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徐鼎一 主编 页数:204
内容概要
问题与方法:经典体系的建立与统绪、方东美的中国哲学叙述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古文辞类篡》解题及其读法、读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札记、易峰的花鸟画、陈复澄书法作品、《历代名画记》与写意画风的演化。
书籍目录
学苑 续白鹿洞学规 项羽不死于乌江考(外一篇)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水不流花不开的世界 问题与方法:经典体系的建立与统绪 方东美的中国哲学叙述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古文辞类篡》解题及其读法 读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札记 经苑 诸儒论读经 经学概论讲义 马国翰辑郑玄《孟子注》疏误举正 《五经正义撰定答问》疏证 诗文苑 南湖藏书楼记 《惕斋诗存》序 送成田君燕行序 南轩文选 北行吟笺 衔月楼近稿 诗作六首 戊子存稿 甲申以来诗词存稿 箫泉题画诗稿书画苑 王时敏绘画及“画家正脉”说之理论根源与借镜意义 习画山水自述 妙虚法师绘画作品 易峰的花鸟画 陈复澄书法作品 《历代名画记》与写意画风的演化收藏苑 孟子《圣迹图》版本考 清儒书翰?题 诰封夫人陈老伯母黄太夫人六旬大庆寿序
章节摘录
首先说“深”。 中国艺术追求宇宙感的传达,嵇康说:“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陶渊明诗云:“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王维诗云:“徒然万象多,澹尔太虚湎。”宋代僧人道灿诗云:“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九。”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天的情结,中国艺术家也喜好在宇宙的纵深意义上讨论生命的价值。人生活在具体的时空中,是有限的、琐碎的、繁杂的、变化的,而宇宙是无限的、永恒的、绝对的、确定的,宇宙感由历史感超升上去,但历史感不能取代宇宙感,它是生命的永恒锚点,是生命的绝对解释,是一种亘古不变的真实,是人脆弱生命的最终依托。中国艺术家追求宇宙感,追求生命的永恒安顿,追求一个绝对的意义世界。 清戴熙说:“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惊,睹新奇而产生;喜,由美感而兴起;而思,则是更深的心灵震荡。很多画使人一过而忘,惟有那些有深邃内涵的画,能留给人回味,启发人的智慧,感发人的意志,将人潜藏的活力激发出来,随画中世界卒然高蹈。思,不是从画中得到一些概念,而是得到生命的启发,是智慧的获得。恽南田论画云:“群必求同,同群必相叫,相叫必于荒天古木,此画中所谓意也。”看到大师的作品,使我感到“群”——唤起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他说出了我心中所思,唤起我的共鸣。而“同”则是妙然相合的境界,是“我欲与之归去”的心灵呼声,是两颗灵魂的絮语。此时此刻,我忘记了自己的所在,消解了我和对象之间的界限,所以有“叫”——叫是一种灵魂的震撼,“相叫必于荒天古木”——在荒天古木中,四际无人,空山荒寂,一人奔跑其中,对着苍天狂叫,万古唯此刻,宇宙仅一人!这个“叫”,就是戴熙所说的“令人思”,是一种深沉的宇宙感。 寂寥的永恒境界具有巨大的感发人心的功能。古人云:“嗜寂者,观白云幽石而通玄。”中国艺术重视寂寞,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要在寂寞中追求万象之中的“玄”意,那种永恒的宇宙感。“总非人间所有”的寂寥境界,不是山高水长、花落鸟飞,而是地老天荒。 云林疏林廓落、寒水凝滞、远山遥施的境界,就是地老天荒的境界,读他的画,如穿过时光隧道,走向一个陌生的所在,所有现实的沾系都被过滤掉,那真是荒天阒寂地。南田说读画,读到了妙处,“忽如寄身荒崖邃谷,寂寞无人之境。树色离披,涧路盘折,景不盈尺,游目无穷。自非凝神独照,上接古人,得笔先之机,研象外之趣者,未易臻此”。这个寂寞无人之境,就如同庄子所说的无何有之乡,独照古人,映射天地。云林《南渚图》自题诗云:“南渚无来辙,穷冬更寂寥。水宽山隐隐,野旷日迢迢。”这寂寥之景,是永恒的天地。清盛大士评元高克恭的画时说:“房山书画宗董、巨,中年专师二米,损益别自成家,评者至有真逸品之目。尝为李公略作夜山图,览之者真觉重山岑寂,万籁无声,龙漏将残,兔魄欲沉时也。”这也是一个寂寥的宇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