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作者:李迪 页数:260
Tag标签:无
前言
年逾花甲的作家李迪,两年之中七赴丹东两过春节,与普通民警同吃同住同值班,经过许多激动得不能入睡的夜晚,经过许多兴奋得奋笔疾书的黎明,终于将一本厚厚的纪实文学《丹东看守所的故事》摆在了读者的面前。该书的创作来源于2009年11月由公安部、中国作协共同组织的“中国作家走进公安监管场所”活动,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组织作家、艺术家走进公安监管场所。作家、艺术家们走进监管场所体验生活、搜集素材,从现实公安监管工作中汲取灵感、获得启发,创作出了一批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讴歌人间真情的文艺精品。 文学是心灵的一面镜子,是现实生活的提升,是充实精神生活,净化人类心灵的重要方式。《丹东看守所的故事》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作品讲述的是辽宁省丹东市看守所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感人事迹。丹东市看守所从所领导到普通民警都把被监管人员看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因子,把自己当做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用尊重抵消被监管人员的对抗,用爱心化解监管与被监管的矛盾,用人性化管理确保监所安全文明,保持了监所连续十年安全无事故的佳绩。至2011年7月,共收到各界群众赠送的锦旗124余面,实现了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佳统一,涌现出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王晶同志。2009年2月的一天,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到丹东市看守所调研后,动情地说,丹东市看守所硬件条件非常有限,但是在这种条件下,能够培养出王晶这样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警,能够收到这么多感谢信和锦旗,甚至是死刑犯家属送来的锦旗,证明丹东市看守所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性化管理,如春风化雨,感化了在押人员,也感动了他们的亲人。 公安监管工作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公安监管民警长年累月在特殊的环境面对一个特殊的人群,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思想压力非比寻常,他们用默默无闻的工作为警徽增光,为和谐社会建设出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青春无悔的壮歌,在风霜雨雪中体味着人间百态。李迪老师的眼光是敏锐的,他在文学作品较少涉猎的看守所发现了人类真挚的情感;李迪老师的眼光是深邃的,他从一件件普通的小事中观察到了公安监管工作的历史发展与进步。从《丹东看守所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管窥近年来公安监管工作发生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起点是在两年前。2009年4月15日,就在我国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一-2010年)》后两天,公安部党委总揽全局,着眼长远,召开了全国公安监管工作会议,明确了新时期公安监管工作的基本方针、战略目标、具体要求,理顺了长期制约公安监管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提出了推动公安监管工作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为公安监管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安部监所管理局总结公安监管工作规律,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管工作七条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管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教育、感化、挽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管工作的基本方针;保障被监管人员合法权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杜绝“牢头狱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管工作的鲜明立场;符合公安监管工作规律、科学规范执法行为的信息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管工作的“第一警力”;良好的基础设施、装备及被监管人员生活卫生条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管工作的基本保障;完善的监督检查、责任查究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管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封闭艰苦的条件下,公安监管民警负重加压,奋勇拼搏,建立和完善综合治理看守所安全工作机制,创新监所安全管理工作,突出加强对被监管人员的教育、感化、挽救,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行公安监所对社会开放,深入推进监所医疗卫生工作社会化……公安监管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这场变革的参与者,我深知公安部党委对公安监管工作的时代要求,深知人民群众对公安监管工作的殷切期望,也深知像戴晓军、王晶、魏红召等十万奋战在一线的普通监管民警和他们的家属,为了忠诚履行公安监管职责,为了让人民群众对公安监管工作多一分理解和支持付出了多少血泪与汗水。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像李迪老师这样为了还原生活的真实而勇于开拓,为了捕捉人间的大爱而乐于吃苦的文学工作者。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通过这扇窗,我们看到了一个常被认为是灰色群体的爱恨情仇,感受到了一个常被怀疑是冷漠之地的人间温暖。也许,只有在看守所这样模糊了美与丑的界限、融合了善与恶的交锋的地方,我们才能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人生的珍贵、人性的光辉。 希望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对新时期公安监管工作多一分了解,对公安监管民警多一分理解和支持,我们也真诚欢迎大家监督我们的工作。 最后,再次感谢李迪老师的辛勤笔耕和倾心创作。相信此书一定会成为公安监管部门与社会沟通的心灵之桥,从而让我们共同奔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未来! (本序作者系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局长)
内容概要
《丹东看守所的故事》由李迪所著,戴晓军所长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俺“家”那几百口子谁也不能出事!都是人!要让他们生活在希望中,人没希望就成了绝望。哪怕被判了死刑,也要在死前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不能让他带着怨恨离开这个世界。
王晶副所长说,面对女在押人员,一个管教三个角色:心理教师、医院大夫,再有一个是家长。作为心理教师,首先要通过谈话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她为什么进来?她有什么难处?你掌握了,就要像医院的大夫一样对症下药。在押人员无论年龄多大,来到看守所这种特殊的地方,都希望有人呵护她,理解她,就像家长对待孩子一样。进来的人过去很多是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假如她真有冤,就要为她申冤;同时呼吁社会提供帮助。不然她带着冤出去了,仍是不安定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看守所责任重大,管教责任重大。
《丹东看守所的故事》:这里是灵魂的改造所。时时刻刻,这里都有一双双善良的眼睛,关注着在押人员情绪的波动;有一颗颗热切的心,温暖着在押人员孤单的灵魂;还有一盏盏闪光的灯,照亮着在押人员回家的路……这就是丹东看守所。
作者简介
李迪,1948年生于北京。曾在云南生活十年,当过知青当过兵。1978年回京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工作。1969年发表处女作《后代》。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系中国著名侦探推理小说家。
先后创作出版《遥远的槟榔寨》、《野蜂出没的山谷》、《这里是恐怖的森林》、《枪从背后打来》、《代号叫蜘蛛》、《黑林鼓声》、《吊在窗上的魂》、《预审员笔记》、《红红的土地高高的山》、《在日本也哭也笑》、《第三条毒蛇》、《傍晚敲门的女人》、《(悲怆)的最后一个乐章》、《千里走双骑》、《豹子哈奇》、《贵妇兰惊魂》等中长篇侦探推理小说。
其侦探推理小说《傍晚敲门的女人》发表后,相继在俄国、法国、韩国出版,开创了中国推理小说走向世界之先河。
书籍目录
序
题诗
一、等你到天亮
二、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
三、管教郭军和三个死刑犯
四、戴脚镣的舞者
五、第111面锦旗
六、李所绑小绳
七、风中,那一把红雨伞
八、有一只小狗叫花花
九、死亡的消息在锤声中传递
十、戴所二三事
十一、穿蓝马甲的女人
十二、张俭捡捡捡
十三、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十四、鸭绿江畔的山
十五、有谁会记起你死去的生命
十六、年三十,那热腾腾的饺子
十七、阿萍,你听到了吗
十八、你这两个朋友谁重要
十九、追捕始于新婚之夜
二十、最后一片落叶
二十一、至少活着,还有希望
——来自女监的日记
后记:在这样的地方,写这样的人
章节摘录
玉珠气死了,跟你离婚! 西宝鸭子闭眼嘴壳硬,离就离! 俩人就这么离了。有个小女儿,判给了玉珠。西宝负责生活费。, 好好一个家没了。暖暖的鸟窝被一竹竿捅翻。 风里雨里,白天黑夜,一晃八年过去了。 玉珠带着女儿,起早摸晚。忙了外边忙家里,洗洗涮涮,点火做饭。西宝领着民工,披星戴月,搬不完的水泥,和不完的灰。一座座高楼立起来了,仰头望望,望掉头上的柳条帽。楼再高没他的,捡起帽子拍拍土,又朝新的工地走去。发钱了,大泥手捻了又捻,留下填肚子的,都给女儿捎去。中秋的月光透过破工棚照进来,西宝躺在狗窝样的地铺上,咬着干了三天的硬馍,想起女儿,想起家,想起孩儿她妈。女儿今年快十二了,长得像我也像她。老远见到就张开小手叫爸爸、爸爸……玉珠漂亮贤惠,心疼我也心疼娃。每次从工地回家,进屋就有热茶。一碗最爱吃的西红柿鸡蛋面香喷喷撒着绿葱花。这样难找的好媳妇,我怎么能下手打?这样想着,西宝掉泪了。他想复婚,他想回家,他希望玉珠能原谅他。 经过几次电话联系,又托人说好话,玉珠终于同意见个面。再三说,只是见个面,别的什么都不应。西宝高兴得如回到初恋,行,见个面就行!我请客! 见面这天,西宝翻出件干净衣裳。民工看他乐成三瓣嘴儿,问他今天高兴的什么?他说,今天高兴的就是从没有这么高兴! 瞧瞧,说了跟没说一样。 在小饭铺花二十九块八毛摆了一桌“豪华”的菜,两人见了面。饭还没吃,西宝就说,玉珠,咱们复婚吧!玉珠说,不是只见面吗?西宝说,我装不住话,咱们复婚吧!玉珠说,你还打仗吗?西宝说,不打了,不打了。玉珠说,我不信!狗改……话到嘴边又咽了。狗改不了吃屎,难听。西宝接过话儿,狗改吃狗粮啦!玉珠笑了。西宝还以为成了呢,不料玉珠又沉下脸,你难改。 得,面见了,饭也吃了。有希望,没结果。 出了小饭铺,西宝冲玉珠拍胸脯,我说不打仗就不打仗了。话才落地,一人高马大的家伙就横过来挡住玉珠,哎哟喂,鲜花儿插在了驴粪上,带到这么个狗食馆来也不嫌埋汰!说着就上手摸玉珠的脸。西宝火冒四丈,狮吼一声扑匕去—— 开打! 一仗下来,那厮才知撞上武林高手。满地找牙不说,还差点儿被抓瞎了眼。为这一传说中的鹰爪,西宝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法院以伤害罪判他八个月。因为刑期短,就留在看守所服刑。 丹东看守所月押量超过五百人。被判死刑的,等着死;被判长刑的,等着去监狱;刑期短的,留在所里熬。期满了就地释放。这其中,有身体健康的,也有带病的,甚至还有带艾滋病的!可想而知,要管好这五百来号案情不同前景各异的在押人员,像所长戴晓军常挂在嘴边的“俺家那五百口子谁也不能出事”,几十位管教要承担多大压力,付出多少艰辛——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西宝被分到管教魏红召负责的监室。自从进来,就没人给他送过衣物,也没人来看他,成了孤家寡人。但是,一个大老爷们儿,身体壮刑期短,按理不会有大问题。孤家寡人就孤家寡人,反正呆几个月就出去了,天高任鸟飞。 可细心的魏红召却发现,西宝很郁闷,少言无语,眉头紧锁。“不怕说这说那,就怕不说话!”这是魏红召的经验。在押人员有话不说,非憋出病不可。只有让他们说,听他们说,才知道他们想什么、要什么,才能帮他们、助他们。魏红召就找西宝谈心。你心里有什么愁事?没事。再问,还是没事。魏红召没放下,西宝缺穿的,他买来;伙房有好菜,他掏钱给添一份儿。监室里还有一个叫铁元的,进来时身上生个火疖子,晚上疼得睡不着觉。魏红召领着去医院看了几回也不行。魏红召不死心,到处打听药方、偏方,终于买到一种叫“独角膏”的膏药,用火烤烤,亲手为铁元贴上。一连几天,天天换。不嫌脏,不间断,硬是把病治好了。西宝看在眼里。一天,他主动找魏红召谈心,魏管教,你是好人,你有人性。你问我有什么事,唉,说了怕你也管不了。再说这事也不该你管,我自作自受。魏红召一拍他肩头,你说说,什么事?西宝就把心里话全掏出来。末了,巴望着两眼,你能不能帮着问问,她愿不愿意?八年了,我想她,想女儿…… ……
编辑推荐
《丹东看守所的故事》以人性化的独特视角,满怀激情地写出了这一鲜为人知的特殊环境里有血有肉的故事,催人泪下,引人思考,是近年来扎实深入生活而创作出来的非常有分量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是报告文学贴近现实的重要收获,也是用真实生动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权状况的文学报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