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滴血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作者:戴维·默莱尔  页数:19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警长做梦也想不到,兰博——那个看上去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伙子——从警察追捕的猎物变成了猎杀警察的猎人。  从越南战场上归来,兰博所拥有的仅仅是几枚奖章和一身伤痕。他什么也不想做,只想到处流浪。然而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容纳他。当他来到这个小镇的时候,他不想再被驱赶了。可是小镇的警长却像对待一个流浪汉一样想把他赶走。曾经作为军人的骄傲使兰博不想再为自己辩解,他曾经遭受过的所有屈辱转化成满腔的仇恨。他只有和警方对抗。  三年的战争生涯没有教会兰博别的什么,除了杀人。警长惊骇地发现他的对手居然曾经是特种部队里最优秀的士兵。他手下的警察一个个丧命于兰博之手。无奈之下,他调来了国民警卫队,甚至曾经训练兰博的军官也参加了对兰博的追捕。  兰博已经是在和整个国家对抗了。  八十年代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影《第一滴血》就是根据此书改编的。  《第一滴血》不仅仅是一部惊险小说,为什么越战使得一代美国人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看看这本书就知道了。

作者简介

  戴维·默莱尔是美国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的作品行销全球,总印量达到1 800万册,并被翻译成22种语言。其作品大部分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第一滴血》引起极大轰动,为我国广大观众和读者所喜爱。迄今戴维·默莱尔共创作20余部作品,包括《第一滴血》《黑色夜晚》《迷途漫漫》《第五职业》《血的誓言》《燃烧的锻赭石》等。同时,他还是美国爱荷华大学文学教授,现居住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达菲。

书籍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章节摘录

  他的名字叫兰博,是个让人费解的年轻人。此刻他正漫不经心地倚在肯塔基州麦迪逊郊外的一座加油站的汽油泵旁边,手持一瓶可口可乐,向停留在这里加油的一辆汽车竖起拇指请求免费搭乘。他的长发耷拉在脖颈,浓密的胡须遮住了脸庞,卷起的睡袋放在脚下的沥青路面上。然而,望着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地站在加油站旁的模样,人们绝不会料到一天之后,即星期二,为了将他追捕归案,巴萨特县的警察倾巢出动,更不会想到星期四他竟然从肯塔基国民卫队及六个县的警察和众多喜爱射击的公民眼皮底下逃之夭夭。谁也无法了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更琢磨不透他怎么会掀起这场轩然大波。  兰博明白自己很快就会有麻烦。如果不提防的话,将是严重的麻烦。这时他想搭乘的那辆车从加油站里驶出,开过他身旁时差点将他碾倒。加油站的工人把一张收费单和一沓打上记录的票据塞进口袋,望着炎热的沥青路面上的轮胎印记咧嘴笑了。然而,这辆车并没有转向大路,而是径直朝兰博驶来。当兰博再次看清车上的星状图形时,不禁怔住了。“不,上帝。这次不要。我可不愿被驱赶出去。”  这是一辆警察巡逻车。车身上标注着“麦迪逊县警长”。它在兰博的身旁徐徐停下,车顶上的天线摇晃着,坐在里面的警长弯腰打开了乘客座的边门。他斜着眼睛打量着兰博脚上泥泞不堪的靴子,皱巴巴的牛仔服上撕裂的袖口,缀在裤腿上的一块补丁,鹿皮夹克里的蓝色衬衫上汗渍斑斑,像干枯的血痕似的。最后,他的目光落在兰博凌乱的长发和胡须上。使警长感到不安的并不是兰博不修边幅的外表,而是某种难以名状的东西。“好吧,上车。”他向兰博吩咐道。  兰博没有动弹。  “我让你上车,”警长重复道,“大热天你穿着夹克衫一定很热。”  兰博仍没有反应,他呷了一口可乐,瞥了一眼街上奔驰的汽车,然后注视着车里的警长。  “你的耳朵有毛病吗?快上车,别惹我发火。”  兰博打量着对方:坐在方向盘后的警长身材粗短厚实,眼角上布满了皱纹,脸颊上散落着浅浅的麻子,如同饱经风霜的谷粒。  “不要盯着我。”警长说。  但兰博继续注视着他:警长一袭灰色的警服,衬衫最上面的纽扣敞开着,领带松开,衬衫边上有暗色的汗迹,兰博没有发现他使用何种手枪。因为他把枪系在远离乘客座的左边。  “告诉你,我不喜欢被人打量。”警长说。  “没人喜欢?”  兰博再次环顾四周,拎起睡袋跨进了车,他把睡袋搁在自己和警官之间。  “你等了很久吗?”警长问道。  “一小时。”  “如果我不让你上来的话,你很可能还得等上一会儿。这里的人不大喜欢让人搭车。尤其是像你这种人。这么做是违法的。”  “像我这种人?”  “不要觉得不开心。我的意思是搭车违法。很多驾车人中途捎人上车,结果遭到抢劫或遇难。把门给我关上。”  兰博缓缓地抿了一口可乐,伸手关上了车门。警长把车驶上公路,汇入滚滚的车流,向闹市开去。兰博回头望了望正在油泵旁咧嘴笑的那个加油站工人。  “你不必担心,”兰博对警长说,“我不会试图抢劫你的。”  “太可笑了。除非你没看见我车子上的标志,我是警长提瑟,威尔弗雷德·提瑟。不过,跟你说这些毫无意义。”  前面是一条主要十字路口,当红绿灯变为橙色时,他驾车穿过路口继续向前驶去。街道的两边鳞次栉比地坐落着十几个商铺、药店、桌球房、枪支和马具商店。远处的地平线上耸立着一座座山峰,漫山遍野的坡地上缀满了枯萎的红黄色的树叶。  兰博注视着天边漂浮的一片云彩。  “你到哪儿去?”他听见提瑟问道。  “这很重要吗?”  “不,没什么。只不过想知道你要去哪儿。”  “也许是路易斯维尔。”  “也许不是那儿。”  “说得不错。”  “你在哪里睡觉?在树林里吗?”  “是的。”  “那里很安全。现在夜晚越来越凉了,树林里的蛇不再外出觅食而是在洞穴里蛰居。不过,醒来时你也许会发现身边躺着一条对你的体温着迷的蛇。”  他们经过了一座洗车场,来到一处免下车的汉堡店,店的窗户上有一幅巨大的胡椒先生的招牌。“瞧,那快餐店的招牌真刺眼,”提瑟说,“自从这幅广告被放在这条主干道之后,不论何时经过这里,都能看见年轻人把车子停在这里,他们不停地摁喇叭,信手把垃圾抛向人行道。”  兰博抿了一口可乐。  “你是不是搭城里人的车来的?”提瑟问道。  “走来的,天亮之后我就开始步行。”  ……

编辑推荐

  《第一滴血》为“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戴维·默莱尔小说系列”中的一本,戴维·默莱尔是美国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的作品行销全球,总印量达到1800万册,并被翻译成22种语言。其作品大部分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迄今戴维·默莱尔共创作20余部作品,包括《第一滴血》《黑色夜晚》《迷途漫漫》《燃烧的锻赭石》等。《第一滴血》的发表引起极大轰动,八十年代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影《第一滴血》就是根据此书改编的,为我国广大观众和读者所喜爱。它不仅仅是一部惊险小说,它还将告诉读者为什么越战使得一代美国人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第一滴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00:26:02,840 --> 00:26:04,273
      其實它也是一個須刨
      
      看完《第一滴血》最大的感想便是《国产凌凌漆》里的这句台词。
      
      “我不想看到你这种不愿工作而整天游手好闲的人”。
      警察提瑟
      
      “我将怎么办?浪迹天涯何处为家?
      你渴望有所行动,如此一来,你可以借此向他炫耀自己的能力,是不是?
      我无须向他或任何人解释自己。经历了这么多的磨砺之后,我有不解释的权利。”
      退伍军人兰博
      
      “你尊重别人为你效劳的制度。但对于那些从战场上回来的人,你却无法忍受他们身上的死亡味道,不能理解他们颓废无助的内心世界。
      可你亲眼目睹了他的反常行为,然而并没有作出努力来探究其中的原因。你说他是个流浪汉,不流浪他又能做什么?
      你说他应该回到汽车铺去,这话未免太冷酷了。他三年戎马生涯的结果是一枚荣誉勋章、精神失常以及一份给汽车上润滑油的工作。
      我的工作是让他们学会成功的逃生之道。我之所以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其目的是确保其中一部分士兵能够平安返回家乡。由此可见,我的工作不是杀人而是拯救生命。
      我更希望造成这一悲剧的人能像我一样理解他,饱尝他所经历的痛苦和磨难。”
      军校校长特劳特曼
      
      说起来《第一滴血》这部电影第一次看的时候冲击要远远大于我第一次看《本能》,那简直就是撕心裂肺的好看,我可以目不转睛地看完每一个镜头,或者说每一滴鲜血溅出的感觉。当时觉得这是个喜剧片,坏人——警察最后跌碎了膝盖然后毙命的时候大呼痛快,小镇被重机枪扫射的支离破碎更恨不得扳机就扣在自己手里。现在知道那就叫做 反社会。电影的最终结果其实说明警察是正确的,就造成的损失而言,兰博就该一早被锁在囚笼里丧失自由,要知道他还没有被踢碎睾丸(只不过感觉睾丸紧缩而已)。
      
      这个就取决于书和电影的最大不同,电影的评论音轨明确兰博该是丧命的结果,当然从票房的角度这样做不啻于自杀。但这个结果的不同使得电影本身那种绝望的紧张感消失了。
      
      看书就知道那个警察虽然性格鲁莽,但不失为一个好人,对部下不顾普通民众安危竟然在大街上就开枪射击逃犯还予以谩骂,父亲的事故,妻子的离去,义父的不幸丧事,同事的去世,这些不断刺激着这个甚至可以用忠于职守来形容的警察,他唯一错误的地方,就是为什么没有把兰博当一个人。
      
      我们习惯用非人去看待一个人,这隐含的快感是巨大的,所以我们会从生理,社会属性,阶级,宗教信仰,各种我们随手制定的标准把对方界定为 非人,然后鄙视之忽视之无视之消灭之。这其实根源在于一种恐慌,避免自己被界定为非人的最好办法不如先下手为强。
      
      小说处理的颇为平实,譬如兰博并没有干掉一头野猪而是射杀了一只肉质粗糙的老鹰,也没有那把令人闻风丧胆设备齐全的野战军刀,他为了一个指南针甚至绞尽脑汁,他在大半个被追捕过程甚至还不得不忍受肋骨骨折,断骨刺破内脏的痛楚。他滥杀无辜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真的害怕了。
      
      这让我想到了飞云浦归来的武松。历来对血减鸳鸯楼的武松是非常诟病的,山东版的电视剧更是写清楚他放过了家人,那个丫鬟是自尽。大书“杀人者武松也”的双手不过干掉了三个恶贯满盈的家伙。实际上在张都鉴府中杀红了眼的武松真是谈何容易,大叫一声白虎堂,人到了这个份上还怎么能够忍得下这口恶气,不杀个赤地千里胸中愤懑之气早就鼎沸火滚。
      
      而兰博的这种绝望开始时候不过就是衣服泥泞,胡子拉碴。
      
      所以,男人到什么时候都得记住:至少要有一个刮胡刀。
  •     反正是图书馆借的,序把它当天下奇书,仔细一看,刚开始还不错,越写越拖,难道因为我不是男的所以觉得无聊或者说不了解?反正看不懂
  •   看来电影里对警长的塑造基本上还是和小说一致的,也是电影一大亮点了。我看的时候,一直以为兰博和警长之间会有场精彩的对峙戏,没想到后来那麽简单就过去了。
    至少要有一个刮胡刀,呵呵,我想起了前几年状态最低迷时的劳尔。
  •   电影的警长刻画还是稍微单薄了一些,不过就场面自然做足功夫,改编还是非常成功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