一乐的东西总是兴趣盎然的,又何以在年轻人之间更为津津乐道?我们这些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个“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吧,共同的生活,让我们有过一段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情谊,毫无顾忌的调侃,玩笑着互相攻击,那份单纯与默契是任何人生阶段都不曾有过的。我们留恋于那样的生活,惦念着那些个“狐朋狗友”,稍稍感性些的人也许都曾为那段日子涂抹过一些不成文体的只言片语,孔庆东只是用他的笔,作了我们的口,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老孔爱北大,骂里也渗着爱,就像身在其中的人总说她不好,出去了还不是要为她打得“头破血流”?你我何尝不是呢?老孔有北大人的骄傲,却口口声声说北大是挨千刀的,这娇柔的样子分明是个大闺女红着脸指着自己的心上人骂道:“你真坏!”这感情,刚刚地!
      
       这是本风格不一的集子,分为四辑:野腔无调、指鹿为马、华山混剑、艺苑走笔。有回忆、有感悟;有调戏文字之风,也有严谨规整之调,真真是“从来才大人,面貌不专一”。
      
       一个真实的老孔,一份真挚的爱,一本真正的好书。
      
      
  •   N年前读过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