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随笔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王启云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是一部图书馆学随笔集,全部内容精选自图谋博客,分为六辑:“学海泛舟——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习与思考”、“图林漫步——图书情报界人和事的交流与记录”、“数图研究——数字图书馆及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与跟踪”、“学海拾贝——各种载体信息资源的采集与编撰”、“学习日志——图书馆学情报学读书笔记”、“闲情偶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随笔”。较为系统地记录了作者王启云七年来图书馆学情报学探索的足迹,体现了“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作者简介

王启云,男,1975年3月生,淮海工学院图书馆馆员,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学士,图书馆学专业理学硕士,图谋博客(http://1ibseeker.bokee.com)撰写者,《图书馆报》图林漫步专栏作者。2007__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优秀会员。曾在图情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被《情报学报》2006年第2期列为图情档学发文量最多的前20位学者之一。出版专著一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学海泛舟
羞答答的图书馆工作与羞答答的图书馆学
我看“网络图书馆学”
关于图林与网络图林的含义
追问图书馆学核心价值
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危机管理之震后思考
关于研究价值的思考
少点创新,多解决点问题
关于研究方向的思考
关于如何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思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观察
论文为什么越来越难写?
关于纸质馆藏区域流通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印刷型馆藏利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某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利用状况浅析
关于新馆建设的思考
关于选题的思考
尴尬的科研合作
教育部项目申报记
第二辑 图林漫步
怎样参观图书馆
走近/进上海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人是谁?
我给程焕文先生的《图书馆员的精神生活》爆点料
鲜为人知的图书馆学史史料
馆员,什么事情可以不知道?
图林赈灾侧记
改革开放与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
博文体图书馆学专著之父
形形色色的图书馆24小时开放
大器早成的杜定友先生
图书馆学第一刊探秘
中国图林博客状况
厉以宁先生图书管理员身份考
博文体图书来了
图林博客的冬天
图林博客专著——《建中读书博客日志》
国家图书馆参观记
张厚生先生二三事
李荆骑马行天下有感
关于图书馆学经典的非常爆料
普通馆员如何写论文?
我国首届图书馆学研究生——侯汉清和鲍世均
图书馆,原来可以是这个模样
闲话学术著作
哪个期刊比较好发?
再访T县图书馆
珍奇:图林寿星兄弟百岁有余
图情专业干什么
“研究”俩字很辛苦
《图书馆报》来了
适时出版
我与“图林漫步”
关于图书馆员发展的思考
独立书号及其它
课题不好玩
期刊管理中的问题
新加坡图书馆印象
“馆员”面面观
复杂的图书馆
小议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
小议退稿
一字之错引发的思考
厦大图书馆泛技术年会之我见
侯门一人深似海,梅花香自苦寒来
说说科研奖励
有“学”乏“术”——找书有感
储存图书馆,必须的?
我与图书馆学4本博客书
馆藏剔旧势在必行
图书馆学,能干点啥呢?
馆藏大调整记
搬万卷书的思考
值得期待的公共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
国家基金与谁有缘?
图书馆有“共识”吗?
关于科技查新的思考
平凡的岗位,执著的图谋——感悟2010
图书馆发展的精彩之道
第三届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参会记
馆藏也疯狂
学习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好榜样
遥远的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终身“馆员”有感
浅说高校图书馆发展走向
图书馆科研有感
读同济大学学科服务有感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博客印象
关于图书馆导读的对话
图书馆的事
闲话图书馆学的科普
第三辑 数图研究
关于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点滴思考
专题特色库该怎样建设?
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需要做的几件实事
数字图书馆:需要更多的关爱
图书馆2.0与图书馆信息技术部的建设
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学习汇报
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项目报告感言
揭秘数字图书馆界的“黄埔军校”
数字图书馆非数字图书馆
救救孩子——也说“什么是数字图书馆”
应该改造我们的图书馆网站
图书馆2.0再思考
某高校特色数据库现状及思考
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库建设探索
闲话特色数据库建设一
水产养殖视频数据库建设记
第四辑 学海拾贝
图书馆学研究中存在着的问题
让图书馆学实证研究更精彩
情报学十大前沿领域
何为图书馆学学术批评?
“创新”笔记
大学图书馆员教师资格联合声明(译稿)
引用的程度
调查研究学习笔记
人文社会科学学习笔记
百名图书馆学家名录
第五辑 学习日志
听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图情原创理论及其贡献
由一道题引发的思考
图情领域中的蝙蝠困境
读《目录学》有感
尴尬的问卷调查
没有“代表作”
“图书馆大学”考
修改参考文献有感
“书评”与“评书”不是一回事
读《物种起源》
其实我不懂“国外研究现状”
我爱《地方文献学概论》
我读《书于竹帛》
读“书”三得
读《书库调整之解决方案》有感
第六辑 闲情偶寄
关于论文发表标准的思考
手稿、博客及其他
学术的味道
如何增强学术自信
关于研究型学术文章的思考
已发表的文字泼出去的水?
写不尽的文,读不完的书
发表多少篇论文合适?
博士候
笔耕不辍,学无止境
敬畏学术,慎重发表
反对一稿多投不能仅靠作者自律
暑假乱读书
退稿意见有感
闲话学术著作出版
他人的成功不可复制?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

编辑推荐

《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图书馆学随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博客精彩,话语朴实,切合实际,可以了解很多现实问题
  •     一个图书馆员的思想画卷
      《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序
      
       信息来源:http://a.xhsmb.com/html/2012-02/10/content_40332.htm
      
      
       □王波
      
       大约是在号称“中国博客元年”的2005年,一位在网上图书馆学论坛和博客圈里十分活跃的图书馆员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有一个讲究的网名——“图谋”,在博客的自我介绍栏里一成不变地写道:“为图书馆学谋,为图书馆事业谋。”“图谋”这个网名,极容易使人联想到艺术世界里由平民成长为顶级大导演的张艺谋,它所散发出来的敬业、执著、雄心和霸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读“图谋”的网络文字多了,他的马甲便在层层分析中渐渐溶解,一个年轻小伙子的真身浮现了——江苏淮海工学院图书馆的王启云。不过启云的网络表现属于本色演出,搞清了他的现实身份,给人的印象同样良好,至今我一直认为,“忠厚、好学、勤奋、执著”这些标签是属于启云的。
      
       2006年5月,我参加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我打趣为“图书馆学博客第一次代表大会”,实则是一个以“图书馆2.0”为交流主题的研讨会,这才第一次见到江苏代表王启云。会后,我在博客中发表《沪上两日印象》,其中有段写道:“图谋在我的想象中,本来是个高大白净的男孩,因为他被人家看中,人家的学历又比他高,必然是貌比潘安的。见面之后,却发现他既不白也不算高,和想象出入不大的是他的性格和为人。看来,老泰山一家更多地是看中了他的内在美。”后来,启云到北京大学开会,我带着他和一帮与会的朋友参观校园。再后来,中国图书馆学会要求推荐优秀会员,我还以高校图工委副秘书长的身份推荐了他。如此几番交道,彼此的了解便更加全面了。
      
       启云的根本优点在于好学,体现为“干一行爱一行”和强烈的求知欲。他本科学习的是计算机科学,毕业时顺应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热潮,到高校图书馆就业,很快便适应了那里的环境,成为一把好手,一直在技术部顶大梁。为了更好地掌握图书馆业务的特点和规律,他不惜放弃报考计算机这个热门专业的硕士,数次向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发起冲锋,刚考的时候,因为是换专业竞争,并不顺利。但他不气馁,终于得偿所愿。近几年,若不是因为妻子读博,孩子幼小,家务繁重,他恐怕还要向博士学位继续奋进。对自己这种因客观条件所限,而不得不暂停前进步伐的状态,他无奈地戏称为“博士候”,候时读博之谓也。
      
       启云的第二大优点是忠厚,好学加上忠厚,使他深得一些图林大家的欣赏和信任,收获了多段美好的忘年交,机缘之奇甚至使那些在图林行走多年、常有贵人相助的中年江湖客,有时也不免羡慕嫉妒。比如江苏图书馆学家张厚生教授,晚年最喜欢最看重的青年便是王启云,某年大年三十,启云还住在张教授家书房,任意取用私藏,和恩师一道申报课题。张教授因病不幸去世后,碑上文字便是启云应师母之邀所撰,启云还受张家委托整理张教授遗留文献,从中发现了不少对研究当代图书馆学史颇有价值的史料。
      
       另外一位对启云恩重非常的图林大家是现任上海图书馆副馆长的刘炜教授。刘老师是国内一流的数字图书馆研究专家,而启云则不过是数字图书馆领域的一名新兵,但启云某次到沪参加培训班,居然受邀数天住在刘家,被好吃好喝地伺候着,连日接受点化,这种无上的礼遇是多少图书馆员都梦寐以求而不得的,我也没有享受过,却偏偏被启云得到了,这让人对启云就不单单是“羡慕嫉妒”,而必须加上“恨”了。读过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能被多位大师看上且秘开小灶的,都是像郭靖这样的人,貌拙实巧,大玉可雕,身上必然有一些优秀的品质,启云屡获大家器重,可见其为人处事的真诚。
      
       启云和我很相似的一点是,他和我都曾是文学青年,早早落下了爱吃“豆腐”的老毛病,隔三岔五就想在报刊上晒晒自家做的“豆腐块”。启云读本科时,便是学校校报的“版霸”,时有新闻和散文发表。到了博客时代,有了“粉丝”一族,受到真假粉丝的拥戴,就更加来劲,小文章滔滔不绝。2006年,我和启云因为爱写,几乎同时被新创办的《新华书目报·图书馆报》相中,在其每周一版的“图林漫步”专版发表短文。2010年,《图书馆报》独立办报,在首期上封我为该报“图林漫步”专版的“左护法”,封启云为“右护法”,可见我俩对该报出力之大,也见证了我和启云由《图书馆报》相牵的一段尘缘。我一向自诩为勤奋之人,但细细数来,积年所写竟不及小我数岁的启云的三分之一,由此足见启云的勤奋。即便在图书馆学论文方面,启云在一些文献计量排行榜上,发表文章数量和被引用数量已经跻身图书馆界20强,远远将我甩在了身后,使我常有多吃了几年咸饭的岁月虚度感。
      
       启云和我相似的还有“出书癖”,写了东西希望有更多的人分享。2009年,启云出版了《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研究》(现代教育出版社),我在网上捧场说:“《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研究》出版了,第一高兴的是启云,第二高兴的是他夫人,第三高兴的是刘炜老师,我的高兴绝对能列前四位。”表达了对启云大著的衷心祝贺。如今,启云的随笔集又在淮海工学院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下结集出版,实在可喜可贺。这一来说明启云在学校已然受到重视,二来说明学校对其随笔的学术性给予了充分肯定。
      
       《图书馆学随笔》收录自2005年1月28日至今七年来启云所发表的148篇博文,占博文总数的7%,可谓冰山一角,依次分为学海泛舟(19篇)、图林漫步(71篇)、数图研究(16篇)、学海拾贝(10篇)、学习日志(16篇)、闲情偶寄(16篇)6个专辑。我一直主张学者应该响应王力、陈平原等大学者的号召,两套笔法齐头并进,一套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表达思想,志在雕龙,一套撰写自由谈,表达感悟,甘于雕虫,对学术成果也是一种很好的普及。而且很多大学者以雕虫心态写的小品短章,若干年后常常比学术论文流传更广、影响更远,原因是学术论文容易因时代和环境的变迁而过时,而随笔却因为蕴含丰富的细节,经过时间的发酵,而容易摇身一变为学科史研究的珍贵史料。启云的《图书馆学随笔》,我觉得也可以作如是观。它虽然有一定的学术性,但我觉得其更大的价值还在于它展开了21世纪初一名高校图书馆员的思想画卷和生活画卷,具有重要的标本意义,这个时代的图书馆员关心什么、思考什么、因何快乐、因何忧愁……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启云都真诚地作了交代,不但易引起当代图书馆员的共鸣,乐于阅读,后人很可能将把这本书作为一个时代的图书馆事业史或图书馆员生活史这样的史料来看待,故而这本书的生命或许比一般的学术专著更长久。这也是我自己乐于撰写专业随笔,同时也鼓励别人积极撰写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但期望这本书出版后能迅速成为“小众畅销书”,在专业领域里立刻受到欢迎,同时也期望它在未来能够以史料的身份放射异彩,成为未来的同行们回望历史时所发现的一道风景。
      
       愿我们在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大道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以此与启云兄共勉。10165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