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作者:刘元林 页数:269
内容概要
《中华美文书系·坡嗲:活在秦腔里的记忆》创意绘画方法齐全,奇趣手工分门别类。适用于儿童的课外娱乐与创意训练。适用于家长和儿童的亲子活动与启智教育。适用于教师的美术教育与室内布置。系统的内容循序渐进、教育与教辅的最佳选择、增值与娱乐相辅相成。
作者简介
刘元林,一九六六年生,陕西省周至县“坡嗲”人。一九八四年通过高考来到北京求学工作。经历简单,从学校门到报社门。职业新闻编采,业余写作。作品曾获全国散文大赛、《羊城晚报》杂文大赛等各种奖项。二○○六年在实名制博客网站博联社开设博客,二○○八年被评为“最具社会责任感博客”,二○一一年被授予“十大博客”。百度“刘元林”,即可找到其博客“元林的园子”。
书籍目录
序 走向坡嗲之路 第一辑 故土 坡嗲 二球(1) 二球(2) 儿话 耍媳妇 口口 指甲花 出朝 月亮娃儿 舅婆(1) 舅婆(2) 牛角泉 土壕 背枷 猪娃儿 割麦 火盆儿 烧荒荒 长虫 蛋柿 通穿 洋槐林 羽子园 大场 公路 瓜儿坡 马壳郎 楼观台 祭灶 杀猪 蒸馍 守先人 臊子面 搅团 浆水菜 走亲戚 社火 大戏 秦腔 年 家谱 小学 高考 王建辉 胡国祥 八娘 叶儿 大 妈 第二辑 旅途 蝈蝈 看客 公鸡 手机 头盔 闲妻 夫妇 女儿谷 艳遇 有事 记者 欧洲 欧洲 欧洲 小企鹅 第三辑 亲子 起名 男女 学语 人之初 撒野 童谣 作诗 玩笑 非典 提问 平安 一年级 慈善 馒头树 童年 父子 跋 活在秦腔里的记忆
章节摘录
坡嗲 “坡嗲”这个词,词典里没有,这是我故乡的方言,具体地说,是我的出生地——陕西关中地区秦岭北坡一个小村子的土话。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出了我们村,大概就没有这个词了。 转眼间,我离开故乡来北京求学、工作已近三十年。三十年间,我几乎每年都回去,我的父母、兄姊、亲朋和乡邻,都在那里;三十年间,故乡在变,乍看上去,与我早年生活的家乡相比,可以说面目全非;但表象之下,深层的习俗和观念,人情和世故,却还像村南的那座虎头山,牢固地持守着。 之前,我零星地写过一些回忆故乡的文字。去年十一回家,听说家乡要搞整体开发,整个村子的地都要被征掉,也许过不了几年,我们村子就要永远消逝了。于是,我就想为故乡编纂一部词典,借以纪念我印象中的故乡。 我知道,这样的村庄,在中国无以计数。但属于我的,只此一个。 就从“坡嗲”这个词开始吧。 坡就是山坡;这个“嗲”,词典读作dia,三声,是形容撒娇的声音或姿态,如嗲声嗲气。我这里只借其音——准确地说,你若读成四声,就是我村的口音了。 “嗲”的意思是“底下”。你把“底下”两字读快些,就是四声的dia。 坡嗲,不是具体的地名,而是一个地理概念,泛指一种特殊的地貌和地理位置。从地貌上讲,坡嗲不是山地,没有山地的崎岖陡险;不是平原,没有平原的坦荡开阔;也不是丘陵,没有丘陵的连绵起伏。但它又具有山地、平原、丘陵的所有特点,是三者混合杂糅的一种四不像的地形。 坡嗲处在秦岭山地向渭河平原的过渡地段。如果说秦岭是男人,坡嗲就是他的脚趾;如果说秦岭是女人,坡嗲就是她的裙边。这裙边或厚或薄,乍长乍短。 靠山非山,临川非川,低于南山,高于平原。雨过天晴,站在家门口,关中平原就是一本摊开的书,标题是飘带似的渭河,插图中就有如玉体横陈的乾陵了。坡嗲是准山地,山是石山,地便薄瘠,一镢头下去,硌硌尽是沙石。村民宅院,多以石头砌墙;田畴之间,码着一摞又一摞的石坎。石坎上散漫生长着高大的柿子树,是故乡的守望者。 ……
编辑推荐
《中华美文书系·坡嗲:活在秦腔里的记忆》内容循序渐进,难易结合。课外知识轻松融入,课余活动让学生娱乐放松。让孩子受到良好的美术教育,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