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

出版时间:2007年1月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作者:爱新觉罗.溥仪  页数:509  
Tag标签:无  

前言

  爱新觉罗·溥仪撰写《我的前半生》的起始时间,据他自己说,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准备,用了一年多时间,完成了20万字的初稿,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战犯管理所(即原抚顺战犯管理所)油印成册。  1960年1月,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关注下,群众出版社把油印本印成灰色封面的铅印本(俗称“灰皮本”)。之后,群众出版社又与溥仪磋商,确定了重新搜集材料、重新构思、梳爬剔抉、提炼成文的思路。于是有了1962年6月“另起炉灶”的一稿本,约50万字。一稿本成稿后,作者征求并吸取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作了一些修改,并补充了“五十三年大事记”等有关内容材料,于1962年10月印出二稿本。全国政协、中宣部、统战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单位,及当时历史界、文学界许多专家学者、著名人士,如于桑、王宗一、中伯纯、刘大年、刘复之、老舍、吕振羽、张治中、李侃、邵循正、吴晗、何斡之、杨东莼、金城、郭沫若、侯外庐、阎宝航、凌云、翁独健、梅汝墩、傅作义、廖沫沙、廖承志、翦伯赞、黎澍(按姓氏笔画排序)等,审阅书稿后,对二稿本给予评价或提出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作者根据这些意见,对书稿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对后半部分进行了较多剪裁或变动,最终形成了1964年3月正式出版的《我的前半生》(以下简称“定本”)。  2004年3月,群众出版社在整理《我的前半生》档案材料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稿本和二稿本。为了将《我的前半生》完整地奉献给广大读者,我们对所有版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论证,决定编辑出版《我的前半生(全本)》(以下简称“全本”)。  这次出版的“全本”,恢复了许多“定本”没有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二稿本原有的序言“中国人的骄傲”,第六章“伪满十四年”第一节“同时上演的另一台戏——摘录一个参与者的记述”,第七章“在苏联的五年”第四节“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第十章“一切都在变”第四节“离婚”;“定本”中被简略或删削的某些叙述,如关于日本驻天津特务机关“三野公馆”的描写,李鸿章记录清末一场大水灾情况的奏折,溥仪的打油诗以及占卜的卦辞,张宗昌生活简吏,婉容亲生婴儿被扔进锅炉烧化,等等。  与1964年出版的《我的前半生》相比,这次出版的“全本”,多出十五六万字,内容更完整,史实更丰富,文学性更强,并订正了“定本”引文的少量失误,基本上保留了二稿本的原貌。同时,增加了二稿本所没有的编者脚注(以“编者注”字样与未加此字样的作者原注相区别)。编者脚注主要作了四个方面的揭示:一、标出书稿未被删改的地方;二、指出书稿中的一些史实差误;三、对书稿中的某些内容加以说明;四、个别脚注反映1979年“定本”重印之后某些专家的修改意见。  在编辑“全本”的过程中,围绕本书的定名及相关问题,我们请教了王旭峰、邓伟志、白烨、刘世德、汪朝光、李洪岩、李炳银、何西来、高兴国、陶飞亚、董乃斌、彭卫、雷达、蓝英年(按姓氏笔画排序)等专家学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006年9月

内容概要

  《我的前半生》(全本)是爱新觉罗·溥仪先生的自传,作者从自己的家庭背景写起,回顾了他在入宫做了皇帝、遭遇辛亥革命、满清皇帝退位、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伪满洲皇帝、逃亡,直至解放后接受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历史。他的写作即是个人的历史书写,也由于他的特殊的历史地位,全方位地再现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历史变迁。

作者简介

  溥仪墓爱新觉罗·溥仪(1906.2.7-1967.10.17),清朝皇帝,清宣统(末)皇帝,通称宣统皇帝,或末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字浩然,取自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之意。英文名henry,满族。醇亲王奕譞(道光帝七子,咸丰帝之弟淳贤亲王)之孙、载沣(醇亲王)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荣禄之女)。光绪(伯父)死后继位,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改造成为新公民,后因患肾癌而去世,享年61岁。火葬后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侧室,时任总理周恩来指示移放于正室,后又移葬华龙皇家陵园。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中国人的骄傲第一章 我的家世(1859-1908)一、醇贤亲王的一生二、外祖父荣禄三、慈禧太后的决定四、摄政王监国五、亲王之家第二章 我的童年(1908-1917)一、登极与退位二、帝王生活三、母子之间四、毓庆宫读书五、太监六、我的乳母第三章 北京的“小朝廷”(1917-1924)一、袁世凯时代二、丁巳复辟三、北洋元老四、不绝的希望五、庄士敦六、结婚七、内部冲突八、遣散太监九、整顿内务府十、紫禁城的末日十一、在“北府”里十二、三岔口上的抉择十三、由“使馆区”到“租界地”第四章 天津的“行在”(1924-1930)一、罗振玉的努力二、我和奉系将领之间三、谢米诺夫和“小诸葛”四、东陵事件五、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六、郑孝胥的理想七、“行在”生活第五章 到东北去(1931-1932)一、不静的“静园”二、日本人意见分歧三、会见土肥原四、白河偷渡五、在封锁中六、我的所见与所思七、会见板垣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1932-1945)一、同时上演的另一台戏——摘录一个参与者的记述二、登场三、“元首”的“尊严”四、李顿调查团五、第三次做“皇帝”六、吉冈安直七、我的恐惧八、四大“诏书”及其他九、在羊的面前是狼十、“后”与“妃”的命运十一、大崩溃第七章 在苏联的五年(1945-1950)一、疑惧和幻想二、放不下来的架子三、我不认罪四、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第八章 由抗拒到认罪(1950-1954)一、回到了祖国二、第一次写自传三、乾隆的田黄石印四、黑色的皮箱五、交代一段历史真相六、检举与认罪七、震动八、原形毕露第九章 认罪以后(1955-1956)一、观测“气象”二、劳动滋味三、生活检讨会四、血泪控诉五、平顶山的方素荣六、台山堡一家农民七、第三次崩溃第十章 一切都在变(1956)一、最初的答案二、会见亲属三、日本战犯四、离婚第十一章 “世界上的光辉”(1957-1959)一、在我心里失掉过的二、解放了的人三、美与丑、善与恶四、“监狱”五、“所方”六、命运是可以掌握的第十二章 特赦(1959)一、中共中央的建议二、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三、告别五十三年大事记附录一1.关于光绪“病重”的两封信2.“进膳单”3.四执库更换穿戴表4.张勋复辟奏折5.金梁的奏折6.《顺天时报》上的新闻7.“清室内务府”致民国内务部函8.“清室内务府”致各国公使函9.溥伟致罗振玉函10.罗振玉祭王国维文11.关于去日本的函电12.康有为致庄士敦函13.康有为致吴佩孚函14.吴佩孚复康有为函15.徐勤报告“中华帝国宪政党”情况16.徐良致庄士敦函17.“中俄讨赤军事协定”全文18.谢米诺夫求助函19.“俄皇秘密代表”的一封信20.胡嗣瑗的辩论辞21.致军阀胡毓坤、毕庶澄等人的“手谕”22.刘凤池信件选录附录二玲姑娘:“福贵人” ——她自己写的回忆录摘要新的一章附录三从我的经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纪念“九·一八”事变三十周年

章节摘录

  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一九O六年的旧历正月十四,我出生于清朝的醇亲王府。我的祖父奕寰,是道光皇帝文宁的第七子,清朝的第一代醇亲王,死后谥法“贤”,所以,后来称做醇贤亲王。我的父亲载沣,是祖父的第五子。因为第一和第三、四子早殇,第二子载活被姨母慈禧太后接进宫里,当了皇帝(年号光绪)。所以,祖父死后,由父亲袭了王爵,他是第二代也是末一代的醇亲王。我是第二代醇王的长子,三岁那年的旧历十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笃,慈禧突然决定立我为嗣皇帝,承继光绪,兼祧同治(载淳,是慈禧亲生子,载活的姨兄弟)。我入宫后的两天内,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十二月初二,我登极为皇帝——清朝的第十代,也是最末一代的皇帝,年号宣统。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我退了位。  我的记忆是从退位时才开始的。但是,叙述我的前半生,如果先从我的祖父和我的老家醇王府说起,事情就更清楚些。  醇王府,在北京曾占据过三处地方。咸丰十年,十九岁的醇郡王奕寰奉旨与懿贵妃叶赫那拉的妹妹成婚,依例先行分府出宫,他受赐的府邸坐落在宣武门内的太平湖东岸,即现在中央音乐学院所在的地方。这是第一座醇王府。后来,载活做了皇帝,根据雍正朝的成例,“皇帝发祥地”又称为“潜龙邸”的地方须升为宫殿,或者空闲起来,或者仿雍王府(雍正皇帝即位前住的)改为雍和宫的办法,改成庙宇,供养菩萨。为了腾出这座“潜龙邸”,慈禧太后把什刹后海的一座贝子府赏给了醇王,拨出了十六万两银子重加修缮。这是第二座醇王府,也就是被一螳人惯称为“北府”的那个地方。我做了皇帝之后,我父亲做了监国摄政王,这比以前更加了一层搬家的理由。由此,隆裕太后(光绪的皇后,慈禧太后和我祖母的侄女)决定给我父亲建造一座全新的王府,这第三座府邸地址选定在西苑三海(即南海)的集灵囿紫光阁一带。正在大兴土木之际,武昌起义引起了风暴,于是醇王府的三修府邸、两度“潜龙”、一朝摄政的家世,也就和清朝历史一起告终。  在清朝最后的最黑暗的年代里,慈禧太后给醇王府造成了荣华富贵,醇王一家给慈禧太后做了半世纪的忠仆。我的祖父更为她效忠了一生。  我祖父的亲生母是道光皇帝的庄顺皇贵妃乌雅氏,生于道光二十二年,死于光绪十六年。翻开皇室家谱“玉牒”来看,醇贤亲王奕寰在他哥哥咸丰帝在位的十一年间,除了他十岁时咸丰登极被封为醇郡王之外,就没有得到什么可说的“恩典”,可是在咸丰帝死后那半年间,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尊号刚出现的那几个月问,他忽然接二连三地得到了这一大堆头衔:正黄旗汉军都统、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管理善扑事务、署理奉宸苑事务、管理正黄旗新旧营房事务、管理火枪营事务、管理神机营事务……这一年,他只有二十一岁。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能出这样大的风头,当然,这是由于摊上了一个好亲戚,妻子的姐姐当上了皇太后。但是事情也并不如此简单。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天,王府里演戏,演到“铡美案”最后一场,陈士美被包龙图的铡刀压得鲜血淋漓的时候,年幼的六叔载洵吓得坐地大哭,我祖父立即声色俱厉地当众喝道:“太不像话!想我21岁时就亲手拿过肃顺,像你这样,将来还能担当得起国家大事吗?”原来,拿肃顺这件事才是他的事业的真正起点。  事情发生在距今整一百年前。一八六一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屈辱的议和告以结束之后,逃到热河的咸丰皇帝已经卧病不起,临终之前,召集了随他逃亡的三名御前大臣和五个军机大臣,立了六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并且任命这八位大臣为赞襄政务大臣。第二天,咸丰帝“驾崩”,八位顾命王大臣按照遗命,扶载淳就位,定年号为祺祥,同时也就把朝政抓在手里,发号施令起来。  这八位顾命王大臣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和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五个军机大臣。掌握了实权的是两位亲王和一位协办大学士,而肃顺更是其中的主宰和灵魂。肃顺在咸丰朝中很受器重,据说他很善于擢用“人才”,后来替清朝出力镇压了太平天国的汉族大地主曾国藩、左宗棠之流,原就是由他推荐提拔的。因为他重用了汉人,受他排挤的贵族们对他极其嫉恨。有人说他在太平军声势最盛的时期,连纳贿勒索也仅以旗人为对象。又说他为人凶狠残暴,专权跋扈,对待异己手腕狠毒,以致结怨内外,种下祸根。其实,肃顺遭到杀身之祸,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他是取得朝廷实权的这个集团的主宰,而这个集团正对当时新形成的一个势力采取排斥的态度,换句话说,他们没有认清楚在北京正和洋人打交道的恭亲王这时已经有了什么力量。恭亲于奕新,在咸丰朝本来不是个很得意的人物。咸丰把奕新丢在北京去办议和这件苦差事,却给奕新造成了机遇。奕新代表朝廷和英法联军办了议和,接受了空前辱国丧权的《北京条约》,颇受到洋人的信任。这位得到洋人支持的“皇叔”,岂肯甘居在肃顺这班人之下。再加上素来忌恨肃顺的王公大臣的怂恿,恭亲王于是跃跃欲试了。正在这时,忽然有人秘密地从热河离宫带来了两位太后的懿旨。  这两位太后一位是咸丰的皇后钮祜禄氏,后来尊号叫慈安,又称东太后,另一位就是慈禧,当时又称西太后。西太后原是一个宫女,由于给咸丰生了儿子,后来提升为贵妃,儿子载淳是咸丰的独子,当了皇帝,母以子贵,她立时又成了太后。不知是怎么安排的,她刚当上太后,便有一个御史出面奏请两太后垂帘听政,但是遭到肃顺等人的狠狠驳斥,说是本朝根本无此前例。这件事对没有什么野心的慈安太后来说,倒无所谓,但在慈禧心里却结下了深仇。就像她当妃子时要取宠咸丰一样,既有了欲望,不达目的是誓不甘休的。她首先让慈安太后相信了那些顾命大臣心怀叵测、图谋不轨,然后又让慈安同意,秘密传信给恭亲王,召他来离宫商议对策。当时肃顺等人为了巩固既得势力,曾多方设法来防范北京的恭亲王和离宫里的太后。关于太后们如何避过肃顺等人的耳目和恭亲王取得了联系,有种种不同的传说。有人说太后的懿旨是由一个厨役秘密带到北京的,又有人说是慈禧先把心腹太监安德海公开责打一顿,然后下令送他到北京内廷处理,太后们的懿旨就这样叫安德海带到了北京。总之,懿旨是到了恭亲王手里。恭亲王得信后,立即送来奏折,请求觐见皇帝。肃顺等人用“留守责任重大”的“上谕”没堵住他,他已跑到热河来了,肃顺忙用叔嫂不通问的礼法阻他和太后们会见,但是在慈禧的第二步安排下,这次阻拦又告失败。这又有几种传说。一种说法是恭亲王化装成“萨满”(经常进宫祭神的满族巫婆)进去的。一种说法是恭亲王直接将了肃顺一军,说既然叔嫂见面不妥,就请你在场守着好了,肃顺一时脸上下不来,只好不再阻拦。还有一个说法是恭亲王祭拜咸丰灵位时,慈禧太后让安德海送一碗面赏给恭亲王吃,碗底下却藏着一张纸条,这就是慈禧给奕新的阴谋计策。总之,什么奇怪的传说都有,但是人们却都没注意一个很重要的情况,便是我的祖父祖母当时也在热河,慈禧做了太后,和自己妹妹见面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这个通讯员比什么太监、饭碗等等自然更加靠得住。不管哪个传说可靠,反正恭亲王和太后们把一切都商议好了。这个商议的内幕虽然无案可查,但是从后来的事件发展上看,一切也就很明白:太后们回到北京,封奕新为议政王,八个“顾命王大臣”全部逮捕。两个亲王赐自尽,肃顺砍了头,其余的充军的充军,监禁的监禁。同时,载淳的年号改为“同治”,意思两太后一同治政,从此开始了同光两代四十七年垂帘听政的历史(也开始有了“洋枪队”去打太平军,有了洋务派,有了“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一套政策)。我的祖父在这场政变中,为慈禧建立的功勋是捉拿了肃顺——那时他奉命护送“梓宫”(咸丰的棺材)正走到半壁店。“半壁店拿肃顺”这出戏,给我祖父带来了前面所说的那一串头衔。  ……

编辑推荐

  其他版本请见:《我的前半生(全本)》  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册页上,《我的前半生》(全本)他是从[真龙天子]被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唯一例子。他有着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和脱胎换骨的新生。因此,其作品世所瞩目,畅销不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的前半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有一点遗憾
  •   以前零散的看过,现买一本好好看看
  •   终于找到你
  •   不同角度了解历史
  •   《我的前半生》观书有感
  •   真是精装啊,大厚本,适合收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