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甘琳 著 页数:355
前言
2008年年底,中国图书馆学会将本书的编著工作交给我们,我们深感压力。进入21世纪,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更是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应用软件技术以及各类新技术在图书馆行业的应用,使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服务走向数字图书馆服务,从馆内服务到服务延伸至读者身边,进入读者空间,实现了多样化、便捷化、人性化的图书馆服务,展现出广阔的前景。说实在的,在今天,用“自动化网络化”已经不能诠释整个图书馆新技术的应用,但“自动化网络化”又确实是图书馆新技术应用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 基层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普惠型、优质便捷型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普及、提高基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动化网络化水平,是保证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质量、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保证政府投入有效的关键,因而编写《基层图书馆实务丛书》之《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分册有其现实意义。 就我国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来看,其涉及面广,图书馆众多,发展却极不平衡。有些图书馆与新技术应用保持着同步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服务创新,为读者提供了高效、便捷且人性化的图书馆服务,大大地改变了办馆模式,提高了办馆效益;但更多的基层图书馆却还停留在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初期阶段,甚至有些仍徘徊在自动化的门槛前,因而在客观上给本书的撰写带来了一些困难。我们经过反复酝酿,决定突破图书馆应用系统的条块分割,按照自动化网络化的建设流程,抽取共性的内容予以展开,强化系统间的相互联系。
内容概要
基层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普惠型、优质便捷型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普及、提高基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动化网络化水平,是保证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质量、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保证政府投人有效的关键,因而编写《基层图书馆实务丛书》之《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分册有其现实意义。 就我国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来看,其涉及面广,图书馆众多,发展却极不平衡。有些图书馆与新技术应用保持着同步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服务创新,为读者提供了高效、便捷且人性化的图书馆服务,大大地改变了办馆模式,提高了办馆效益;但更多的基层图书馆却还停留在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初期阶段,甚至有些仍徘徊在自动化的门槛前,因而在客观上给本书的撰写带来了一些困难。我们经过反复酝酿,决定突破图书馆应用系统的条块分割,按照自动化网络化的建设流程,抽取共性的内容予以展开,强化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必要的地方用示例说明,以兼顾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基层图书馆需要。本书分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概述、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构成、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规划与引进、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实施与管理、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未来发展六个部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概述第一节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基本内容第三节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方式第四节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关键问题第二章 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构成第一节 网络系统第二节 计算机系统第三节 数据库管理系统第四节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第五节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第六节 自助服务第三章 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规划与引进第一节 需求与调研第二节 规划与设计第三节 采购与引进第四章 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实施与管理第一节 系统集成第二节 技术培训第三节 系统完善第五章 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系统的日常管理第一节 制度建设第二节 技术支持第三节 安全管理第六章 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未来发展第一节 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第二节 图书馆人性化建设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在现代图书馆应用系统中,数字化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多媒体视频资料等)已大量存在,数字资源的建设、引进、组织、发布控制逐渐成为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数字资源引入了诸如数据采集、知识发现、海量存储、安全管理、存取权限控制、信息定制与推送等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数字资源提供商为保护知识产权和商业利益,采用独立的运行平台和管理系统发布其数字资源,使得图书馆应用系统必须架筑在多平台、多系统之上,分布式管理、跨库检索、全文检索和原文传递显得更为重要,成为现代图书馆知识发现和知识获取的主要手段。自助服务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化仓储技术等在图书馆的应用,使图书馆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迈向全方位的智能化建设阶段。 然而,一个图书馆一旦开始了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建设,无论其发展到什么程度,其全貌必然是一个包括传统图书馆在内的复合型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图书馆,不可能放弃场馆服务而只推行网上图书馆,不可能放弃纸制文献服务而只提供数字资源服务,不可能放弃对文献的准确揭示和专业化提供而任由读者海量搜索。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